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白居易的《琵琶行》。多少人读后都会感慨万千!特别是琵琶女的自述。深感人世苍桑和不幸!社会的不稳定和动崗不安。对佰姓们带来不知有多少的灾难啊!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状泪红阑干。"
作者通过对琵琶女曲艺的描写。进一步对人物的描写。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社会对佰姓所带来的灾难!也影示了自己受贬的不幸。深感人生多难。命途多舛!
其他观点: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谈起《琵琶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也同样深深地感动过我。但对于这句话背后的东西。却很少有人真正思考。
比如。江州司马是一个多大的官儿?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是什么社会地位?为什么白居易会说自己和她同是沦落人?他们相似的感伤来源于何处?
下面。请允许我就这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01即便为司马青衫。仍旧是地方官员
白居易写《琵琶行》是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但是江州司马究竟是一个多大的官职呢?
学者们对此历来就有争议。而他们的争议则是在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上。我们都知道唐朝时候。衣服的颜色可不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的。而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在《资治通鉴》当中就有这样的一条记录:
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金帯;五品服淺緋。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䃋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
这个观点最早由杜建民先生提出来。也被我们广泛接受。但是随之就有异议。比如侯玉芳的一篇《青衫与江州司马》中就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引用了如下一条史料:
唐武德間著車輿、衣服之制。上得兼下。下不得擬上。
并以此说明。在唐代品阶低的是不能僭越穿高阶的颜色。但是只要愿意。地位高的却可以穿地位低的颜色。并且。他也谈到。白居易给朋友送行属于私人性质。没有必要非穿官服的颜色。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这个说法是不是一定正确呢?我认为也不一定。
周劲松后来发了一篇《辩“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就提到官和阶实际上是分开看待的。并且引用了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当中的说明和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中的说法。认为白居易虽然“职事官为正四品下。但散阶为从九品下”。
说来说去。大家其实还是没有个定论。文史圈里的事儿就是这样复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此。就算白居易的身份再低。也是低不到哪里去的。
那么。他唱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又是什么地位呢?
曾为京城琵琶女。今作江上商人妇
单看琵琶女自述生平的话。似乎她的过往履历还不错。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看上去。她似乎很光彩。京城居住。善弹琵琶。受人追捧。但即便如此。她仍旧只是一个从事歌舞的艺人。干的是下九流的行当。尽管她青春年少时受到“五陵年少争缠头”这样的厚待。但却仍旧没有能够改变她的身份。
而现在。她嫁给了商人作妻子。对于此。她自己心中都是不满的。
中国古代历来便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和政策。商人的地位极地。在“士农工商”当中属于末位。
尽管到了中唐时期。商业发展。商人们的地位也稍有提升。但是区区一个商人妻子的身份和白居易作为一个士人的身份。差距仍旧是很大的。
02只缘曾睹繁华梦。而今天涯沦落人
从《琵琶行》诗歌中的描绘。我们不难看出琵琶女年少时风华正茂、受人追捧。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但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青春有多美。迟暮便有多感伤。更何况还是在家破人亡的之后的青春不再。这样的她。只能委身于一个商人。来到距离京城无比遥远的江州。
而她现在所在的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这个地方不仅仅偏远穷僻。而且缺乏音乐。这对于一个曾经见识过、沉迷过繁华美梦的女子来说是怎样的哀痛!
而此时此刻的白居易又是什么样的呢?
白居易原本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从小聪颖过人、胸怀大志。在被贬之前。他的仕途几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经历过像韩愈那样的跌宕起伏。《新唐书·白居易传》当中就记载说: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竭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周至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然而。白居易现在是遭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大灾。原本以为自己是理直气壮。义愤填膺。结果却被贬职。当了一个小小的江州司马。
他曾经也自视甚高。他曾经也见过长安城里的火树银花。他曾今也朝夕面对大唐的天子。而今。他不过沦为一个小地方的小官员。
这样的落差是何等的大!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看看他所写的这种环境。和长安城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没有动人的音乐。只有糟糕的居住环境;没有呼朋引伴的欢喜。只有独自饮酒的悲愁。
0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白居易之前。王勃曾经写过一首相似的诗。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现在常常会引用这首诗歌当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但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在王勃这里。“知己”是有范围的。是有资格限定的——即“宦游人”。
但是白居易不一样。
白居易的“知己”是一个和他的身份丝毫不搭的下层社会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思想志趣的差异是这样的大。但这并不妨碍他发出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喟叹。《唐贤小三昧集》中便评价这首长诗说:
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总而言之。我们知道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份地位悬殊。但是他们同样是见过繁华、而今沦落之人。正因如此。他们在小小的浔阳相逢时。才能产生无限的寥落之感。
当我读这首长诗的时候。我也时常在想。现在我还勉强算得上是青春年少。在文学的海洋里年华虚度。唱着“金陵美酒斗十千”的少年意气。诵着“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语。读书读到感动处。便泣不成声;读到悲惨处。便心有戚戚。
而今年少青春。明朝身在何处?
而今青丝少年人。明朝黄土垄中魂?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汉语和文学知识。请关注我吧!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其他观点:
人生目标该守正。人欲过度人盲目。人欲过度走绝路。人生法规该守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93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白居易,琵琶,商人,司马,京城,江州,一句,司马青衫,是一个,地位
没想到大家都对读了琵琶行这首诗对人生有什么感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多少人读后都会感慨万千!特别是琵琶女的自述。深感人世苍桑和不幸!社会的不稳定和动崗不安。对佰姓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