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原创

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好文

热门回答: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史的奇迹。这个学校造就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这些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后来有人评价这段历史说。这段时间的战争。其实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生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生的较量。

黄埔军校的学制参差不齐。由于条件的限制。最短的学制只有半年。可是。就是在这么短的学制中。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军事人才。是有着它自己的原因的。最主要的是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政治第一。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了国民革命积蓄力量。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这个学校最鲜明的特点是。以政治教育为第一。孙中山为了建立国民党的党军。将他的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的政治纲领。所有的黄埔军校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加入国民党。

在黄埔军校专门设立了政治部。政治部主任由著名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担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的学生树立了为国牺牲的信念。当时黄埔军校的口号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不要钱。不要命。 爱国家。爱百姓”。

由于有了坚定的信念。黄埔军校的学生作战勇敢。这个传统。也流传了下来。用后来的张学良的说法。我们东北军既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也不是红军的对手。因为他们都是有政治信仰的军队。而我们只是一群军阀。这也是北伐时。那些貌似强大的军阀在北伐军面前土崩瓦解的原因。

二、军事过硬。

黄埔军校的学制虽然短。但是。由于大家有了爱国救国的信念。对军事学习十分投入。在这些学生中。有着当时青年的精英。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是所谓的文弱书生。有的像来自工人的蒋先云。还有陈赓这样来自军队的军人。这些人体格健壮。对军事技能掌握熟练。

最重要的是。黄埔军校由于条件所限。讲究学以致用。在学习不久。便上了战场。在战场上。这些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丰富了自己的作战经验。比如陈诚。在棉湖之战中。他担任炮兵连长。在敌人突破防线。冲到面前的时候。陈诚临危不惧。连发三炮。打退了敌人的冲锋。扭转了战局。

正是学以致用。使得黄埔军校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快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战争中。这些黄埔军校学生的能力得以很快提高。这种环境。是其他军校所不能比拟的。

三、残酷的淘汰。

黄埔军校的学生虽然名震天下。可是能够活到和平年代的人。也寥寥无几。这里面。有着被环境残酷淘汰的原因。在战争中牺牲了一部分。掉队了一部分。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以至于国民党有一个规定。只要是黄埔军校学生。有三名现职黄埔军校学生作保。就可以安排工作。

在战争中。损失了很多黄埔军校学生。在抗日战争的初期。许多黄埔军校生都战死沙场。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正是有了这样的淘汰。使得剩下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得以脱颖而出。这给了大家一个感觉。那就是国共双方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是黄埔军校学生。其实这是战争造成的后果。

结语: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这所军校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由于有着爱国救国的信念。使得这些热血青年能够脱颖而出。这些有着坚定信念的青年。是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能够迅速掌握先进的军事知识。

而且。由于环境问题。这些黄埔学生还拥有其他军校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掌握战争。经过战争的磨练。这些黄埔学生的军事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黄埔军校的学生。也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经过残酷的战争环境的淘汰。留下的黄埔军校学生都身居要职。这也是当时的特别情况造成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观点: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里。有几个人是师范生毕业。粟裕上过师范。但是没有能够毕业。徐向前上了师范。而且真正的当过小学老师。算是文化人。当然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叫徐象谦。而不是徐向前。

徐向前上中学和师范的时候。刚好赶上新文化运动。在全国闹得如火如荼。山西离北京不算太远。所以徐向前也能看到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主将们主办的各种宣传新思想刊物。不免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

所以徐向前在小学当老师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学校里给学生念一些从北京传过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上的文章。在本质上说。这和今天偏远山区的中小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讲。几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让徐向前任教的这个小学的校长怀疑徐向前是一个左倾分子。什么也没有说。就直接把他辞退了。徐向前为人老实。也没有去问。辞退了就辞退了吧。就回家务农去了。

到1924年。徐向前听说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了。就在家里筹了一点路费。一路颠簸到了上海。通过在上海的招生点儿的面试。取得了入学资格。但他的回忆录里面并没有提到。他在上海面试的面试官。真是后来给他授衔的那位。姓毛。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除了正常的学习。徐向前因为性格比较老实。在学校里也并不起眼。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蒋校长曾经和他谈过话。但很快就结束了。很显然两个人都话不投机。是向前不想拍校长的马屁。校长对这个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学生也不感兴趣。

但他还是受到了当时黄埔军校里流行的左倾思潮的影响。秘密入了党。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在当时的黄埔军校里。左倾的学生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胡宗南。在学校里虽然没有入党。但也是以左倾著称。

同样是在1924年。一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学生也决心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他的名字叫宋希濂。因为他家里很穷。没有多少钱。连路费都没有凑足。走到半路上。他就没有路费。继续前进了。这让他进退为难。

就在他因为路费而发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湖南的老乡。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出身将门世家。很有钱。也是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听说了宋希濂的事儿。二话没说。他就满口答应帮宋希濂承担路费。因为这点钱对他来说本来就是小钱。无足挂齿。

这个带着宋希濂一起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大哥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国共两党都风生水起。名气很大的一个人。名字叫陈赓。而这个时候陈赓也许还没有宋希濂左倾。但在黄埔军校的教育之后。他也秘密入党。并且成为黄埔军校的风云人物。校长对他尤其青眼有加。

这就是黄埔军校在前几期招生的基本情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自带干粮投奔革命而去的。他们去报考黄埔军校。不是为了当兵吃粮。而是为了参加革命。当然只是那个时候的革命。还只是国民革命。

其他观点:

1、先进的三民主义思想指导

2、有理想抱负的优秀青年加入

3、当时的战争环境。时势造英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明天的阳光美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9:54

    黄埔军校,学生,徐向前,自己的,新文化运动,战争,路费,国民党,学制,军事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9:54

    没想到大家都对黄埔军校最短学制只有半年,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49:54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史的奇迹。这个学校造就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这些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后来有人评价这段历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