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原创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却在36岁时突然暴毙。他的死因。后世争论了600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自小被他当成接班人培养。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但他突然梦见了父亲朱元璋。

在梦中。朱元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嘱咐他:“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此后。朱棣听闻下人来报。他得了一个孙子。

这个孙子。就是朱瞻基。

当时。朱棣摸着小婴儿的脸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后。他就把朱瞻基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甚至。他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也与朱瞻基脱不了关系。

朱瞻基有多受宠呢?

本来朱棣一点都不喜欢儿子朱高炽。但为了把皇位交到孙子手中。夺取皇位后。他就册立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太子。

一时之间。“好圣孙”的名头。传遍了大江南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朱瞻基也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

3年后。48岁的朱高炽去世。26岁的朱瞻基登基为帝。成为明朝的第5位帝王。

他文武双全。刚继位。就迅速肃清叛乱。解决了蠢蠢欲动的叔叔。并改革政治机构。休养生息。一度出现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仁宣之治。是继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又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空前发展的局面。

由此可见。朱瞻基的才能不凡。

史书上甚至直接称他的功绩。堪比“文景”。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朱瞻基要带着大明。走向巅峰时。他突然重病离世。年仅36岁(实岁)。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从明史的记载看。朱瞻基从生病到离世。中间只有3天。

他一向能文能武。身体康健。如此匆匆离世。引起无数人怀疑。

后世关于朱瞻基去世的真相。争论不休。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辞:

其一。家族遗传病。

追溯朱家一脉的寿命。我们可以发现。“短寿”早已有迹可循。

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37岁病逝;朱棡。40岁病逝;朱梓。21岁去世;朱杞。一岁去世;朱檀。20岁去世;朱松。28岁病逝;朱楹。34岁去世……

朱元璋的儿子们。似乎都很短命。

在40岁之前。因为病弱去世的。有近10个。

此外。好几个孩子。是在青年时自焚而死。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朱棣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足足活了64岁。

但朱棣的儿子。似乎命也不长:

和朱元璋一脉对比。朱棣这一脉。寿命似乎不错。但也少有活过50岁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瞻基的儿子。遗传病问题就更明显了。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从上述分析来看。朱瞻基一脉。不管是往上追溯到朱元璋。还是往下追溯看后代。在寿命上都不算长。

皇家天子。养尊处优。寿命却这样短暂。实在不正常。

因此。有学者推论。朱瞻基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家族遗传病。

其二。过劳死。

除了遗传病之说。还有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英年早逝。是因为劳累过度。

因为太受宠。朱瞻基一出生。就被迫学了帝王之术。

古代的皇帝。可真不好当。要学的东西非常多。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全年无休的高三生活。朱瞻基一过就是一辈子。

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朱瞻基太聪明了。不管是文史经学、农耕用具。还是谋略武艺。他无一落下。

当上皇帝后。他又在几年内创造了仁宣之治。

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其三。吃仙丹。金属中毒。

自古皇帝。都有求仙问药、长生不老的嗜好。明朝皇帝中也不乏其人。

而古代所谓的“仙丹”。基本都是重金属。吃多了容易中毒而死。

于是。有人推测。朱瞻基去世。是否是因为吃了仙丹。重金属中毒?

其四。沉迷女色。虚耗过度。

有野史称。朱瞻基曾经找太医要过房中药。

于是。有人联系朱瞻基游戏人生的性格。便认为他可能是因 “纵欲过度”而死。

以上。是后世推测朱瞻基死因的主要说法。

但我认为。除了第一种说法比较站得住脚外。其他说法。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第一。就算朱瞻基工作量大。也绝不至于过劳死。

朱瞻基过劳死的说法。实在是有些站不住脚。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自此之后。朱棣的每一次出征。几乎都会带上他。

朱棣此举。是提前练兵。也是帮着朱瞻基强身健体。

因为爷爷刻意的高强度训练。朱瞻基和病痛缠身的父亲朱高炽截然不同。

他生得健硕。生机勃勃。从外表来看。他与朱棣的身体最为相似。

而朱棣在常年征战的情况下。足足活到了60多岁。

朱元璋继位时。因为多疑的性格。废了胡惟庸。并大肆揽皇权。时刻不敢休息。

他曾在8天之内。审批阅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据史书记载。从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几乎没有休息过。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而朱棣。因为夺皇位、御驾亲征、稳内政等诸多事项。过得也并不轻松。

