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代的“三纲”?
原创

什么是古代的“三纲”?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是中国人都知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需要部分。浅显的解释是。臣、子、妻都被系在绳子上。只要君、父、夫一拽绳子。你就要无条件的动和服从。

这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掌控人心。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疯狂进行“洗脑”。残害人性的一种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苛刻的“三纲五常”早已被抛到了爪哇国。但细细思寻。又还能找到具有极力意义的蛛丝马迹。

君为臣纲。上下级的关系。

我们在公司上班。公司就是我们的上级。以公司的利益为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便是我们明智的选择。此时的纲。体现的是“忠”。

父为子纲。父与子关系。

时光无情。岁月荏苒。曾经年轻的父母如今步履蹒跚。需要孩子们的关爱和照顾。常回家看看。多花点时间陪陪老人。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悉心照顾。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此时的“纲”。体现的是一个“孝”。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德。

妻为夫纲。亲密的两性关系。

中国的家庭。一般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辛苦打拼。回到家里了。自然希望多一些妻子的温暖的关怀和爱。妻子处处对丈夫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毫无怨言。在这里更多的是源于“爱”。

任何一个新思想的出现或新事物的发生。都会有它极积的意义。“三纲”也不例外。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它的过去和现在。



其他观点: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其他观点:

\"三纲\"。即所为\"君为臣纲。父为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本义为鱼网的总绳。比喻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三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始于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则认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见孔子。孟子所言的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双向的对等关系。而韩非所言的君臣关系以及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则是单向的。一方对另一方具有控驭权的服从关系。

韩非将君臣完全对立起来。倡导权术和法制的重要性。而儒家则强调亲情和仁义是维持社会关系的根本。\"三纲\"的正式提出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中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自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阳\"。又言:\"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

\"合“是配合的意思。也就是被支配的一方。这也就是后来统驭中国社会思想两千余年的\"王道三纲\"。\"三纲“虽然打着儒家的旗号。但与孔孟之学相去甚远。实则是后来君主专制社会的思想家为迎合政治需要而制定的伦理规范。朱熹曾经说自孟子之后真孔学即失传。这表明后来在中国社会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懦家学说相较于儒学创始时期孔孟的思想言论发生了很大变异。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5

    关系,孟子,儒家,的是,孔子,君臣,君之,为妻,公司,董仲舒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5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古代的“三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45

    是中国人都知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需要部分。浅显的解释是。臣、子、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