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巜声声慢》?
《声声慢》是“千古第一才女\"。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所作。这首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纵观全词。应该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人各有异。笔者试图根据词义结合其创作背景。用“心\"去加以解读。
附全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这首词起句就不同寻常。一连用“寻觅。冷清。凄惨戚\"这七个字形成七组叠词。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慘惨戚戚\"。在填词(包括诗赋)方面来看。史上绝无仅有。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李清照46岁时。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葬夫之后作者南渡。追随流亡的队伍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一起涌上心头。无法排遣。
上半阙解读:作者南渡后苦苦地寻觅着幸福的生活。然而面对国破家亡。丈夫去逝的处境。她感觉到的只有冷清、凄惨和悲戚。这是她向往美好生活从心中迸发出的一种呐喊。刚才还是暖和的天气怎么忽又变得寒冷了呢。真让人难以保养和休息。变幻莫测的风云有如她的人生。在乍暖还寒的时侯虽然喝了二、三杯淡酒。却怎么也抵挡不了傍晚紧吹的寒风。此时看到一行太雁从头顶飞过。让她感到更加的伤心。她思索着。那些南飞的大雁或许就是当年为她传递信书的旧日相识。
下半阙解读:作者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借喻自己落寞孤寂的现实情感。那些堆积在田园的满地菊花。现已经憔悴不堪了。如今还会有谁来采摘它呢?孤孤单单地守在窗前。独自一人又怎么能熬到天黑?窗外的梧桐被细雨淋漓。到了黄昏的时候。梧桐树叶上还在落下点点雨滴。这样的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了结
写于2021.10.2
其他观点: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
《声声慢》可能是易安后期的作品。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靖康前后。她经历了由家庭幸福美满。国家战乱频仍。一人漂泊落拓。晚景寞苦凄凉的历程。感慨自然良多。这首词恰恰就是宣洩了一个漂泊落拓而又失去爱情的人内心苦闷的心景。词的上阕主要写境况而兼及心情的透露。下阕以景物旁衬而主要写心情。全首词迭字连用、借用口语。最能体现其妙处所在。
全首词用“寻寻觅觅\"开场。把一个人内心空虚、百无聊赖的心境十分逼真的表露出来。寻觅不可得;接着便是冷清;冷清过后。自然就是“悽悽惨惨戚戚\"。这七组迭词很自然地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到最后。相识的雁过。引起的只是无语的惆怅。
下阕把意境发展到最高限度。黄花堆积。容光憔悴。谁来采摘?“守着窗儿\"是怜爱那憔悴的秋光。也是从秋光中见到了自己容光的憔悴。所以有“怎生得黑\"的惨淡感受。正因为空虚。所以“点点滴滴\"都好象打在自己的心上。越来越愁。
其他观点: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恨而作的。它写的是词人从早到晚一整天的愁绪。其妙处主要体现在叠字上。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现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丶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巨大的创痛。这几句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其次是借物抒情。都准确而形像地表现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道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愤。促然作结。而其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满纸鸣咽。动人心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171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叠字,李清照,靖康,寻寻觅觅,憔悴,冷清,黄花,守着,梧桐,落拓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巜声声慢》?《声声慢》是“千古第一才女\"。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所作。这首词是她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