和朱元璋、朱棣相比。朱瞻基登基时。虽有虎视眈眈的汉王。但整体而言。还是轻松了很多。

他在位时。明朝的局势和朝政已经稳定很多。也不需要那么忙公务。

在位期间。朱瞻基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还绘画了《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等一大堆名画。

有心思发展兴趣爱好的皇帝。想必生活还是比较闲适的。

因此。说朱瞻基的去世。是因为过劳死。实在让我不敢苟同。

第二。朱瞻基绝不可能因金属中毒而死。

的确。古代帝王都爱寻丹问道。但偏偏。朱瞻基是个例外。

他一点都不喜欢炼丹之术。这一点。从他的遗诏中就能看出来。

《明实录》: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夫死生常理”几个字。充分说明了朱瞻基。对于生死看得很淡。不过是顺应天理。

寻丹问道。为的是长生不老。

但是。朱瞻基本人对生死看得非常淡。根本不屑于去讨好术士。他只是遗憾。没能把祖辈留下的江山打理好。

此外。明朝的史书中。看不到半点朱瞻基服用“仙丹”的痕迹。

退一步说。就算朱瞻基服用丹药。也绝不至于30多岁。就因金属中毒而亡。

毕竟。《甄嬛传》中的雍正。可是结结实实吃了好多年朱砂。才见效的。

第三。朱瞻基并不好女色。

野史中说朱瞻基“纵欲过度”。可正史中却没有相关记载。

而从朱瞻基的后宫来看。他应该是个不好女色的人。

朱瞻基的后宫。一共仅有14个后妃。其中10个都在他死后被安排了殉葬。

剩下四个。一个是被废掉的皇后胡善祥。一个是他最爱的孙氏贵妃。

从孩子的数量来看。朱瞻基仅有2个儿子、3个女儿。这5个孩子。分别来自3个母亲。

这样的“成绩”。在皇帝中实在不值一提。也很难给他扣上“好色”的帽子。

要知道。朱元璋后妃无数。光是儿子就有26个。女儿也有16个。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是个很深情的男人。他非常宠爱孙氏。为了她不惜废掉胡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取自《明史纪事本末》)

这样的朱瞻基。绝不可能因为纵欲而死。

朱瞻基的真正死因

如果一定要为朱瞻基找一个英年早逝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是遗传因素+征战受伤。

朱瞻基征战多次。曾经三次边境巡逻。其中第三次就是在1434年。而他去世的时间是1435年。

两个时间。中间只隔了1年。而且。1434年。漠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强大的瓦剌在北边肆虐。成为了蒙古一带的支配力量。

而瓦剌。就是后来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的部落。

史书上没有记载。在这次巡逻中。朱瞻基是否受伤。

但是。他前一年还能前往边境巡逻。第二年就突然离世。着实有些不对劲。

或许。明朝皇室确实有遗传病。不能长寿。但朱瞻基在边境巡逻。也有可能受了伤。

不得不说。大明王朝的前几位皇帝。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帝王。

朱元璋、朱棣。就不用说了。身体柔软的朱高炽。同样非常了不得。

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文武双全的朱瞻基。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若是再给朱瞻基多一点时间。让他更好发挥他的雄韬无论。或许。明朝绝不会300年而亡。

毕竟。能坚守“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又怎么可能那么无能?

只是。朱瞻基的后代明英宗朱祁镇。实在难堪重任。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其他观点:

大明帝五代明宣宗朱瞻基成为仁宣盛世主要开创者之一。他文武全才。逍遥洒脱。自号长春真人!可谁能知道。在春天里的大年初三。竟英年早逝。驾崩之时只有36岁。还有一种说法是38岁。后面告诉您答案。

西元1435年2月9日。周一。也就是宣德十年正月初三(乙卯年戊寅月乙亥日)。允文允武的明章帝溘然长逝。这么年轻。这么突然。让人无法接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宣德帝不是猝死。不过依然可以用“太突然”来形容。

《明实录》、《明史》都有记载。他从发病到病亡。前后只有13天。

1435年1月29日(腊月廿一日)发病。到了1435年的春节都不能下床上朝了。让群臣到东宫的文华殿皇太子的办公室。举行朝议之事。大年初二。处于弥留之际。处理政务。初三。遗诏颁发后病故。

二月甲子。帝不豫……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卷九》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上不豫免正旦贺礼命百官朝皇太子于文华殿……上在位十有一年寿三十八——《明实录·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第一、明宣宗享年36岁还是38岁?

