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够做什么官?
原创

古代的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够做什么官?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如果一个新朝代建立。统治阶级急需要用自己的人才。那个时候的举人可以直接当知县等。明万历皇帝。做宅男三十年不上朝。干部只减不加。那年月。举人也能做知县。

举人与进士差距是很大的。进士号称天子名生。大多在国子监深造过。相当于今天在中央党校县处级学习班毕业。根红苗正。仕途光明。内阁尚书大学士。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但也有少数举人大才子能升迁提拔。像名留青史的海瑞、左中棠等。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855条回答。

自古只有饿死的秀才。没有饿死的举人。

这是因为。秀才和举人地位完全不同。

可以说。举人已经是科举考试中胜利者阶层。只是距离做官还有一定距离。

考取秀才其实也不容易。

大家看看《儒林外史》就知道。周进和范进都考了一辈子。从十几岁考到五十多岁才考上了秀才。

像洪秀全这样考到30多岁还没有成为秀才的。真是太常见了。

各朝代秀才录取率不同。但都是很低的。大体每年是百分之四五左右。

自然。你也可以向高考一样去复读考试。第二年继续去考试。但新的一年。会有大量达到科举年轻的小伙子参考。而录取率还是一样。所以你想要考中还是很难。

总体来说。如果考生反复多年参考。录取率大概是百分之十。

也就是十个人长期考试。最终可能有一个人成为秀才。

这个录取率其实很低了。同今天本科录取率差不多。

不过。秀才却没什么好处。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夫大摇大摆的来祝贺。对范进说话毫不客气。说他是“烂老实无用的人”之类。

为啥?

因为秀才确实没什么了不起。只能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见了县官可以不下跪。仅此而已。

只有成绩非常突出。被学官认可的秀才。才会成为“廪生”。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

但普通秀才是没有任何国家给的收入。还必须自己谋生。

一般来说。他们都会教书为生。而古代教书赚不到几个钱。仅能勉强糊口而已。

而秀才备考需要大量花费。出去的多。赚到的少。经济上不划算的。

但举人就完全不同了。

举人的录取率更低。大约是百分之三四。似乎和考秀才差不多。但既然能够悬赏秀才。都是水平较高的读书人。所以竞争其实激烈了很多倍。

一旦考取举人。首先可以免除自己和家人的大部分赋税和徭役。

古代的赋税和徭役都是很重的。举人家庭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尤其是身为地主家庭的举人。这下子享受的实惠就巨大了。

一些小地主为了免税。甚至会将土地、田产过户给举人。而举人会得到很多好处。自己又不需要花一分钱投入。

仅仅这一项收入。也够举人维持生活了。

另外。一些社会底层人会投身举人家为奴服务。以避免徭役。

同时。举人虽然不像进士一样都可以做官。但距离进士其实也就是一步之遥。

况且。即便举人考不上进士。也是可以做官的。

每年一个省中举的举人不过几十人(清初顺治年间。科举大省广东每届乡试只取90余名举人。到了乾隆时期改为72人)。平均到每个县不到1个。

有的县城教育比较落后。可能多年没有一个举人。

你现在中举了。又有可能做官。立即就会成为县内的乡绅。

而且。即便是举人做官。虽起点较低。主要是教谕(县教委主任)、县丞(副县长)、主薄(县委秘书长)等低级官职。但发展到好也可以做到知县。

人家说“灭门的知县”。知县就是一方土皇帝。权力很大的了。

甚至可以这么说。举人只要想做官。都是没问题的。

其实。就算是教谕(县教委主任)、县丞(副县长)、主薄(县委秘书长)等级别不高的官。想要捞钱也是非常容易的。

以教谕(县教委主任)为例。童生考中秀才以后。需要他在履历上注册盖章。

而秀才往往在此时都会向教谕行贿。不然自己很有可能当不了秀才。

至于县丞(副县长)、主薄(县委秘书长)也都是实权岗位。

县丞虽只有正八品。比九品芝麻官到一些。却是主管全县的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这些都是油水众多的岗位。随便捞一捞。银子滚滚而来。

其他观点:

举人没有中进士的很多。以明清为例。全国举人大约十万。而同时期的进士大体不会超过七八千人。

通常情况下。举人若是两三次不中进士。一般都不会再考了。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是必须去做的。而不仅仅是做官。

中举就是进了士大夫的基础圈。农村乡镇的大量小农小商携家带口托庇給举人老爷。将自己降为佃户与帮工(当然不是奴隶。而是客卿性质的契约)。为的就是举人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所以。为了回馈家庭。举人得继续收购甚至谋夺农民小地主的财产。以报答家族当年的支持。

其次。举人自有座师、老师、同学、同年这一票资源。可以得到推荐从基层小官做起。也可以給高级官员做幕僚。这两样都是为了结识人脉。熟悉官场。学习行政流程。为将来的发展做出积累。

同时。举人还可以开办私学。从事教育。这也是变相积累人脉与名气。

不过。那些被推荐的基层小官。一般是以九品起仕。比如府县的主薄、巡检、司库、税目这些事务性质的职务。表现突出的。推荐人地位权势高的。才可能得到八品的教喻职务。也就是县教育局局长。

重要的是。这些小官很难晋升。干十多二十年依据功劳当七品知县都很难。运气一般的举人最终也就六品到顶。而即便最差的三甲进士也是从七品起仕。这差距很大的。

极少数人。如左宗棠最后出将入相。那是因为自身能力强。得到很多官员推荐。最主要还是因为战乱获得了军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3

    举人,秀才,进士,都是,录取率,徭役,知县,儒林外史,赋税,很难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够做什么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3

    如果一个新朝代建立。统治阶级急需要用自己的人才。那个时候的举人可以直接当知县等。明万历皇帝。做宅男三十年不上朝。干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