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已经进行了一年的深圳城中村改造。却在近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万科。而是因为富士康。
在清湖社区。居住着10W+富士康员工。这几年来。清湖的房租每年都会有轻微上调。工人只能默默忍受。然而万科突然插足的城中村改造却让工人猝不及防:虽然万科现在还在疯狂收房阶段。但根据周边的“改造成功案例”窑排、伍屋村为例。改造前单间价格基本上在650元左右。另加水电费;已经改造好的金地清湖草莓公寓单间价格最低1800元。但基本上没房。一般都在2200元以上。一房一厅的改造前价格基本上在900-1200之间;改造后的草莓公寓价格基本上都在2600以上。
金地清湖草莓公寓月租信息 图片来源:租房网
富士康工人的工资。普遍在3000~4000元。如此高的房租肯定是承担不起的。许多人已经准备撤走。重新进入漂泊。
富士康。曾经以世界工厂典范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后来又成为“自杀工厂”。一个又一个的工人用自己的坠落倾诉着无法言说苦痛。如今无家可归的富士康工人又该如何面对?
“富士康和工人的利益。终于一致了”
两家世界五百强以这种方式相遇。有工友感叹。这一次。富士康和富士康工人的利益终于比较一致了。也充分证明了“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至理名言说的多么正确。虽然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工人。但对于富士康来说这显然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住宿成本提高了。也就意味着工人的生活成本更高了。对于本来招工就没那么容易的工厂来说。这实非幸事。
当然。也有不少分析家摆出万科已经改造好的岗头村说事:房租其实并没有涨那么高。万科只不过是替更早进驻清湖村的金地背锅罢了。并且说明万科公司对于万村计划并没有明确的盈利要求。一切都还只是在探索之中。这显然不够有说服力。涨幅没那么高不意味着不涨。即便是一两百元的涨幅。对于富士康工人和都市白领而言也足以构成负担;至于万科并不打算从中赚钱。这种鬼话就更不能相信。任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初期盈利大多都是非常困难的。等模式成熟、规模上来之后。利润必然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这是资本的本性。已经被反复证明。毕竟你不能指望一家上市公司不看重资本回报。
清湖村改造清退租户 图片来源:尖椒部落
万科究竟拿了多少房、升级改造后究竟涨价几何。这些经过媒体的广泛报道之后已经不是秘密。但那这件事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城市发展、产业工人到底会有何影响。却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劳动不如炒房。干实业不如炒房……
要理解这一影响。我们需要首先建立一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框架。我们可以概括性地将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分成四个部分:
● 企业(股东)获得利润
● 劳动者获得薪资报酬(反映为可变成本)
● 政府税收
● 地租(亦反映为成本)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这四个部分是此消彼涨的关系。同时也构成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企业想要获得更要利润。所以会游说政府减税(特朗普此举博得美国企业主的掌声)。会选择流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比较低的投资洼地(过去是中国沿海。现在是中国内地和东南亚非洲);劳动者希望提高收入。所以会通过集体行动来与资本进行博弈;政府则希望广开税源、扩大税基。而土地所有者则希望土地升值。表面上看起来利益的挣多点是绝对量的表现。本质上却是所占比例的相对高低。
根据劳动价值论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劳动者拿走的是自己的劳动创造所得。政府拿走的部分是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股东和地主则是食利者。如果说前者还有一定劳动投入并要承担较高风险的话。那么后者则基本上是纯粹的食利者。
一个社会。如果食利者所得部分比例过高。那么就一定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不劳而获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而劳动付出者却只能得到所创造价值的一小部分。如此以来。实体经济被挤压、以地产和金融为代表的投机盛行只是一个方面。由此造成的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则更为根本:既然劳动已经不能创造价值。那为何不去炒房呢?以至于在前两年深圳楼市一年翻翻的时候。有许多制造业的老板都在感叹:一个百十人的工厂。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能赚个百十来万已经实属不易。弄不好还要赔钱;有这些钱买个房。一年躺着就能赚三四百万。干实业还有个什么劲!老板尚且如此想。更何况你我平头百姓。说荼毒人心。并不为过。
清湖一个出租房内。房东看管着所有房间钥匙 摄影:史小兵
无论是炒房者倒买倒卖赚钱。还是城市的本地土著坐地起价收钱。其本质都是赚取级别地租。接锅侠无非是劳动者和实体企业。论其根源。则是房地产的市场化改革。房地产的市场化与过去的福利分房相比。当然有其积极性的一面。有效扩大了房屋的供给量;但彻底的市场化。以其利弊相比。恐怕也是功过各半。归根结底。土地和房子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消费品的特性。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因为土地的稀缺导致了房子的稀缺。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垄断。
