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和法西斯大战时,西亚阿拉伯人在做什么?
原创

全世界和法西斯大战时,西亚阿拉伯人在做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虽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通过英国等欧洲国家在西亚北非的殖民体系参与了反法西斯阵营作战。或是在英国影响的阿拉伯保护国体系下保持大体中立。但相当多的阿拉伯势力与纳粹勾搭。企图借助纳粹之力驱逐英法。消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抵制国际共运影响。甚至直接参加了纳粹阵营对反法西斯阵营开战。

在纳粹方面。他们承袭了一战之前德意志帝国威廉皇帝的策略。即在西亚北非扶植伊斯兰势力排挤英、法、俄影响。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战期间。德国把土耳其拉入自己的同盟国阵营。德国将军干脆指挥了土耳其军队对协约国作战。后来的德国二战名将隆美尔元帅当时是个雄心勃勃的下级军官。他就一心想到土耳其战场一展身手。为此还学习了土耳其语。我当年读隆美尔传记时。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对土耳其屠杀百万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行动。德国也脱不了干系。

到了二战之前的酝酿时期和战时。纳粹此项策略与阿拉伯-伊斯兰各国有关势力几乎是一拍即合。在宗教界享有巨大权威的耶路撒冷大穆夫提(阿拉法特叔父是其积极部下)全力支持纳粹在欧洲和中东对犹太人、吉普赛人开展种族清洗。而纳粹也全力支持伊斯兰上层分子培养圣战武士、在中东发展其势力的长期计划。还设立了党卫军穆斯林师。关于这一时期纳粹与阿拉伯-伊斯兰上层势力合作的历史。有关书籍和论文不少。Barry Rubin与Wolfgang G. Schwanitz合著的《纳粹。伊斯兰分子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201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相当详尽。就是当时作为英国保护国而参加英国方面对德作战的埃及。在隆美尔军团节节胜利进逼埃及边境时。他们也与德方勾搭。企图里应外合消灭英军。迎接德意军队控制苏伊士运河。

不过。就总体而言。由于文化水平、组织动员能力等等非常低下。二战时期的阿拉伯人和伊斯兰势力对纳粹总体上还是扮演了“猪队友”的角色。对德国拖累严重。典型如伊拉克对英开战。

伊拉克哈巴尼亚位于幼发拉底河及哈巴尼亚湖畔。东行97公里经费卢杰到巴格达。二战时英军在此设有空军基地。1941年4月30日。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在德国策动下出兵进攻哈巴尼亚基地。伊方正规军九千。其中有两个炮兵旅。12辆坦克;此外有大批阿拉伯部族武装携火炮50余门参战。英方守卫部队为一营英军350人。外加1200伊拉克、亚述雇佣兵。作战结果:英军反击占领巴格达。英军基地均为老旧飞机。伊军击落的最先进战机是支援他们的德军飞机。德方对伊联络官毙命。

图 耶路撒冷大穆夫提检阅党卫军穆斯林师

在冷战中东战场上。阿拉伯方面的表现也与此大体相似;苏联中东战略最终失败。一大半应该归咎于其阿拉伯盟友拖累。

补充一句。在二战伊拉克战场上。英军对阿拉伯人如此大比例以少胜多;但在10年后的朝鲜战场上。他们被劣势装备的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还出现了成建制投降。

从较长历史跨度上看。从一战时期德国与土耳其的合作。到二战时期纳粹与阿拉伯-伊斯兰上层势力的合作。其历史影响相当深远。延续至今。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二战之后的中东格局。而且在南斯拉夫解体和波黑战争、阿拉伯之春、欧洲难民危机中。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组织的意识形态、组织和军礼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段历史的延续影响。要想深入理解二战之后德国、中东等事务。理解三股势力兴起的基础。就需要客观了解这段历史。无论它多么黑暗。

其他观点:

现代战争和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截然不同。现代战争是高度机械化的立体战争。是钢铁的战争、是能源的战争!二战也不例外。各交战国对于粮食、钢铁、石油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希特勒在二战后期由于连续几年的战争。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包括宝贵的人力资源已消耗殆尽。急需大量补充。

