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很长很复杂。我想问的是元灭亡之后,明朝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复过来?
原创

中国历史很长很复杂。我想问的是元灭亡之后,明朝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复过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康熙参拜明孝陵时。曾经做了一场政治秀。他说明太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康熙能以皇帝的身份来做此评价。可见也不是一时兴起。

经过元朝末年近20年的战乱。整个中原和江南残破不堪。明朝在艰难中立国。

元顺帝在徐达带领大军攻破大都前一天晚上偷偷逃到了上都。在那里等待王保保带领援军汇合。指望着卷土重来。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明军在野战中击败了元王朝从西域调来的主力骑兵。元朝复国无望。妥欢贴睦尔和王保保君臣在草原上抱头痛哭。随后两人整顿车马。退到漠北。重新建政。招纳各地效忠元朝的部落和势力。与塞内的明朝对峙。

其时的明朝虽然攻占了北京。可是内忧外患不断。传统汉地并没有一统。内部还有四川明玉珍、云南梁王、辽东辽王等割据势力。在外部。北元皇帝仍然自命正统。朱元璋已经承认元朝的法统。如果不能彻底攻灭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会存在问题。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九伐大漠。朱棣继位之后。也曾五征草原。

就在朱元璋以为胜券在握。在第三次北伐时。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大明第一名将徐达在土拉河畔被王保保击败。折损一万九千名精锐士兵。这不仅使得北元暂时终止了明军持续打击不得喘息的不利局面。还让朱元璋认为北远仍然有强劲的实力。不能草率行事。因此。朱元璋就开始在北方修筑要塞。步步紧逼。同时。朱元璋在南方频频发起攻势。逐渐削平了传统汉地的割据势力。

所以。在明朝立国初期。明朝最大的敌人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地进行消除。明朝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组织北伐。与北元对抗。后来。北元太师阿鲁台更是以诸葛亮自比。要恢复故国。这让朱棣大为恼怒。一直把北元势力作为心腹大患来对待——不灭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存疑。

而此时的北元经过朱元璋时代的持续打击。已经四分五裂。只是作为一股游牧势力骚扰明朝边境。对明朝的已经称不上覆国之祸了。所以。明朝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力要去效法汉唐。占据西域。以期对漠北强权实现战略大包围。

而且。此时漠北地区的形势也比较乱。从东到西。蒙古分成了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而控制西域的。是东察合台汗国。明朝政府对西域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对复杂的蒙古亲戚也是云里雾里。这是因为。经过了600多年的战乱。西域已经没有了“自己人”。

当初汉朝为了经营西域。移民实边。大量汉人迁居西域。这些汉人在西域落地生根。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唐朝时。还存在有高昌国这样的汉人王国。唐朝在西域的经营也是可圈可点。李白据说就是出生在西域。

可是唐朝后期。西北地区已经陷入了多国争霸的阶段。伊斯兰化的东喀剌汗国在西域进行圣战。逐渐攻灭了心向中原王朝的西域国家。当初于阗国王还曾经派人到宋王朝朝贡。并且请求宋朝派兵支援。宋王朝是一个内敛的保守王朝。太祖皇帝就主动放弃了大渡河以西的土地。对于远在天边的于阗国。实在是无力救援。

后来契丹人虽然靠着葛逻禄人打败了塞尔住突厥人。结果却便宜了花剌子模人。因此。在汉人力量退出西域的这些年。西域已经被完全伊斯兰化。那些留在西域的汉人要么战死。要么融入了其他民族。到明朝开国时。汉人势力在西域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明朝对西域状况知之甚少。在作战方面情报不利。

明朝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复西域。实际上。关西七卫就收复过。不过这里已经全都是蒙古人。没有汉人了。关西七卫之所以投降还是因为打不过明军。只好投降了事。不过。他们人也不傻。不仅向明朝投降。还向北方的卫拉特蒙古派出使者。免得被两边攻打。

随着经济中心的东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原本作为财富之路的西域丝绸之路。逐渐被海运所替代。明朝前期的航海成就。可以得出当时的海洋贸易的发达。陆地丝绸之路的不畅通。以及蒙古人的势力仍然强大。明王朝满足于漠西蒙古的臣服。仍然将主要防范对象放在了蒙古的黄金家族身上。此时。再去征讨西域。得不到太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鉴于契丹、女真、蒙古都是从东北起家的。这与汉唐时的匈奴、突厥起家于西北不同。因此明朝把首都放在了北京。着意提防东北地区再有敌对势力出现。这与汉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威胁来自于西北方向不同。当然。最终明军也还是削弱于东南。亡国于东北。迁都并没有改变明朝的国运走势。