而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稀缺和垄断会导致价格失控、远远偏离其真实价值。而经营者则可以获取超额利润。所以才会出现无论中国还是发达国家某些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商品供给会有很强的政府管控:要么国有化。要么是价格管制。目的就是防止资本逐利性过度损害公共利益。但房地产市场是个例外。住房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同时因为其稀缺性和保值特点而具有极强的投资价值。二者叠加就使得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为投资投机者埋单。后者的收益正是前者所支付的地租。
即便是今天的房价有一定的刚需作为支撑。亦不足以作为论证如此高房价的充分理由。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作为必需品的粮食。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上数不胜数的灾荒年景。屯粮高价出售者无一例外不仅被道德舆论所谴责、同样也为统治者所打击(尽管因为皇权的制度失灵而往往失效)。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资本的逐利性。不能以牺牲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为代价。如果我们同意教育作为公共物品不能商品化。那么住房也是一样。或者至少也应该在保障基本收入者住房的前提下才能允许有限的市场化。
资本。都是套路
放在这样的背景和框架之下。我们至少就能明白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个事实。无论是金地的金草莓改造了翻了两番的价格也好。还是万科承诺改造仍然保持原来价格区间也好。都不过是地产资本继续其城市霸权的表现而已。资本的逐利性注定了其是嫌贫爱富的。改造升级后的公寓显然更符合白领的需求和承受能力。而不是1100万的普通打工一族。他们的需求是低价而不是舒适。一旦无法承受。只能离开深圳(实际上已经有工人因此而已经离开或准备离开)。而制造业也将因此而面临更大的压力而被迫搬离。劳动者和制造业都是利益受损者。政府能否获得更好税收尚且不得而知。而本地土著和地产商则是其中的获益者。四方分利的格局将更加倾向于食利者。
深圳制造业外迁一度引发热议
第二个事实。再次证明了劳动者不过是制造业迁移的背锅侠而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但凡提到制造业的发展困难。排在第一位的一般都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因此使得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时将冻结最低工资成为优先选项(广东即是最好的例证)。此次事件终于使人们明白了一个其实原本就应该明白的简单道理:工资的涨幅部分只不过在工人的口袋做了短暂停留而已。很快便已落入到房东和地产商的腰包。甚至还不够。所以。工资上涨的得利者并不是劳动者。而是房东和地产商。劳动者只不过是充当了制造业成本上涨的背锅侠而已。
感谢万科和金地。这次为劳动者做了一次正名。尽管以这种方式有点儿残忍并且尴尬!
作者:长江
编辑:默默然
美编:黄山
土豆原创
其他观点:
摘要:城中村要改造了。原来的租户该往哪里搬?新改造的公寓有“人才优惠”。对我们这些“D端人口”的补偿安置措施又在哪里?
深圳城中村改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我住的龙华清湖村已经有好几栋被清空了。眼看着一些工友忙着找落脚地。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早做打算。免得房东到时来个突然袭击。
我忧心忡忡地去问房东:“我们这栋会不会改造呀?要改啥时改?”
房东大爷:“呵呵。我也不知道呢。”
常年住城中村。交着市价两倍的水电费还经常要忍受停水停电的我。“新仇旧恨”瞬间涌上心头: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但是没办法。谁也不知道房东啥时就要贴出限时搬离的通知。也不知道随着改造的推进。房价会不会进一步上涨。我决定还是先去附近看看已经改造完成的公寓。有没有我能接受的价格。
新碑村:按学历定房价
清湖村目前只有一栋在改造中。根据之前放出的价格。最便宜的单间也要1880起。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算。因此我决定先去离清湖村比较近的新碑村看看。
进村之后。我先找到了一栋改造中的房屋。
左边为改造中的公寓
看到我在楼下张望。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向我搭话。问我是不是要找房。
“你们这里……最便宜的房间多少钱?”我弱弱地问。
“单间1680。一房一厅要两千多。”
这个价格多少让我有点退缩。要知道。我现在和朋友合租的一房一厅一个月只要1300。在城中村已经是偏高了。而公寓还要算上一个月100元的管理费。
不过我还是请工作人员带我上楼。看看已经装修好的房间是什么样。
公寓的格局和改造前一样。只是粉刷后看起来更新
工作人员带我看了几个单间。说实话很漂亮。房间挺大。采光也很好。而且家具齐全。
我内心已经蠢蠢欲动地想着要拉上室友一起搬进来。虽然两个人睡一个单间有点不方便。要把我们的全部身家塞进一个房间也有点困难。但没办法。我必须找一个人分摊房租。不然每个月的工资连生活费都不够。
房间内部
还有一个麻烦的地方。就是屋里不能做饭(至少不能炒菜)。要去公共厨房。
我对工作人员说会再考虑一下。我们下楼后。他告诉我其实还有一个房租减免的条件。差点把我的下巴都惊掉下来:
“我们根据租客的学历有不同的优惠。大概是(房租)本科减200。研究生减300。博士减400。大专减100。”
说来惭愧。我只有初中毕业。怎样也没法享受优惠了。比起不满。我感受到的更多是震惊。我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政府有相关政策和补贴吗?”