根据《明实录》记载明宣宗朱瞻基生于兔年(乙卯)二月初九。也死于兔年(乙卯年)。也就说朱瞻基生于西元1399年3月24日。那天还是个星期天。

从1399年到1435年。屈指一算不过是36岁。

那《明史》、《明实录》为什么要为他多加两岁呢?

如果说他是1399年1月份出生。那农历就算到了1398年。给他虚上一岁。勉强能说是38岁。要说于谦这时38岁。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明太祖还没驾崩于谦就出生了。于谦的生日是1398年5月13日。

可问题是他是1435年大年初三驾崩的。根本连36岁的生日都没过啊!严格来说。只有35岁呀!

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我来自农村。农村有年龄虚一岁。虚两岁的习俗。而这个习俗正是古代的流传。

时至今日。农村人过生日还都是农历。还讲究虚一岁。虚两岁的说法。一般来说。农历四月前(包括)出生的人虚两岁。之后的虚一岁。

具体计算这样的生日的月份减去十。十月怀胎嘛!宣德皇帝是二月初九出生。自然一虚就虚了两岁。而且计算年龄的方式按照春节来计算。这样一来明宣宗就是38岁了。

其实35岁、36岁、37岁、38岁的说法都对。就看您怎么算怎么定义了。

1、他是才子天子。

明宣宗真的是文武全才。他的书法、画作乃当世一绝。画作以动物居多。甚至有人说他的诗词画作可与才子皇帝赵佶比肩。明宣宗那是陶冶情操。他可不愿意和那亡国之君相比。不过他的水平。也称得上是才子天子。

2、他也是促织天子。

朱瞻基画画以小动物居多。他的宠物自然也就是动物了。不知道他为什么画鸡而不画蛐蛐呢?要知道。他最爱的小动物蛐蛐。蛐蛐最怕鸡了。最爱的游戏也是斗蛐蛐。

明朝吕毖的《明朝小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清朝蒲松龄《促织》都有介绍宣宗玩游戏玩得浪费、胡来甚至闹出人命的事。于是他和南宋奸臣“蟋蟀宰相”贾似道齐名。也就有了个“促织皇帝”的称呼。

3、他还是马上天子。

南征北战。南征是平叛。他年纪轻轻继位。就将勇猛异常。常有不臣之心的汉王朱高煦拿下。让这个做“唐太宗”梦的皇叔。变成了“李元吉”的下场。北站更是亮点多多。且不说他继位前随祖父北伐。仅仅是他在位期间都做到了三巡三征北虏!

说起来。吟诗作画。舞文弄墨那都是陶冶情操。是长寿之道啊!你看爱画画的宋美龄多么的长寿!

再说。南征北战。屡屡带兵。还不是最好的锻炼身体。彪悍勇武啊!更是长寿之道啊!热爱小动物。爱玩小游戏。这样劳逸结合。心情愉快。甚至说是玩物丧志。这更是消遣放松的长寿之道啊!

可大一岁的于谦。人家活到61岁(虚两岁)。就这也还是被他那个败家祸国的宝贝儿子朱祁镇给杀了。要不然活得更久。他是皇帝。营养、医疗、健身等都是顶级配置。竟然只活了38岁。就这还是虚两岁。真是枉了他是才子皇帝、马上皇帝、促织皇帝的称号了!

第三、探求明宣宗“突然意外”离世的真相!

根据前面的分析来看。明宣宗无论从哪方面。也不该撒手人寰。英年早逝。留个孤儿寡母治理大明啊!其实明宣宗过早离世。最悲痛和惶恐的不是他的妻儿而是他的爱妃们。他的十个爱妃全部殉葬。殉葬是朱元璋最大的败笔。

何贵妃。殉宣宗为贵妃。谥端静。

赵贤妃。殉宣宗为贤妃。谥纯静。

吴惠妃。殉宣宗为惠妃。谥贞顺。

焦淑妃。殉宣宗为淑妃。谥庄静。

曹敬妃。殉宣宗为敬妃。谥庄顺。

徐顺妃。殉宣宗为顺妃。谥贞惠。

袁丽妃。殉宣宗为丽妃。谥恭定。

诸恭妃。殉宣宗为恭妃。谥贞静。

李充妃。殉宣宗为充妃。谥恭顺。

何成妃。殉宣宗为成妃。谥肃僖。

秦始皇称帝14年后。明宣宗去世14年后虽然避免了孤儿寡母被欺。但一个土木之变差点亡了大明。还好于谦顶住了瓦剌。试想一下。如果明宣宗能活到他太爷哪怕是太爷爷的年龄。有的不是土木之变而是瓦剌归附吧!