所以。不管是从政治上(打击黄金家族的合法性)。经济上(海上丝绸之路)。军事上(北元势力仍然不可小觑)。明军都对西域没有十分强大的动机。他们需要优先解决北元即鞑靼蒙古的政治敌对关系。可是。明朝花了200多年仍然没有处理好这个难题。

对于元朝好勇力战而亡国的教训。朱元璋语重心长地给后代子孙们编写了《皇明祖训》。为了不让子孙后世好战亡国。还特意规定了15个不征之国。主要是在东南亚。如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所以。以明朝对外国策来说。明朝没有理由去恢复西域都护府。对于皇朝来说。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是个亏本买卖。当时明朝已经占了东亚大陆最好的耕地。尤其是宣宗朝后。明朝已经改变了对外积极扩张的路线。开始转向保守发展。规复西域的事情只能束之高阁了。

其他观点:

元的灭亡和其它朝代不同。

首先。元顺帝是自己退出大都。但此后他还曾先后在上都和开平驻守。残元(北元)保留元朝大体框架几十年。在塞外还传承了两代人。并一度保有关中、甘肃、辽东、云南等大片疆域。朱元璋耗费几十年力气才得以将这些地方一一收复。并顺便消灭了四川明玉珍等割据势力。而此时民力已趋于极限。北元剩下的疆域多是不适合当时汉族人长期居住的草原、沙漠。在确认其已不足以构成对明致命威胁后。明朝也暂时停止了对其大规模讨伐。因为“得不偿失”。

事实上在洪武、建文两朝中后期。明军不但暂停北征。而且在塞外也只留下辽阳都司、大宁三卫和哈密卫等少数前出据点。永乐发动靖难之役后虽感到蒙古部落威胁又起。为此发动多次远征。但都把打击蒙古有生力量、而非夺占草原、沙漠等地当作目标(因为不划算)。在占地方面非但无扩张。反倒放弃了大宁、哈密两个方向的塞外之地。

其次。蒙古和元本来即便在元朝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自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闹翻。尤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蒙古共主”的概念便逐渐淡化乃至趋于不存在。成吉思汗时代传承下来的四大汗国及其分支基本独立发展。即便名义上承认“蒙古共主”甚至“元朝皇帝”的“两道诸王”。和中枢的关系也若即若离(相对而言“西道诸王”离心力更大)。也就是说。早在忽必烈消灭南宋之前。元就已经无法控制诸汗国。后者也不承认自己是元的一部分(充其量承认一个模糊的“蒙古共主”。且也远不是个个承认)。既然连元朝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所有疆域”。凭什么认为明朝就能做到这样?

其他观点: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一路打到了欧洲。其四个儿子各自在中亚和欧洲建立了国家。

忽必烈夺得了蒙古大可汗。并建立了元朝。可四个大汗国不承认忽必烈大可汗。并因此退出元朝独立出去。从此。元朝和四大汗国分道扬镳。

明朝取代元朝后。对中亚丶欧洲游牧之地并不感兴趣。一个是游牧和严寒。另一个是民族文化差异。还有就是路途遥远丶鞭长莫及。总之华夏文明圈已建立成熟。华夏天下观也大致到位。明朝不要说寒冷的北域。就连热带的东南亚。好多王国都情愿自动并入。也一再拒绝。

郑和七下南洋。带去丰富多釆的商品和先进文化。南洋诸国钦敬的五体投地。对郑和一再表示臣服和愿以加盟。明朝皇帝都以山高水远而婉拒。有的国王索兴随郑和的船到福建漳州。赖着不走了。至今还有许多墓碑呢!

明王朝前后。皇帝和朝廷都无意于华夏疆土之外。竟成了华夏民族闭关自守的自得其乐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2:26

    明朝,西域,蒙古,元朝,势力,汉人,朱元璋,王朝,成吉思汗,华夏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2:2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很长很复杂。我想问的是元灭亡之后,明朝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复过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2:26

    康熙参拜明孝陵时。曾经做了一场政治秀。他说明太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康熙能以皇帝的身份来做此评价。可见也不是一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