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原创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简单回顾下《莺莺传》的故事。崔莺莺是前朝崔相国之女。与母亲因故被困于庙中。得到张生的解救。因为红娘牵线搭桥。也因为莺莺对爱情的渴望。所以莺莺与张生。成就了好事。崔母得知。恨极。逼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后来张生考中了状元。被当朝重臣看重。选为女婿。莺莺自然被抛诸脑后。多年后。故地重游。莺莺拒绝见这个“外兄”——《西厢记》里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写成了张生与莺莺大团圆。

  相较于《莺莺传》和《西厢记》。莺莺传更现实。也更符合人性。其乐融融的结局。往往是梦想而已。

  我个人的看法是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爱上她和爱上她。真的是不一样的。很早以前。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路数。向崔母提亲。张生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什么纳采问名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他实在等不及了。不愿意等了。真正喜欢一个姑娘。不愿意等?很明显。成年人都明白。这就是张生精虫上脑的意思。他要的。不过是崔莺莺的身子。其他的嘛。再说啰。

  后来。张生发达了。怎么说崔莺莺的呢?“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爱就不爱吧。为了开脱。竟然把曾经的枕边人。当作是妖孽祸水。可见。所谓的爱情。从来都是假的。至少在张生看来。年少的青春的崔莺莺。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排解寂寞而已。

  于张生来说。崔莺莺已经没有了价值。他要的东西。崔莺莺永远给不了。崔莺莺出身博陵崔氏。母亲出身荥阳郑氏。她是真正的五姓七宗望族的大小姐。如果她父亲在的话。光一个崔氏。就可以给张生带来无限的好处。更别说还有郑氏的加持了。可是。崔父已然是前相国。早就退出了朝堂的圈子。何况还死了。崔母一介女流。要命的是崔家并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可以依靠。要说显贵吧。很显贵。要说没实权吧。也的确帮不上张生什么忙。

  人都是务实的。张生作为读书读老了的。自有一番计算。相较于当朝重臣之女。崔莺莺能给的实在太少。张生想要在仕途上有作为。没有妻族的帮衬是不可能的。娶了崔莺莺。可以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个重情重义的虚名外。好处很有限。而另娶他人。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未来。何况大唐观念开放。婚前失贞的女子也可以有好归宿。崔莺莺失了贞。却也嫁得出去。有大把的人冲着她去。再说。崔莺莺外柔内刚。寻死之类的事情是不会做的——不会闹出人命。丑事不会被揭。张生放弃这段历史。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嘛。负了一段感情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未来前程似锦啊。张生就是这么想。然后这么做了。至于黑历史。只要发达了。自然有人洗地。于他而言。没关系。(文/宛如清扬)

  奉劝姑娘们。擦亮眼睛看清楚。婚前种种要慎重。

其他观点:

(一叶七珠原创非首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诗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憧憬爱情的姑娘。可是你们知道么。诗句虽然深情。可是这诗的作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他就是元稹。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很读者都熟悉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这戏剧中男主角张生没有辜负崔莺莺。两人最后携手在一起。其实。《西厢记》是根据元稹的《莺莺传》改写的。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元稹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崔莺莺。崔莺莺家室不好。娶了她元稹在官场上得不到任何助力。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更让人不齿的是。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我要顾全大局只有跟她断绝关系。 莺莺后来意识到知道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该抱枕而去。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人妻。但她没有怨恨元稹。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不用牵挂她。 这是悲哀的清醒。她最后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

元稹在和崔莺莺有私之后。红娘问他为什么不求婚。 谁知元稹却说:“昨天我一见崔莺莺就不能自持。数日来废寝忘食。只怕没有几天好捱的了。如果明媒正娶。又要纳采。又要问名。几个月的时间我可能就会因相思 而死了。”多么无耻的借口啊!完全秒杀现在的花花公子。恰逢这时。元稹得到了长安令韦夏卿的赏识。而且韦夏卿还有个尚未婚配的女儿韦丛。于是顺理成章的。元稹娶了韦丛。抛弃了崔莺莺。多少年后。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不知道莺莺后来是不是看到这篇传奇小说。一生的伤痛。再也抹不下去。

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韦丛的贤惠淑良。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韦氏去世后。元稹写诗悼念她。于是就有了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甚至还许下了终生不娶的誓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但是。元稹虽然嘴上说不娶。流连花丛的事情可没少干。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元稹认识薛涛时。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 当时韦丛还没有离世。元稹出使地方遇到了薛涛。两人互相欣赏。然后同居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元稹因为得罪权贵遭到贬斥。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著名的薛涛笺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就是现在的情书。

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遇到元稹。就像张爱玲遇到胡兰成:“见了他 我变的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心里是欢喜的 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就是如此慈悲吧。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刺激。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薛涛感动万分。与元稹相处的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后元稹要回京城了。薛涛嘱咐元稹:勿忘我!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爱情。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虽身为艺伎。却如此分晓进退斩断情丝。就是这样一位心底纯净、智慧冷静的蜀中一代才女。竟是被人生生说成品行不端。何其可悲。可读罢他与薛涛的故事。虽不至于说他无耻。但由此对他的好感尽失。再读此诗。却感觉他实在是虚假万分。虚情假意到令人不屑。

元稹实是有罪。薄幸寡恩。既不想与薛涛相伴终生。既不想救她于水火。又何苦给她希望和幻想。令她刻骨铭心地朝暮思念。与此同时又与名妓刘采青私交甚笃、如火如荼。元稹何其风流何其残忍。我们还记得薛涛笺和“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诗。即便是史料齐全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还在大肆赞扬元稹的所谓刚正不阿。一往情深。殊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认真了解事实的人。还公然推崇元稹的刚阿正直。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他观点:

恩爱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这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几

句话。只要琢磨一下你就理解这是为什么了。喜新厌旧人之本性。没有必要讨论这些问题。说来话长。适可而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5:17

    莺莺,西厢记,的是,自己的,的诗,两人,的人,是一个,这是,他说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5:17

    没想到大家都对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5:17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简单回顾下《莺莺传》的故事。崔莺莺是前朝崔相国之女。与母亲因故被困于庙中。得到张生的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