(一)影视剧里的明宣宗之死

明宣宗死得的确很意外。但突然算不上。突然那是猝死。他是抗击病魔13天。13天足以让人命的病是什么病呢?肯定不是急性传染病!对于明宣宗的死。《大明风华》表现死因有三:

1、歃血为盟的誓言。一语成谶。

明太宗朱棣靠着杀戮从侄子手中抢了天下。他担心自己的儿孙会为皇位而只想残杀。让他们立下誓言。杀自己人者短寿。作战勇猛。攻势凌厉的汉王朱高煦想做明朝的唐太宗。至少是明太宗第二。在历史上却落得个满门抄斩。明宣宗杀叔。就是杀自己人。故而短寿。

2、明宣宗亲征蒙古诸部。赢得战争。身负重伤。

朱瞻基亲征兀良哈等部。身负重伤他们。迫使他们叩首臣服。后来虽然养了好伤。但他的死不由会让人想到。会不会是旧伤复发。

3、汉王及皇后。让他又怕又气。

朱瞻基虽然赢得了朱高煦。但朱高煦一直是他的心病。赢得很艰难。以至于有些后怕。在朱瞻基弥留之际。才放下了后怕。

还有一点就是胡善祥出轨汉王。给朱瞻基有了赢得了天下。也得到了cuckold(green hat)。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啊!明宣宗在后怕和愤怒中。染病而亡。

影视剧就影视剧不能当历史。而且漏洞很多。誓言一语成谶。这是迷信。不足为我们信也!至于明宣宗亲征身负重伤。更是不可能的。

皇帝亲征。怎么可能会像廖化一样做先锋?又怎么可能像宋太宗一样失败受伤迷路。还怎么可能像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一样?

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

朱高煦是看不起朱高炽。也经常“欺负”他。但朱高煦却是怕“朱瞻基”的。从小都怕。

一是朱瞻基聪明英武。胆识过人。二是他是明太宗的好圣孙。就连朱高炽继位都沾了朱瞻基的光。

朱瞻基是红人。还有本事。朱高煦自然有些怕他。尤其是在朱高煦叛乱时。看到于谦的斥责。表现出竟是惊慌。可见朱高煦的硬是欺软的硬。同时是不是也说明他的叛乱是不是朱瞻基的套路呢?

(二)网友分析的朱瞻基之死真相

1、吃仙丹说。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明实录》

有的网友说朱瞻基之死。是他长身不老的仙丹吃多了。而仙丹含汞。久而久之形成汞中毒。

可见所谓的长寿不老药其实就是慢性自杀的毒品。有的长寿不老药还让人上瘾。

可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朱瞻基吃长生不老药啊!

秦皇汉武唐宗吃慢性自杀的长寿药都有记载。我们不能武断下结论。他的太爷爷朱元璋是强力反对长寿不老药的。对常吃仙丹的鲁王严加痛斥。后来鲁王20来岁就死了。死于过量食用长寿不老药。

明宣宗在遗诏上说得很明白。他是一个生死看得很开的人。不会追求长生不老。

2、蛐蛐罐说。

由此可见。明宣宗根本不可能对长寿不老药感兴趣的。他感兴趣的只有他的小宠物——蛐蛐。

有网友就脑洞大开地分析。说他的蛐蛐罐的化学成分里含铅。他那么爱玩蛐蛐。手接触得多了。时间长就会铅中毒了。

那么。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是真的。难道皇帝就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吗?

还有就是皇帝一切都有伺候。拿罐罐的活儿还需要皇帝亲自动手吗?

他喜欢的蛐蛐有不少罐罐。总不能说蛐蛐含铅多吧。再一个来说铅中毒需要一个量。他就是摸摸罐子。捏捏蛐蛐也不至于中毒吧。

铅中毒的确会造成死亡。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就是铅中毒而死。他是药里含铅。

再说了。皇帝的蛐蛐罐那都是能工巧匠的得意作品。怎么能连安全都不能保障呢?有人可能会说会不会皇帝吃的药里含铅?

的确。一些中草药里含铅。但历史没有记载明宣宗得什么慢性病。也就是说他没有经常吃药。更何况就是经常吃。也不可能一定含铅吧?