二战爆发前。全球石油产量90%控制在英美手中。不仅仅是有资源。其他战略资源和全球水道基本掌握在英美手中。因此欧洲本土。只有两个国家拥有石油。第一就是罗马尼亚。第二就是苏联。德国二战发动战争前的石油。许多是从罗马尼亚和苏联采购储备的。德国入侵波兰后。英美开始了全球经济封锁、金融封锁和资源封锁。所以德国就面临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资源匮乏!也就是如果战争长期化。德国的资源无法支撑战争。罗马尼亚油田在苏联军力势力范围内。德国不列颠空中战役失败。预示战争陷入了长期化。复杂化。由于英国与苏苏联联合制裁。以及美国参战迹象明显和苏联军力对于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最终迫使德国被迫东扩苏联。抢夺石油资源。陷入多线作战的窘地。于是爆发了为争夺石油而引发的高加索战役。

高加索战役:战役从1942年7月25日开始。至1943年10月9日结束。苏联红军成功的保卫高加索地区并粉碎了德军的进攻意图。1942年。德意志国防军实施老鼠行动。以集中兵力攻占在阿塞拜疆的油田地带。其攻势在1942年9月份被苏联红军阻止。苏军于1943年1月发起反攻。到1943年10月份在塔曼半岛的德军被肃清。高加索战事对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极为有利的影响。高加索会战以苏军获胜告终。使德军“消灭苏军、夺取最富饶的产粮区和石油产地以及打入近东和中东地区的计划”彻底破产。具有重大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

发生在中东的石油战争

尽管在二战期间中东地区并不是主要战场。但中东的石油对同盟国和轴心国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中东国家或多或少受了战争的影响。伊拉克虽然在二战时已经是独立国家。但属于亲德国家。中东是英法的传统势力范围。伊朗和伊拉克两个产油国的石油命脉都掌握在英美手中。因此他们曾经想协助纳粹德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以摆脱英国人的控制。由拉希德·阿里·艾格拉领导伊拉克军队于1941年4月3日在巴格达郊区的哈巴尼亚发动兵变。想和德军配合将驻伊英军赶走。后被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将其镇压。来援的德国空军也被英军消灭。史称第二次不列颠战役。打破了德国控制中东石油的企图。英国仍然在该国驻军保护石油供给。

而另外亲德的国家伊朗。表面中立。暗中支持德国。因此伊朗国王礼萨汗想借德国人之手帮助自己摆脱英国和苏联的控制。因此伊朗成了英国和苏联的打击目标。

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伊朗。并要求伊朗驱逐在伊全部德国人。关闭德国驻伊使馆。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的相当忠诚。拒不接受英国和苏联的要求。9月17日联军进入德黑兰。抓捕了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在伊德国人。分别被苏联送往西伯利亚和流放到澳大利亚。

由于希特勒把粮食、石油的争夺主要精力都放在与苏联的高加索争夺上。所以中东(西亚)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很少。

其他观点:

在二战期间。西亚阿拉伯世界处于暗潮汹涌的社会局势下。持不同政见的党派和军事权贵经常发动政变。部分人对英法的委任统治深恶痛绝。支持阿拉伯民族独立。

二战爆发后。努里·赛义德政府持亲英立场。实行军事管制和独裁统治。1940年3月。在军方将领的施压下。努里·赛义德被迫辞职。原民族兄弟会党领导人拉希德·阿里·吉拉尼继任首相。而民族兄弟会党是1931年由民族党和人民党合并的。这标志着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共同纲领。他们都以反对英国的委任统治和实现阿拉伯主权独立为目标。

至于叙利亚则是在1940年法国战败后和黎巴嫩一起处于纳粹德国的控制下。1941年又重新被盟军占领。而1943年叙利亚宣布恢复宪法。之后1944年叙利亚对轴心国宣战。因此得到了盟军各国相继承认其主权独立。

1937年。英国政府建议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个方案得到犹太人的支持和阿拉伯人的反对。1942年。锡安主义者在伦敦发表比勒特莫尔宣言。要求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人的联邦。英国在阿拉伯起义期间训练了2.5万名犹太军人。他们的专业技能为后来的以色列国防军奠定了基础。

在1941年5月。当英属巴勒斯坦遭到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和维希法属叙利亚夹攻时。英国人温盖特的部队基础之外。又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犹太突击部队帕尔马赫准备抗击纳粹。

1942年时。德国人向高加索纵深推进。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准备向埃及进攻。而地中海对岸的希腊已经有一支党卫军别动队蠢蠢欲动。准备时机一成熟就去渡海屠杀非洲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最终蒙哥马利在阿拉曼的胜利极大缓解了这一恐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10

    阿拉伯,德国,纳粹,苏联,中东,伊斯兰,高加索,英国,伊拉克,战争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10

    没想到大家都对全世界和法西斯大战时,西亚阿拉伯人在做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10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虽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通过英国等欧洲国家在西亚北非的殖民体系参与了反法西斯阵营作战。或是在英国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