结果他说不是。只是因为想吸引高端人才入住。“我们这个不是歧视啊。不过有没有上过大学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同村发展”位于宝湖新村(新碑)的办公室
灰溜溜地离开这栋楼后。我在村里逛了一圈。看见了“升级改造项目部”的办公室。才知道原来进驻这里的不是万科。是一家叫“同村发展”的公司。
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整个新碑村都已经纳入了改造计划。全部改造完成可能要三年左右。
新围仔:给我一村。还你一城
两天后。我陪朋友去岗头新围仔看房。
走到村口。先看见一个大大的标语:
万科标语
我们先去看了一间未改造的出租屋。一房一厅的价格在900左右。可是谁知道这里会不会拆呢?难道辛辛苦苦搬进来。收到一纸通知又要搬出去?
在村里。几乎每走两步。就能看见一栋房屋在改造中。
村里正在修路
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公寓楼的价格。于是直接找到了万科旗下的“泊寓”。
泊寓
房管小哥在大厅接待了我们。然而他告诉我们。这栋楼已经住满了。我们要租就只能等到7月。等新的楼修好。
“到时最好早点预约。不然很快就住满了。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都会有消息的。”
9~10平米的小单间价格是798。23平米的大单间价格在1398~1498。管理费另外算。这个价格乍一听倒不算离谱。但根据面积算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涨幅还是不小的。
房管也说。9~10平米太小了。很多人不愿意住。之后新装修的房间都以23平米为主。
我们在一楼大堂待了一会。公共区域很大。有桌椅。书架。还有一间健身房。但不知为什么。我看着陈设一新的公寓。已经没有了开始的期待和兴奋。只能感受到被生活重压的疲惫。
人在深圳。何去何从?
本来出去一趟是为了找房。结果现在不仅房没找到。我反而感觉更迷茫了。
眼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搬家呢?
搬。就要接受更高的房租。更小的面积。而且不等到房东给个说法就搬。总觉得很不甘心。不搬。又担心以后房价更高。找房更困难。
身边许多工友的处境比我更加两难:我的住所至少还没有收到通知。而有的人已经被限时搬离。必须尽快找房;我只有自己一个人。日子怎样都能凑合过。而有的人在深圳拖家带口。即使不考虑租金。给“青年人”设计的公寓通常也不适合他们。
清湖村“金地草莓社区”的宣传文案
房价在涨。物价在涨。工资也在涨。可是70元的涨幅只是杯水车薪。城中村在改造。住户在搬离。一些工厂也在逐步搬离深圳。以后要怎么做?我不知道。
我现在只知道。在整个城市发展的计划里。什么“让人们即便住在城中村。也享有尊严和舒适”。全是骗人的鬼话。
其他观点:
深圳的城中村改造对原租户肯定是坏事。这座城市明显的过河拆桥。另外深圳的房租在跟最低工资接轨。变相把低收入打工者赶出深圳。因为要深圳要转型。需要高学历高文化的人。不然怎么会让工业园变成各种各样的创业园和智慧园之类。
另一方面也在告诉世人:房地产开发已经进入末路。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前。再赚一笔房子的钱。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制造业也不景气。越来越萎靡。城市要发展就需要转型。深圳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过千万的外来人口怎么办?第一期开始。工厂搬迁搬走大部分人。为房地产进军工业园和公寓房改造腾空间。
大部分工厂搬迁后。遗留下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还有大批员工。还有一些小作坊的人员怎么办?第二期。公寓房大面积改造后。房租翻三倍左右。请问工资能翻这么多倍吗?那怎么办?企业不可能补房租给员工。租不起只能撤离深圳。这样。连工厂搬迁补偿款都省了。都省事。请不到人的企业。这么多年钱也是赚得盘满钵满了。就是倒闭也不伤大雅。
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地产商最后一波能靠房子赚钱的项目。第一批买单的人是普通的打工者。你不可能立即撤离。因为辞职也需要时间。房子起租要三个月到半年。第二批买单的是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怀着满腔热情去到传说中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每一个城市都会经历繁荣。也会慢慢的走下坡路。深圳也不例外。它不是神话城市。而是一座现实的城市。网上虚构的数据。终究改变不了深圳日渐冷清的局面。它会失去在人们眼里以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均衡化了。不再是某些地区发展飞速。某些地方严重落后。
记得2009年深圳宝安城中村的一厅一房是300元。去年已经涨到1800元。再改一下公寓房。不知道是什么价格了?2009年的工资跟租房价上涨相比。绝对涨不了6倍。换个角度来看。城中村改造了。房租涨价了。也没有人逼着你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深圳不是中国唯一一个能打工的地方。当工资赶不上房租的上涨速度。那就挪个窝吧!不肯挪窝。也别埋怨。路是你自己选择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08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深圳,价格,房租,公寓,城中村,劳动者,单间,工人,富士康,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深圳万科城中村改造对原租户是好是坏,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已经进行了一年的深圳城中村改造。却在近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万科。而是因为富士康。在清湖社区。居住着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