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原创

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但是古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我们总以为没有电的古代社会是没有夜生活的。但事实证明。年轻人。你还是太天真了!

睡觉

黑灯瞎火又没有娱乐节目。天一黑就睡觉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别看睡觉这件事挺简单。古人还是写下了许多诗句来表达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

首先是一觉睡到天亮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其次怎么睡也睡不着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还有一种更牛。做梦都要笑醒:“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韦庄《天仙子》)

古人能把睡觉都写得这么有新意。真是大写的服啊!

花式喝酒

中国人对酒的宠爱也是出了名的。或是一人独坐。清酒一壶。酌饮两三杯。想上三两事。然后昏昏然睡去。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对酒当歌。吟诗作对。下棋玩乐。共享这畅快好时光。

一个人喝酒可以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二个人喝酒就变成:“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一群人喝酒就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开心的时候喝酒。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难过的时候喝酒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当然。喝酒喝狂了。照样唱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所以。还有比喝酒更好的娱乐节目吗?

发呆

额。这个。原来古人也会发呆?俗话说得好。千万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因为多半会后悔。现代人发泄情绪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发个朋友圈、打个电话、发点讯息。第二天醒来。后悔不已。但是古人就不一样了。就算有什么情绪在晚上不表达不快。也大多是书信的方式。这反悔的话也容易得很。

所以古人发呆就发呆吧。人家照样能写出一首诗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原来古人所谓的发呆只是为了聆听万物之声啊。莫名想到了哥尔多·罗杰。

下棋

古代人把下棋叫博弈或者对弈。一听就是文化人的雅趣了。基本上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都会用下棋来消遣娱乐。同时也锻炼自己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但是还是想给大家介绍另外一首。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这两句是不是没听过?没关系。它的下面两句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嗯。原来如此!

爬楼

首先声明。这个真的不是无聊。实在是古人写晚上爬楼的诗词太多了。重点是每一首都格外伤感。

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的孤独;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的宏达;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的凄凉。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诗人。就去爬楼吧。

洗衣服

古代没有洗衣机。说起洗衣服一般都是走到河边。拿一根木棒。不停敲打。洗不洗的干净是不知道的。但是这洗衣服的声音还是蛮有节奏的啊。

试想一下。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繁忙生活。晚上趁着月色一同在河边洗衣。聊聊今天那些老掉牙的新鲜事。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所以若不是王维真的目睹过这一切。怎能写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般绝妙的句子呢?

逛青楼

怎么说呢。大家可别想歪了。古代的青楼女子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甚至许多姑娘都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要不然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怎么会在青楼收获一大票的知音(迷妹)呢。以致于其词被传唱得到了 “凡井水边。皆能歌柳词”的程度。

其实我国古代文学真的离不开这些多才多艺的绝色佳人。明末清初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是缘起青楼名妓陈圆圆。而当时的秦淮名妓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等人的风流故事同样成为千古绝唱。

所以宋朝以前。青楼既可以纯粹是文人的听歌唱曲的聚集地。也可以是后来的妓院。因此诗词中既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的伤感。又有“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柳永《少年游》)的娇媚。

约会

古代人约会可不像现在这么大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男女为避人耳目。自然不敢轻易见面。所以到了晚上。恋人们才敢偷偷摸摸的跑出来。也是蛮辛苦的。

不信请看“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为了避免发出声音。还得把鞋提在手上。而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莫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地方见”?

读书

古人爱读书。晚间尤盛。虽然照明设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正因此。更能显出古代文人挑灯夜读的流行与普遍。并且往往一看就是一晚上。

比如“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这份对阅读的喜爱不因年龄而减少。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陆游)” 若是看书的时候以虫为伴。也不孤独了吧。如杨万里云“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这样看来。古代虽然没有电和网。但乐趣也是一点不比今人少啊。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今日的互联网实在太发达。我们晚上也少了很多消遣。无论如何。“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有条件的话。晚上多看看书也是极好的。




其他观点:

古人的夜生活因为那时没有电。也就没有电源所能带来的好多活动。玩手机、看电视、聊电脑、唱卡拉OK、打麻将等等。所以古人的夜生活是相对现在的人来说是比较少的。比较枯燥乏味的。上层达官富人相对有比较好的照明条件。能做的事也更多。可以聚会、呤诗作对、饮酒言欢、欢歌宴舞。一些上进的就学习读书或学艺、习武。平民百姓的夜生活就少了多。也许三几知已喝点小酒。谈谈心就算好了。而大多都是早早睡觉。为国家人口增长造人去了。

古代青楼也是夜生活的核心。既有歌舞。又有美酒佳人。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非常喜欢去的。人气远高于现在的夜店。

其他观点:

反映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往往可以从这个城市夜生活的热闹和繁华程度来看。

那么。中国古人的夜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想要了解古人的夜生活。我们不得不对封建社会的百姓群体进行划分。农与工。士与商。

封建社会的下层阶级基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农与工这个阶层。基本上没有多少夜生活。女人晚上会做一些事情。织布。洗衣服。男人白天下地或者去工坊干活都会极度劳累。回来的时候很累了。休息一下也就睡觉了。老人家会给小孩子讲一些故事。有些顺带做一些农活。比如说搓草绳。有些会做草鞋的晚上会做一些草鞋。总得来说农与工这个阶层的百姓夜生活是十分单调的。


因为宋朝时“宵禁”制度被取消了。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在北宋汴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南宋的临安同样夜生活丰富。“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在此之中。士人与商人主要是夜生活的消费者与推动者。商人虽然一年之中有小部分事件出差。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享受商人成果。或者扩展社会交际。虽然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但是他们有钱。有的商人在晚上的时候继续他的职业目的-赚钱。当然也有商人跟士子们混在一起享受美好夜生活。主要有:

一、群聚作乐

二、逛青楼

为什么要把逛青楼单独分开呢。古代的士人们逛青楼是对自己社会地位与家中地位的一种表态。士人们为了自己尊严。为了自己的面子。用逛青楼来宣示自己。有结伴成群的。也有单独去找乐子。逛青楼成为一种家常便饭。许多当中的他们还能和青楼的姑娘们成为很要好的小伙伴。柳永去世的时候。没钱买棺材。还是青楼的小伙伴凑钱葬了他。真是无青楼。不夜晚啊。

三、挑灯夜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个读书如此重要的封建社会。挑灯夜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了秀才的想中举人。中了举人的想考进士。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竞争力极大。即使是晚上的照明设施不方便。也不能阻挡读书人读书的脚步的。刘禹锡作诗道“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这恐怕就是积极向上人之心的真实写照吧。

因此。古代夜生活的浪漫是留给那些有钱、有地位的士人的。放浪形骸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关照过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他们只是每日为生活奔波的忙碌之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4:53

    青楼,夜生活,古人,晚上,都是,古代,自己的,封建社会,也有,士人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4:5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4:53

    但是古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我们总以为没有电的古代社会是没有夜生活的。但事实证明。年轻人。你还是太天真了!睡觉黑灯瞎火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