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
原创

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

好文

热门回答:

简单地说“天地玄黄”是儒家的宇宙观和时空观。五伦与五常是儒家的伦理观和价值观。都是些形而上的存在。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在朴素条件之下对天地的敬畏和对人性的约束。

下面土鳖君就带诸位看官盘一盘那些隐藏在儒家思想中的朴素哲学和朴素价值观。

中国人的时空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南朝著名文史学家周兴嗣所编的儿童启蒙读本《千字文》中的卷首之句。主要给孩子们推送的是在朴素哲学毕竟下。天地宇宙的基本知识。

天地玄黄出自于《易传•坤文言》中对于坤卦的注释。《易传》说“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由此可见在古人的眼中。苍天的颜色是玄色。大地的颜色则是土黄色。

那么问题来了。“玄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在很多解释中“玄色”是黑中带红的颜色。所以这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理解天为什么是黑色的?难道是古人在夜晚观测的天?或者是直接看到了外太空?

其实不然。关于对玄色的认知。分为两个阶段。

人们常以“玄和幽”二字并列。《说文解字》中说“玄。幽远也”。幽代表着远山的青黛之色。是一种“发蓝的绿色”。玄代表着比“幽”更远的颜色。如果我们把镜头放的更远。我们会发现远山的绿色会逐渐逐渐的淡化。变成“发绿的蓝色”。

在宋徽宗时期天才画家王希孟的惊天之作—《千里江山图》中。就将那“山之幽”和“山之玄”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呢。在汉朝之前。玄天就是蓝天。那种心旷神怡的蓝天。

在古汉语中。与玄、幽相近的是“青”。从词源上说。“青”这个字的本意是“刚萌发的草木的颜色”。

其实呢。古人并不能严格的区分蓝色与绿色。所以当“青”这个字在春秋末期出现之后。“玄”天也被称为“青”天。“苕之华。其叶玄玄”也被改为了“苕之华。其叶青青”。

其实如果我们看看青天白日旗里的青天是什么颜色。大概就知道了汉朝之前的“玄”色了。

将“玄”色变成黑色的其实是秦朝。秦始皇一统六合之后。他老人家觉得秦朝能灭掉东周。是因为他们老嬴家行的是“水”德。正好克制了行“火”德的周朝。

由于在五行理论中“水”的颜色是“黑”色。所以。秦朝以黑色为最高贵的颜色。皇帝嘛就是天子。代表着老天。黑色又是最高贵的颜色。所以始皇帝一不做二不休。将“玄”改成了黑色。

到底是哪种黑?就是“日已落。月未出”时苍天的红黑色。

说完天。咱在说地。黄色的大地我们好理解。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文明。黄土高原的大地当然是黄色了。

所以说。天地玄黄就说“我们中国人是在蓝天黄土上繁衍生息。发扬光大的。蓝天下的那片黄土地就是我们的故园。”

顺便说一句“宇宙洪荒”。其实《千字文》的宇宙。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太空。《说文解字注》中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是一个“空间+时间”的整体时空概念。“洪为大。荒为无”。洪荒二字反映出古人对那个时空最原始的认识就是“混沌”。

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

“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和八德”是中国儒家最传统的道德体系。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传承和光大“周礼”为核心任务。以“仁”作为核心思想。以“兴王道、行仁政、敬天法祖、礼治孝悌”为核心手段的思想流派。是中国封建时期主要依靠的主流思想。

三纲。出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所谓的“纲”就是纲领、法则的意思。三纲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个方面。

通俗点说。就是为臣要听君主的话。要做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为子要听父亲的话。要做到“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妻要听丈夫的话。要做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

三纲以近乎严苛的方式约束住了传统社会中主要的道德关系。为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和家族制的发展提供了准绳。

四维。出自《管子》。所谓的“维”即“维系、维护”的意思。四维包括“礼、义、廉、耻”四个方面。

在管仲看来这四个方面是维护社会稳定。维系政权稳定最基本的道德观。缺一不可。

如果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

五伦。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伦”即“人伦、伦理”的意思。五伦。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方面。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为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为孝。兄弟手足之间精诚友爱。为悌;夫妻之间挚爱有别。为忍;朋友之间诚实有信。为善。”

五伦是孟子在孔夫子的“君、臣、父”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挥。在孟子看来。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基本囊括了传统社会中的人伦关系。如果想要长治久安就需要对这五个关系加以约束。

八德。乃宋朝理学家们对“三纲五常、四维五伦”的深刻总结。“德”即“德行、品德”的意思。

在理学家看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品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涵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如果每个人都恪守八德的约束。那中国将是个国运绵长的礼仪之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好玩的知识才刚开始。

其他观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的第一句。虽然它是启蒙读物。但是所讲的知识。都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天玄地黄”。四个字。简单的说。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细究下去。千言万语也未必讲尽。“玄”是黑色。黄是黄色。简言之。天是黑色。地是黄色。若要细究。就要从《易经》说起。这样。天地和玄黄。就都有得说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又为阴阳。玄除了有黑色之外。又有幽深玄妙之意。以表天道。以黄代地。因为中原文化产生于黄河流域。土地是黄色的。人的皮肤是黄色的。吃的粮食也是黄色的。黄除了表色黄色之外。也表示地道的深邃。人死之后。到了阴间。称之为黄泉。同时。玄是冷色。代表阴。天道属阳。玄色属阴。又是阳中有阴。黄是暖色。代表世间的温暖。地属阴。黄属阳。又是阴中有阳。这样。从宇宙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文化上。代表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故此。天地玄黄。看似只说了天地的颜色。其实其中包含了深刻文化源渊。儿童读的时候。可以只了解表面意思。随着学养的培加。不断会有新的理解。