3、积劳成疾说。

明宣宗骑马能杀敌。上朝可治国。而且他的工作量要比明太祖、明太宗少了很多。明太祖时期。朱元璋谁都不信任。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

他熟知天下得来极为不易。要保住天下。并世代相传。就必须好好工作。甚至天天加班。朱元璋的工作量可是要超过996的。当然不可能是007的。

明太宗完善了内阁。工作量减少一些。到了明宣宗时。让太监学习深造。毕业后很快就业。太监分担了他一部分的工作量。明宣宗的工作量明明减少了呀!怎么越减少越容易累呢?

再则说了。明宣宗并非是工作狂。我们前边说了。他可是会劳逸结合了。玩蛐蛐瘾太大了。让朝臣有意见。让后人编排。

他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一怒之下。让蛐蛐们迎来了春天!故而。明宣宗的过劳死一说不成立。

(三)我所分析的明宣宗之死真相。

明宣宗之死。遗传病的可能性最大。

也许您会说。明太祖、明太宗都很长寿。似乎这个说法不成立。

明太宗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活过50岁的。其寿命(不按虚岁)分别是1岁(朱高燨)、46岁(朱高煦)、47岁(朱高炽)、48岁(朱高燧)。除了朱高煦被处死。其他都善终。

朱高炽10个儿子。其寿命(不按虚岁)为明宣宗36岁、郑靖王朱瞻埈62岁、越靖王朱瞻墉34岁、蕲献王朱瞻垠15岁、襄宪王朱瞻墡72岁、荆宪王朱瞻堈47岁、淮靖王朱瞻墺37岁、滕怀王朱瞻垲16岁、梁庄王朱瞻埴30岁、卫恭王朱瞻埏(shan)22岁。

十个人中40岁以下高达7个。只能说那3个遗传了永城的张皇后的基因。这七个王爷遗传了明仁宗的基因。

再来看看明宣宗的后代们。享年40岁以下就有九个。

按寿命升序分别是熹宗、代宗、武宗、思宗、穆宗、孝宗、宣宗、英宗、光宗。称得上是老寿星的也只有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了。

即使他们也没有超过朱元璋、朱棣的年龄。根子在哪里?

我认为根子不在明仁宗这里。也不在明太宗这里。而在明太祖这里。

明太祖在位时。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鲁王朱檀等都先他而去。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只活了八岁。

当然。明宣宗及其大部分子孙早死。算起来应该是从明仁宗开始的。

(四)我认为的明朝皇帝的遗传病

明仁宗真的是太胖了。而且腿脚也不好。其实如果您仔细看图的话。就会发现明宣宗比明仁宗还胖。至少从脸蛋上看是这样。

我们知道现在胖子现在一般都会得什么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心脏病等病症。其实这些病症古代同样也有。只是叫法不同。治疗手段不同而已。

我认为。明仁宗之死是因为心脏病而死的。他的心脏病的发病和他过于肥胖。缺乏运动有关。据悉。明仁宗体重300来斤。走路就是侍女搀扶也是“路不平”。

因为肥胖。他也不太自信。遭到了兄弟们的鄙视。父亲的怀疑。若非有个好儿子。他的皇太子之位很难保的。

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肥胖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沉湎女色等。诱发心脏病猝死。

心脏病是会遗传的。遗传的心脏病属于先天疾病。就是现在也非常难治。更何况是落后的古代。

先天性心脏病一旦发作。快的话是猝死。慢的话也就是撑个十来天。

明宣宗从发病到驾崩只有13天。很符合心脏病的特征。所以我认为明宣宗去世的真相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对此。您怎么看呢?

其他观点: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明君。如果多活二十年。根本就不会有“土木之变”。或许明朝可以再强盛五十年。也说不定!

公元1398年3月16日。大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北平燕王府内灯火通明。因为燕王世子朱高炽的老婆张氏快要临产了。朱高炽为了不让老爹担心。没有禀报父亲。想等着生下儿子再去报喜。

此时燕王朱棣已经睡下。可能朱棣白天思考父皇为什么要传位给孙子这个问题太深了。导致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朱棣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相当于权力。朱棣接过父亲的大圭当然很高兴。

朱元璋并且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听到这句话高兴的笑醒了。醒来以后朱棣才发现是个梦。但是他依然很兴奋。继续回忆着梦中的事情。难道父亲回心转意了。要传位给自己。不过不大可能啊!父亲不是要传位给朱允炆那个小子吗?

