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传统儒家,成也“三纲五常”,败也“三纲五常”?
原创

为什么有人说传统儒家,成也“三纲五常”,败也“三纲五常”?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其他观点:

战国时期。谁也不服谁。各个省长天天打架。搞得生灵涂炭。这时候。孔老师站出来说。唉。咱们别打了。我们来定下尊卑吧。但是战国时期的大佬。都是狠人。怎么可能你说不打就不打?

到了汉武帝时代。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比较“好大喜功”。就是死要面子。就像“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服打哪里。还常常征兵。那么国内肯定容易混乱啊。这时候。董仲舒一看。赶紧献上“改良后的儒学”。汉武帝一看。这不就是我要的“金字塔结构”吗。于是欣然接受了。

君臣。父子。夫妻。听上去很美。也很稳定。但是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比如说。你有一个好想法。想跟县令说说。县令就会“教你做人”。提出尊卑。尊听不进去卑的话。地主老是欺负农民。官员老是欺负百姓。这就叫“阶级矛盾”。

往常有“阶级矛盾”。改朝换代也就是了。然而不幸的是。大清迎来列强的虎视眈眈。于是这种不讲“民主平等和谐”的三纲五常。理所当然土崩瓦解。就是因为不讲群众基础。不让文化的春风。吹到民众中去。

其他观点: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也是儒家的主要理论。意在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五常也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其核心是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听从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所以。中国历史是一部成也“三纲五常”。败也“三纲五常”的历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4

    汉武帝,儒家,尊卑,县令,董仲舒,不打,不讲,步步高,阶级,大佬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有人说传统儒家,成也“三纲五常”,败也“三纲五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4

    其他观点:战国时期。谁也不服谁。各个省长天天打架。搞得生灵涂炭。这时候。孔老师站出来说。唉。咱们别打了。我们来定下尊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