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曾发展到鼎盛甚至差点灭齐,最终又为何反转?
原创

燕国曾发展到鼎盛甚至差点灭齐,最终又为何反转?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燕国也曾强盛一时甚至差点灭了齐国。可最终又为何反转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简介

阶段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燕昭王在百废待兴之际登上了燕国王位。之后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奄奄一息的燕国缓过气来。此后他高筑“黄金台”。广纳英才。一时间天下贤士纷纷来投。其中就包括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子孙乐毅、赵国的名士剧辛。齐国的稷下学宫令邹衍。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当属乐毅。燕昭王对其信任有加。军国大事皆委其身。乐毅也不负众望。在燕昭王的支持下力行变法图强。短短几年时间将燕国恢复了元气。不仅拥有了一只训练有素的精锐新军。更是让燕国百业俱兴。国力渐盛。

阶段二:公元前284年。为报当年差点亡国之辱。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近四十万兵力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国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之后联军一路势如劈竹。如入无人之境。齐国军民溃散。乘胜攻克齐七十二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几近灭国。

燕国倏忽十几载。从积贫积弱逐渐强盛到攻占齐国七十二城致不可一世的齐国几近灭国到最后反中离间致君臣失和而功败垂成。其原因细说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

一、多方游说致联军散伙

二、君臣失和致乐毅失去坚强后盾

三、久攻不下致后援不济、军心松弛

客观的将。燕国虽然短时间内攻占了齐国七十二城。但并没有做好如何管辖和消化齐地的准备。几十万大军长期驻扎。且因齐地军民溃散。无人耕作。没办法就地补给。渐渐也导致后援补给无力。且久攻不下导致军心松懈。是为齐国最终扭转战局的客观有利因素。

四、田单奇谋、火牛破敌

五、复国之星火逐渐燎原

笔者按:燕国经历十数载的苦心经营发展到鼎盛差点让齐国亡国灭祖。却最终反转局势。究其原因。有燕军君臣失和、阵前换帅的因素。有久攻不下军心涣散的因素。也有田单奇谋破敌的因素。更有齐国军民复国之心如星火燎原的因素。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3:21

    齐国,燕国,军心,因素,军民,联军,奇谋,君臣,历史背景,几年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3:21

    没想到大家都对燕国曾发展到鼎盛甚至差点灭齐,最终又为何反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3:21

    燕国也曾强盛一时甚至差点灭了齐国。可最终又为何反转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简介阶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