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魏晋风度”是乱世的产物,是畸形文化现象,为什么受有些文人欢迎?
原创

感觉“魏晋风度”是乱世的产物,是畸形文化现象,为什么受有些文人欢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是乱世的产物。但不应称为畸形的文化。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人是遵循“盛世出将入相。乱世则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的。所以这里所说“魏晋风度”应该称为“隐士文化”。这一阶段的文化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原因是:

1、中国的文人天生就是所谓明君的依附阶级。政治上的混乱导致文人无所适从。失去了在政治发挥才能的兴趣。退归田园后没有了精神上的压力和统治阶级对思想的导向。反而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获得了可以抒发真性情的自由发展空间。形成了精彩多元、艺术审美更高的特色文化。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体制由贵族阶级向仕族阶级交权的重大变革的时期。因此也是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时期。这种特征也自然而然的要表现在文化。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其他观点:

当文人一身经世才。货与帝王家。著作等身。传诸后世。种种梦破灭以后。只能遗世而独立。放浪形骸。“崇尚”陶渊明。服食五石散企图成神仙。喝喝酒。发发牢骚。。也因为服食五石散喝酒(药酒)。颠狂后以天地为衣裳。索性走极端。而且吹捧成有“风度”。这其实是魏晋文人的悲哀末落。乱世啥都可能出现。乱世出妖孽。

其他观点:

在一个战火纷飞。生命如蝼蚁的时代。一群人却把人格和尊严祭出了与天齐高。他们向内发现了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这一群人就是魏晋名士。史称魏晋风骨。也称魏晋风度。

清谈、行散、饮酒、纵情山水是魏晋名士当时的时尚。他们的眼里不再是功名利禄。王侯将相。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们的内心不只是儒术礼法和痛苦的现实。而是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神超形越。是寻找有趣的灵魂。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魏晋名士从最早的建安七子到正始名士。再到竹林七贤。以及后来桃源陶令。他们中文学成就高的有阮籍。嵇康。哲学方面成就高的有何晏、王弼、夏侯玄。书法成就高的有王羲之等。绘画成就高的是顾恺之。还有大家熟悉的东晋山水田园派大诗人陶渊明。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成为了我们心中神圣的净土。

魏晋名士中有的人格近神。有的风采直追仙姿。有的亦凡亦俗。他们是自我意识觉醒。人格独立的一群人。连小孩也不例外。早熟聪慧不输成人。

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时代在思想、美学上的高度。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7

    魏晋,名士,这一,文化,文人,乱世,时期,风度,成就,阶级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7

    没想到大家都对感觉“魏晋风度”是乱世的产物,是畸形文化现象,为什么受有些文人欢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8:47

    是乱世的产物。但不应称为畸形的文化。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人是遵循“盛世出将入相。乱世则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