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原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好文

热门回答:

喜欢用典。是宋词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南宋。到了辛弃疾这里。堪称用典狂魔。无事不可入典。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辛弃疾作为“归正人”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和信任。又不能太直白地法牢骚。所以就多用典故来隐晦地表达心中的愤懑和不甘。辛弃疾最疯狂的用典是在《贺新郎》词中。句句用典。让人叹为观止。

辛弃疾词读起来比较难懂。就是因为典故太多。如果你不能明白每个典故的出处和故事。就很难读懂辛弃疾要表达什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词。短短14个字。竟然也用上了2个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草草

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草草是轻率的意思。元嘉草草这个典故是用古人之事影射现实。同时也是一个尖锐的历史教训。话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十分有壮志。想要恢复河南疆土。于是连连北伐。却都失败了。特别是最后一次北伐。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苍茫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刘义隆遭到重创。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使用了大量典故都是这一历史时期。如“人道寄奴曾住”一句中。寄奴就是指刘义隆的父亲宋武帝刘裕。后面这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是说刘裕的事迹。再如“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的佛(bì)狸。指的是击败刘义隆的拓跋焘。小名佛狸。

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的典故相对来说就比较熟悉了。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名叫霍去病。年仅17岁时初次征战。就率领军队深入敌军两千多里。与匈奴刚正面。歼敌无算。俘获匈奴高层干部数十人。一直杀到狼居胥山。并在这里举行了祭天封礼。此战之后。匈奴只好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进犯中原。史书记载“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辛弃疾在这里用此典。显然不是为了夸奖谁。而是讽刺刘义隆。当年刘义隆北伐。听了王玄谟的策略后赞叹道:“牛X!让人有封狼居胥的壮志!”。意思是老子这回赢定了!

然后……刘义隆被打得“仓皇北顾”。北魏趁机南下直接打到了扬州。吓得刘义隆登山北望观察形势。“赢得”一词非常微妙。明明战败了怎么能是赢得呢。其实是“落得这么个下场”。

这首词把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连用。表面看是为了讽刺刘义隆瞎比乱搞。其实是影射南宋“隆兴北伐”之事。

南宋朝廷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在抵御外敌这一件事的表现上。通常是怎么错误怎么做。该打的时候要求和、称臣。不能打的时候又要显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乱打一通。后来越打国力越衰微。直至亡国。

辛弃疾虽然一心想要为国效力。收复山河。但当时他却觉得不到时机。如果贸然开战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但朝廷不这样认为。于是大举北伐。不宣而战。取得了一些微小的胜利。但总体上来说是打败。最后签订了“隆兴和议”。


其他观点:

问题:“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辛弃疾这句诗用了两个典故。

封狼居胥。就是指在“狼居胥山”上举行的祭天封礼的仪式。狼居胥山就是现在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肯特山。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在汉武帝发起的旨在消灭匈奴的“漠北大战”中。霍去病用自己损失一万人马的数量。斩杀俘虏匈奴七万多人马。其中俘虏匈奴王爷三人。还有其他高级将领八十三人。可以说取得了一个令人骄傲的胜利。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领大军深入追击匈奴。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才回兵。从此。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就成了所有军人人生的最高理想。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

元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元嘉帝。这个元嘉帝名字叫刘义隆。此人好大喜功。不明白自己的实力。继承王位不久。就打算攻打北朝时期的北魏。结果自己主动打别人时。反而被人家打败仗。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指挥骑兵集团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刘义隆的北伐军遭到重创。北魏主趁机大举南侵。一直打到扬州。吓得宋文帝刘义隆亲自登上南京但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这就是仓皇北望的意思)。

这个战例。是好大喜功。仓促作战的最好的反面教材。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为宰相。积极筹划北伐。在这之前一年。闲置的辛弃疾被起用。后来。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辛弃疾到任后。支持北伐抗金。但对当时的领导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这一句借古讽今。意思大致是:明面上说南朝宋刘义隆仓促北伐失利。教训惨痛。实际影射四十年前南宋的隆兴北伐的失利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表明了自己在军事上反对冒进主义的观点。

其他观点:

问题:“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前言

这句诗里有两个典故。首先要明白封狼居胥的故事。然后才能理解元嘉草草的典故。以及辛弃疾为什么要悲观地说:元嘉草草。

一、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来自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汉武帝时期猛将如云。其中少年将军霍去病更是一个传奇人物。17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取得奇功。

虽然霍去病只活到了23岁。但其短短一生却战功赫赫。据说霍去病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山“ 。以至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二、元嘉草草

辛词中“元嘉草草”讽刺了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元嘉是其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因为

”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决定仓促北伐。结果被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南下。刘宋遭受重创。 国力削弱。 辛词中“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说的就是当年拓跋焘(佛狸)的祠庙留在了其南侵的土地。竟然被百姓供奉香火。

三、借古讽今

无论是 “元嘉草草“还是” 封狼居胥“。辛弃疾其实是在借古讽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南宋又一次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在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因此有“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之语。

结束语

在这首词写完后。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发动北伐。当年即北伐失利。开禧三年(1207年)。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杀死。函首于金。

也就在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眼泪、说拜拜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38

    元嘉,典故,辛弃疾,匈奴,北魏,隆兴,这句,南宋,扬州,借古讽今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38

    没想到大家都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1:38

    喜欢用典。是宋词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南宋。到了辛弃疾这里。堪称用典狂魔。无事不可入典。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辛弃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