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汉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原创

为什么有人说汉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们汉字之所以与现今世上大多数文字系统不一样。不是因为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是第一代原生文字与第二代次生文字的区别。

我们汉字属于第一代的原生文字;

而如今的西方文字。隶属于印欧语系。这些字母文字都属于第二代的次生文字。

注意了。这里的第二代并不是第一代的进化产物。反而是低级别形态。

1、四大文明都是象形文字。

文字在诞生的初期。都会下意识的模仿所看到的事物来代表它的含义。

所以原生文字在初期。都是类似于图画的形式。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文明。这里使用的是楔形文字。而楔形文字就是象形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创造了楔形文字。

为何叫楔形文字呢?

因为苏美尔人的文字载体是制好的泥板。他们用削尖了的芦苇杆或者是木棒。在泥板上刻字。然后将泥板晾干、存储。

因为书写工具的限制。他们写的字一板一眼的。线条笔直。就像楔子一样。

所以后世发掘出来后。就命名为楔形文字。

再比如古埃及。因为北非沙漠化严重。所以古埃及人先用个小木棍将自己的象形文字划在沙地上。然后在羊皮上誊写。

古印度则是印章文字。他们用象牙、石头打磨成印章。然后在印章上刻字。

关于印度文字有个传说。说他们的创世神梵天创造了世界万物后。见人类只能用语言交流。为避免人类遗忘。于是按照万物的形状创造了文字。

所以。四大古文明的文字。其实都属于象形文字。这是人类历史演变的规律。

2、次生文字的诞生

因为其他三大古文明相继灭亡。他们的文字也自然就成了死的文字。

在文明灭亡以前。因为文明的优越性。在交流中必要导致文字扩散。进而被别的民族吸收。

而外来的文字必定会进行本土化的演变。象形文字就在这种演变中消失了。

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为何我们汉字演变怎么没有消失?

因为我们是自己人来演变自己的文字。而另外三大古文明周边。是别人来演变外来文字。

这势必导致外来文字体系的消失。何况三大文明都消失了。其文明的优越性早已不再。

例如。楔形文字在青铜时代早期有大约1000个。而到末期已经只有500个左右了。

而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卡德人在文字的演变中。更是将楔形文字演变成了音节符号。

整个印欧语系就是属于音节符号式的次生文字。

也就是说它不属于最初原生的。而是外来的文字演化而成的。

现代西方的音节符号文字来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被古希腊吸收。逐渐演变成古希腊自己的音节文字。最后随着古希腊的文明传播到整个欧洲。

3、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的优越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兼具了简洁与美感。且组合的多样化。

它可以单个字单个字的随意组合。而来表示新事物。

这一点在西方次生文字中绝不可能。

看看《大英百科字典》。只要有什么新生事物的产生。或从别的文明中吸收的事物。都必须专门为之创造一个单词。

比如中国的“大妈”、“广场舞”等。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就必须专门创造。

而长此以往。这个时代新生事物越来越多。英语就会变得臃肿不堪。要掌握英语。那么需要学习的词汇也就越来越庞大。

想想都可怕。

而西方其他文字还不如英语。因为他们根本不吸纳别的文明中的词汇。这就会导致自己文字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最终被淘汰。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吸纳吧。自己文字会过于臃肿不堪;不吸纳吧。自己文字已经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看看韩国文字。因为它是受原生文字汉字的影响。所以外形上也是单个字体。但因为它是表音文字。这样单一的次生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弊端。

比如。韩国的法律许多条文就必须要用汉字来辅助解释。否则只用韩文书写就会产生歧义。这对法律来说是致命的。

再比如日文。

日本历史上共有三次大规模的引进我们汉字。一次唐代。一次明代。一次近代。

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文字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而现在他们又在引进我们的简体字。

再来看看我们汉字。

汉字的数量已经定型。基本上不用再创造文字。只需要字与字的组合就能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

这是体系的优势。它不是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而是内部的复杂组合。有点类似于围棋。

简洁、美感、复杂多样。这就是原生文字的优势。

以上。

其他观点:

汉字作为传承自上古的表意文字。在表音文字占主体的当今世界。可谓是独树一帜。大熊猫一般的存在。然而。终究是历史离我们太远。大多人忘记了它本来的面目。

拼音文字大行其道只是如今的状态。将时间回拨三千年。那时候的腓尼基文字才是独一份的拼音文字。

这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腓尼基文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看看3000多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世界文字格局变了天。

3000多年前。在四大原生文明区分别使用汉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古印度土著的印章文字。这在学术上叫作“自源文字”。即由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自行创制。并发展下来的文字。而这时候位于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中间地带的腓尼基在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再添加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母。创造出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腓尼基文字的广泛传播

腓尼基人把埃及的辅音声旁变成辅音字母。希腊人又把用不到的腓尼基辅音变成了元音字母整个体系就这样形成了。这个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所以对于屈折无比复杂、辅音变形极多的闪语和印欧语来说。是非常合适字母体系反过来大面积吞噬了楔形文字。