正当朱棣思考父皇的那句“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时。有人报告朱瞻基出生了。朱棣心中先是一喜。然后是一惊。难道梦中的孙子指的是这个刚出生的朱瞻基吗?

于是朱棣赶紧前去看望刚出生的孙子。没想到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说:“此乃大明之福也”。史学家有人觉得这件事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登上皇位后。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虽然朱棣不大喜欢这个儿子。比较喜欢朱高煦。但是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还是有很大优点的。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有个聪明的儿子朱瞻基。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主要还是因为相中朱瞻基这个孙子了。

朱瞻基作为朱棣的皇太孙。以后肯定是被当作未来储君培养的。所以遇到一些外出事务朱棣都要朱瞻基跟着。

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岁的朱瞻基跟着爷爷朱棣巡幸北京。朱棣令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目的就是让朱瞻基了解民间疾苦。培养他治国的才能。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瞻基跟随明成祖朱棣二征漠北。并且这次让朱瞻基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当然朱瞻基这次跟着爷爷北伐蒙古。也是遭遇到了危险的。还差点因此而丧命。原因就是两军对战时。朱棣又发挥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亲自上阵冲杀。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朱瞻基看到爷爷这样英勇。也想表示一下。跟着大军冲了出去。

由于朱瞻基冲的太快。导致身边的随从越来越少。蒙古贵族发现追击的人少了就反过头来包围了朱瞻基。幸好朱棣的骑兵马上赶到救了朱瞻基一命。不过这次跟随朱棣出征。虽然让朱瞻基差点丧命。可是却培养了他的打仗能力。为后来的御驾亲征积累了经验。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个大胖子。没有一点朱棣的样子。所以朱棣虽然立他为皇太子。但是汉王朱高煦一直诋毁朱高炽。有很强的夺嫡之意。朱高炽为人比较仁义。面对汉王的攻击。常常无法应对。

朱瞻基则和父亲朱高炽不一样。他长的很雄壮。生机勃勃。因此他和爷爷朱棣关系很好。朱瞻基聪明睿智。屡次帮助父亲躲避汉王的攻击。可以说朱棣能够最终传位朱高炽。朱瞻基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于第五次北伐蒙古归来的路上。遗诏传到了北京。朱瞻基到开平(今唐山下面的区)迎丧。帮助父亲朱高炽继位。为明仁宗。年号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想要迁都南京。所以洪熙元年四月派朱瞻基到南京做迁都的准备工作。没想到的是五月二十八日朱高炽就因病驾崩了。

朝中大臣害怕汉王朱高煦趁机谋反。所以没有放出仁宗驾崩的消息。只是派人召皇太子朱瞻基回京。虽然汉王朱高煦在路上想要劫杀朱瞻基。没想到朱瞻基竟然轻松躲过了。回到京城从容继位。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大明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登基时大明已经存在了将近六十年了。王朝将面临着很多朝代相似的命运。开始出现中衰的局面。同时汉王朱高煦虎视眈眈。朱元璋遗留下来的藩王制度还在困扰着大明皇帝。

朱棣时代虽然武力强大。数次对外战争消耗着明朝的国力。大明朝急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些问题。明宣宗朱瞻基一一解决。使明朝继续强盛和稳定。功不可没。

朱瞻基登基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汉王朱高煦在靖难之役时。常常跟随朱棣出战。并且异常英勇。

朱棣为了激励儿子。数次暗示朱高煦。将来成功了会立他为太子。朱高煦于是越发神勇。甚至当朱棣面临困难时。都是朱高煦打开局面。帮助朱棣脱身。并且救过朱棣的命。

可是朱棣登基后。朝中大臣都支持朱高炽。本着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制。朱棣还是传位给了朱高炽。朱高煦窝了一肚子火。很不情愿的到乐安就任藩王。到了封地。朱高煦就开始谋划着谋反。

朱高煦也想和父亲一样。来个“靖难之役”。可是没想到还没开始谋反。就被发现了。朱瞻基也没有派兵急着去攻打朱高煦。而是劝他罢兵。可是朱高煦根本不领情。就这样。朱瞻基调兵遣将。御驾亲征。很轻松就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

本来朱瞻基想要留着叔叔一条命。可是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囚禁的叔叔。差点被朱高煦暗算。结果朱瞻基大怒杀死了朱高煦。并且处死了他的所有儿子。从此。汉王一脉就没有人了。

