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由此产生的一个成语叫什么?
原创

淝水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由此产生的一个成语叫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结果却败给了东晋的八万大军。而此战之后。在中国文化里出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两成语。

具体的讲。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其他观点:

淝水之战是苻坚领导的前秦政权和偏安江南的东晋政权之间爆发的一场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一举击败了苻坚号称有百万之众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产生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几个成语。

投鞭断流:苻坚在发动进攻前。夸耀自己武力强大。声称把所有的马鞭丢到水里。就可以阻断河水的流动。

风声鹤唳:前秦军队败退时。听见刮风和鹤鸣的声音就误以为对方已追上来。纷纷逃窜。

草木皆兵:前秦军队败退时。根本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军队在追击。以致于将八公山上晃动的树木芦苇都当成了对方埋伏阻击的军队。

其他观点:

何止一个成语。至少四个成语。都和淝水之战有关。

第一。是“投鞭断流”。《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当苻坚决定攻打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反对和劝谏。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东晋拥有长江天险。苻坚却以“投鞭断流”作为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子投入长江。就可让江水断流。”后世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的数量多。军力强大。

第二。是“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前秦在淝水之战大败后。士兵们丢弃兵器和盔甲。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前秦军士兵。一路上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继续拼命地奔逃。后世以“风声鹤唳”形容未直面敌人就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第三。是“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后世以“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第四。是“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这个事迹。讲的是谢安从隐居的东山。重新出马匡扶晋室。后世以“东山再起”比喻再度出任要职。或者失势后又重新得势。(陶慕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45

    东晋,前秦,投鞭断流,晋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之战,军队,后世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45

    没想到大家都对淝水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由此产生的一个成语叫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45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