在航运业的发展中。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塞浦路斯、马耳他、撒丁岛和马赛。在频繁的商业贸易中。与记录知识性内容不同。贸易相关的记录。不需要多少保存多少年份。所以精确度要求降低。此外。记录的货物都是重复的。这就使得文字简化成为贸易记录的最优先需求。

于是。腓尼基文字就在更早的象形文字基础上。逐渐抽取特定发音的简单象形文字字符合并作为类似速记符的表音记号。经历岁月优化。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而这种字母简单好记。易于学习。而且还十分适合当时地中海的商业贸易。所以迅速向西传播到爱琴海和海腊斯地区。腓尼基字母表孕育了最早的希腊字母表。并成为所有西方字母表的祖先。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派生演化而来。

虽然拼音文字确实容易学。但稳定性差。因而。拼音文字对文明传承而言。其实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么。对比航海文明的贸易殖民扩张。中国农业文明的扩张。是文教殖民扩张:即对新扩张地区进行制度、生产技术的输出。这一切都植根于文字。所以我们的扩张极度依赖文字。稳定度很差的拼音文字在中国完全没有生存土壤。

字母文字对中国汉字的几次挑战

东汉末年。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大量高僧西行带回来大量印度佛经。印度文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对汉字的地位挑战宣告失败。后世阿拉伯字母。甚至蒙古字母来写汉语的都很多。但他们完全无法撼动汉字。

直到近代。中国文化遭到了来自西方的压制。新文化运动大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汉字拉丁化。其中刘半农、鲁迅等最为积极。提出汉字拉丁化。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广大人民的识字率。同西方国家接轨。但是其过程并不顺利。同时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做了不少类似尝试。但除越南外都告失败。

不是因为汉字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华夏的文化一直如巨轮一样自我演进。具有无可媲美的稳定性。汉字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基因。试图以工具性字母代替。从根本上就没有可能性。

汉字的发展前景光明

原创文字从一开始相对于字母文字就是一种高阶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字母文字只是一种上手较快的初级语言。以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为例。英语的基础元素较少26个。其中只有两个具有意义:a、i。排列方式只有左右排列。从发展角度来看英文单词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英语世界自己对这个硬伤也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拥有一个颇有自嘲意味的长单词hippopotomonstrosesquippedaliophobia。意思是“长单词恐惧症”。

举几个例子。就可见一斑。如化学方面。看看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的英文全拼复杂而绕口。从化学单词的简繁就可以明显看到人类对元素的认识掌握的过程。比如铜、金、铁、银、铅等最早能够使用的元素。对应的英文为copper、Gold、iron、silver、lead等。

人类历史初期。认识和使用的金属都相当有限。在创造相应单词时都显得游刃有余。字母较少。发音也比较简单。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即可。而到现在人类发现的元素已经增多到118种之多。创造相应单词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比如镧系、锕系金属。拼音文字造字起来确实要麻烦枯燥的多。需要考虑与现有字是否冲突、能否符合读音规则、能否指定相应简写等。虽然加入了-ium等词缀。仍然很难缓解这一窘境。

而汉语就轻松多了。这种造字叫做形声字。只需要用“钅”字旁加一个比较顺眼简单的字就可以了。甚至读音都一并可以确定下来。金属元素就加“钅”字旁。气体元素就用“气”字旁。非金属元素就用“石”字旁和“氵”字旁。造字毫无压力。

汉语和英语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建筑。汉语根基深厚。占地面积也大。雕梁画栋、样式丰富。可以不断的添砖加瓦;而英语地基浅薄。占地面积小还只能往高加楼层。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便难以为继。只好不断地新搭支架以维持建筑的稳定。往后还要定期拆除生锈的支架换上新的。

归根结底。文字的物理特性已经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性。

中国较为封闭的地理单元以及与其他文明区较远的距离使得中国文明能够一直稳定发展并传承至今。虽然屡遭外敌入侵甚至国灭。但文化始终传承。汉字地位丝毫未能动摇。历经几千年为世界保留了唯一从上古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成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最独特的存在。

然而正因为与众不同才更显得弥足珍贵。最令人赞叹的是古老的汉字在今天依然显示着它的优越性。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汉字和其他文字相比较。汉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范。目前全球有近五分之二的人使用汉字。不仅有华人的地方人们使用汉字。有些国家虽然不使用汉语。他们也使用汉字(日本等国)。特别汉字作为联合国官方用语。汉字的使用范围又在不断扩大。今天。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因此汉字的用范围还在不断深广。特别人民币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作为通用货币。对于他们认识汉字是个促进。以前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比较大的。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汉字肯定会超越这些文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55

    汉字,文字,字母,楔形文字,腓尼基,英语,象形文字,拼音文字,中国,汉语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5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有人说汉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4:55

    我们汉字之所以与现今世上大多数文字系统不一样。不是因为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是第一代原生文字与第二代次生文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