平定了朱高煦叛乱。朱瞻基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治理大明王朝了。针对明成祖留下的王朝隐患。朱瞻基采用了父亲的国策。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朱瞻基在明朝的皇帝里面是比较优秀的。他很关心农民的生活。并且和大臣的关系也很好。

有一次。朱瞻基到下面考察民间生活。看到有百姓在耕种。于是来了兴趣的朱瞻基上去做了一会农活。累的气喘吁吁。朱瞻基越来越觉得农民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朱瞻基数次减免赋税。

朱瞻基和大臣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由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从朱棣开始内阁这个制度开始存在。明宣宗时期。更加重视内阁的作用。朝中当时有“三杨”这样的能臣。所以明宣宗时期政治是很清明的。

军事上面。明宣宗也是革除腐败现象。面对吃空饷等问题。明宣宗派出大臣到下面整治。明宣宗还害怕秋高马肥时。胡人入侵。所以他亲自到边疆巡视。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正好遇到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朱瞻基统帅三千兵马。前去应战。

敌人以为是边疆的战将领兵。全力和朱瞻基对战。朱瞻基把铁骑分为两路。夹击敌人。并且亲自上阵。连续射杀敌人先锋三人。先搓掉敌人的锐气。

将士们看到皇帝亲自冲锋。无一人敢怠慢。都拼命冲杀。兀良哈看到明军这样神勇。竟然不敢前进。朱瞻基又命令神机营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

朱瞻基又带兵追击。胡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马上下马投降。明军大获全胜。

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由于这段时间比较强盛。史称“仁宣之治”。

虽然明宣宗文武全才。可是也有很多缺点和失误。比如他比较喜欢“蟋蟀”。被人称为“促织皇帝”。

朱瞻基为了可以有时间搞自己的爱好。还把权力下放。让内阁和太监掌握过多的权力。当然这些都在朱瞻基的掌控之内。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的皇帝。由于品行和能力问题。导致了官宦专权。朝政腐败。继而发生了明朝由盛转衰的“土木之变”。

朱瞻基文武全才。为什么会壮年突然离世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史学家都在研究。明宣宗朱瞻基虽然英明神武。可惜他只活了三十多岁。并且关于朱瞻基的出生时间还有点争议。

《明宣宗实录》中记载。朱瞻基出生于1399年。驾崩于宣德十年(1435年)。只活了三十六岁。

(明宣宗)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宣宗章皇帝实录》

明史中则记载了明宣宗出生于1398年。驾崩的时候同样是宣德十年。活了三十八岁。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

可是不管是三十八和三十六。其实除掉虚岁。其实就差一年的问题。古代人虽然寿命比较短。可是朱瞻基活了三十多真不算大。毕竟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活了六十多岁的。即使是病病怏怏的明仁宗朱高炽也活了四十八岁。这样来说。身体很好的朱瞻基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关于朱瞻基英年早逝。史学届有以下几种猜测。

1、过劳死之说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事情都要汇报皇帝。由皇帝定夺。原来丞相为皇帝分担的工作。也由皇帝去处理。皇帝的工作加重。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并且农民出身的他身体还不错。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光顾着消藩了。可以不做讨论。明成祖朱棣是个马上皇帝。数次带兵打仗。身体也是不一般。

可惜等到明仁宗朱高炽。就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了。当了一年皇帝就驾崩了。所以朱瞻基当上皇帝。也会面临着政务繁忙的问题。很多人说朱瞻基可能比较累。累死了。

而其实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因为明朝在朱棣时就设立了内阁。只是一开始内阁的权力比较小。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内阁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为皇帝分担工作了。并且朱瞻基时期的大臣。也都很厉害。朱瞻基根本就不用操心。

朱瞻基还给予了太监一定的权力。用一些心腹太监代替自己处理政事。所以朱瞻基根本就不算太累。并且朱瞻基除了好“蟋蟀”。还在绘画和诗文方面有所造诣。朱瞻基还喜欢打猎。自己还画了一幅《射猎图》。这些都证明朱瞻基很有时间玩别的。过劳死之说不成立!