比如说君臣关系。现在不说了。一说起来。就认为是封建的东西。后来就改为同志关系了。其实。君臣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古代称为君臣关系的时候。着重体现的是行为上的隶属性。现在称为同志了。表现出的是人格上的平等性。侧重点不同而己。

五常与五伦是有联系的。“常”的意思是“不变”。佛家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是说。一切都在变化中。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但儒家认为。人世间有永远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常”。也就是“不变”。许多研究过《易经》的都知道。易有三个意义。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所以。“常”的意思。也是从《易经》中来的。儒家认为。人应当坚持五个永远不变的原则。这就是“仁”“义”“礼”“智”“信”。简单的说。仁是对别人的同情与关怀。即爱人;义是敢做敢当;礼是要守规则。按规矩办事;智是办事要有正确的方法;信是言出必践。这些原则。在今天依然是不过时的。

最后。说说“三纲”。三纲是从五伦中来的。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但三纲不是孔子提出的。而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后来为人所诟病。与此有很大关系。董仲舒认为。在五伦之中。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是最重要的。把这三种关系规范好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就都理顺了。于是。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原则。即。为臣为子为妻者要绝对服从为君为父为夫者。这就是所谓的三纲。

我们常把儒家称为“孔孟之道”孔孟当然都是注重人伦关系的。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要有为君之道。为臣要有为臣之道。若君不守君道。则臣当然也不必守臣道。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间都是一样的。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孟子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五伦关系中的双方都是平等关系。各自都有原则有规矩。到了三纲这儿。在关系上就走偏了。相到制约的平衡关系。变成了一方的绝对统治关系。这一变化。把儒家灵活人伦关系搞僵化了。

儒家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许多在今天依然是适应的。但是。“三纲”的思想。大概属于应抛弃的糟粕。董仲舒想要儒家为现实政治所用。必须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因此把孔孟的思想进行改造。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他观点:

三个词不可混为一谈。天地玄黄讲的是人类对宇宙最初的认识。人生五伦讲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纲五常讲的是儒家讲的伦理。总的来说。前两个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有一定的错误。但也算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三纲五常则应算作是糟粕了。

天地玄黄

这是古代启蒙读物《千字文》开篇第一句。但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易经》中所讲的“天玄而地黄”。

天地:

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宇宙大爆炸之前。天地还未形成。那种混沌的状态在中国文化中叫做太极。天地形成后。《易经》中说:

“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

但是这里的天不应该简单理解为我们仰头就能看到的天空。而是指宇宙。

玄黄:

玄是一种颜色。可以简单地把玄归纳为黑色。但是如果要仔细分类。玄应该是一种无限接近于黑色的深蓝色。每天太阳刚刚落下。天还没有完全黑下去时那种颜色。大概就是玄色。

黄也是一种颜色。古代人们认为地上的主体都是黄色。如黄土、主要农作物、人的肤色。所以地是黄色的。我们说人死了是上黄泉路。就是这个道理。

天玄与地黄是相对的。《千字文》中为什么要把“天玄地黄”改成天地玄黄呢?纯粹是为了对仗和押韵。因为下一句是“宇宙洪荒”。

人生五伦

人生五伦是指人生在世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完整版应该是“五伦八德”。这是古人根据“道”的规则。制定出做人的规范。自周朝起就用五伦八德来治理天下。

五伦指: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

父子有亲:

父子之间要讲究父(母)慈子孝。中国古代对孝非常重视。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孝道呢。父母首先要懂得慈爱。要有智慧才能教育好孩子。让他们知道如何尽孝。

长幼有序:

兄弟之间长幼有序。这也是规则。兄长照顾弟弟。弟弟敬重兄长。手足之情重于一切。为什么孔融让梨的故事会流传至今受人称赞。就是因为孔融懂得这个道理。

夫妇有别:

夫妻之间是有别的。不论是男女之别。还是各自在家庭中所负责的事情有别。比如中国古人认为女人的责任是相夫教子。而男人的责任是求取功名。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妻之间各自做好分内的事情。才能相敬如宾。互敬互爱。构建和谐家庭。

君臣有义:

君臣之间相处也有礼仪。君正臣忠。这其中讲的就是君臣之义。君王要处处为臣下着想。而臣子要处处为君主分忧。李世民为什么能创造贞观之治。就因为他和魏征等人的关系相处融洽。君臣有劲往一处使。反之。隋炀帝为什么会亡国。因为他忽略了君臣之义。

朋友有信:

朋友之间要有信义。说过的话要讲信用。朋友犯错要劝他改正。朋友有困难要及时帮助。不因朋友穷苦而疏远。不因朋友富有而亲近。这是古人的交友规范。以道德约束彼此。而不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

以上就是人生五伦。八德则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纲五常

纲是表率的意思。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在古代是作为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来规范的。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因此造成了很多愚忠愚孝的惨剧。特别是夫妻之间。女人彻底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就由此开头。

这种思想放在当今社会是纯粹的糟粕了。特别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自己屁本事没有还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要求女人啥都顺从自己。凭什么?这里不多说。要不然肯定被喷。

五常则非常正能量了。就是“仁义礼智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不论如何厚重的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一味崇古。认为传统的都是好的。也不能一杆子打倒所有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心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长街听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3

    儒家,关系,天地,君臣,都是,颜色,宇宙,父子,易经,孟子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3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3

    简单地说“天地玄黄”是儒家的宇宙观和时空观。五伦与五常是儒家的伦理观和价值观。都是些形而上的存在。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