2、纵欲过度之说

明宣宗朱瞻基一共有生活记载的妃子就没有几位。除了废后胡善祥和后来的皇后孙氏。还有明代宗的母亲吴氏。剩下的妃子都是殉葬时封的。可见朱瞻基不是好色之人。

另外。朱瞻基在位期间。因为官员生活作风败坏。宣德四年(1429年)。决定在全国裁汰官妓。严肃法纪。由此可见。朱瞻基很讨厌那些沉迷于女色的官员。所以纵欲过度不大可能。

3、死于金属中毒

明朝皇帝都有吃丹药的习惯。会不会朱瞻基是想要追求长生不老。所以才会多吃丹药而造成中毒呢?

但是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朱瞻基喜欢吃丹药。如果有记载肯定后人会知道。就像嘉靖皇帝一样。吃丹药很有名。既然史书没有记载。那么朱瞻基应该不是吃丹药中毒的。

还有人说皇帝住在紫禁城。由于房顶上的瓦都多用鎏金技术。所以也会导致金属中毒。可是这点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别的皇帝为什么可以长寿呢?所以。这点也不是朱瞻基早亡的原因。

4、家族遗传病

明朝皇帝基本上都是朱棣一脉的。而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比较短命。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活过了六十岁以外。其他的皇帝最高寿的是嘉靖皇帝的六十岁。其他的就没有能过六十的。

并且从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寿命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明仁宗活了四十七岁。明宣宗朱瞻基活了三十八。明英宗活了38岁。明代宗活了30岁。明宪宗朱见深活了41岁、孝宗朱祐樘活了36岁、武宗朱厚照活了31岁、世宗朱厚熜活了60岁、穆宗朱载坖活了36岁、神宗朱翊钧活了58岁、光宗朱常洛活了39岁、熹宗朱由校活了23岁、思宗朱由检活了34岁。

很多人一直都再强调古代人寿命本来就低。可是古代人寿命低是因为普通百姓生活水平太差导致的。如果统计不愁吃喝的官宦之家。古代的人寿命并不低。比如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们。很多都是六七十岁。明朝的藩王活到八十的都有。所以明朝皇帝寿命低确实有问题。

根据朱棣一脉的子孙情况。可以看出朱棣的后代确实有问题。并且朱棣自从当了皇帝以后。竟然没有一个孩子出生。朱棣以后的皇帝子嗣也不多。对比清朝前期的皇帝子嗣。明朝的皇帝孩子真不多。

明宣宗朱瞻基才两个儿子。倒是都当了皇帝。明英宗和明代宗。但是这两个皇帝都不长命。

由此可见。朱棣的后人呈现的情况。就是子嗣少。寿命低。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后代则没有问题。有的藩王孩子竟然有一百多。所以问题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早年到北平就藩。可是等到建文帝继位后。高压的消藩政策和靖难之役时高强度的战争压力。可能让朱棣的生育能力下降。通过朝鲜史书记载的朱棣怒杀宫女事件。也可以看出朱棣确实生育能力不行。所以朱棣的后代生育能力不行也可以理解。

但是朱棣的身体并没有问题啊。为什么朱棣以后的皇帝寿命都很短呢?

原来问题出在了徐皇后身上。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当年这场婚姻是朱元璋为儿子朱棣定的。徐皇后也确实是朱棣的贤内助。为朱棣生了好几个孩子。其中三个成年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

这么说朱棣以后的皇帝身上都有徐皇后的基因。徐皇后本来身体就不好。生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活了四十八。朱高煦是被朱瞻基杀的活了四十六。朱高燧活了四十八。反正都不高寿。

徐皇后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徐达的后代。也都不长寿。徐皇后的很多兄弟姐妹都是四十岁左右。所以。可能老徐家有家族遗传病。应该是一种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从发病到死亡都比较快。就像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才三天。完全属于这类病。

综合来看。家族遗传病。这点还是比较靠谱的。朱棣的后人先是遗传了朱棣的生育能力低下。然后又遗传了徐皇后的短命基因。这就是为什么明朝皇帝子嗣少并且寿命短的主要原因。

从朱棣一脉的皇帝和藩王进行统计。也可以看出很多藩王和皇帝都没有后代。甚至活不到成年的比比皆是。或许真的朱瞻基也是遗传了爷爷朱棣和奶奶徐皇后的基因。才导致了自己英年早逝和子嗣稀少的。

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对明朝的历史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他可以多活二十年。肯定不会发生“土木之变”。大明王朝也不会由盛转衰。但是历史不容假设。朱瞻基的早逝还是比较可惜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明天的阳光美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00

    皇帝,明朝,宣宗,汉王,活了,朱元璋,大明,长寿,都是,蛐蛐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00

    没想到大家都对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00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却在36岁时突然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