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类问题我也曾好奇和苦恼过。当时见到的都是80后。我就想:70后都去哪了?10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去合作的公司或去朋友的公司。一问。多数都是90后。连80后都不知道藏到哪去了。
应该这么解释吧。一个公司肯定是普通员工比领导多。而老板只有少数几个或一个。而普通员工的年龄一般都在20-30岁之间。也就是说。10年前普通员工以80后为主。我们吹捧着80后。是因为他们刚入道呢。给他们一些夸奖和表扬。他们也就在普通岗位上很有憧憬。想象着美好的未来。
到最近三五年了。90后是20-30岁的年龄。自然我们能见到的工作人员就都以90后为主了。那么大量没有上升到领导岗位的80后。70后又去哪了呢。这些人也没有退休呀。
以我自己的例子。就是做一家小公司了。游离在正式工作之外。我身边的朋友。要么有比较稳定的高管岗位。要么自己创业。要么有不错的爱好。用自己的兴趣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一年做少数几个项目。或者做顾问像插件式提供些服务。
有的时候。自己会突然感慨:原来生活是如此多元呀。原来朝九晚五。下午三点多。上午10点多都在办公室呢。或者开会。或者面见客户。但自己年纪大些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好多同类人并没有在办公室呀。原来。那些时段也可以做其他事。也可以不挤地铁。不挤公交车呢。
其他观点:
题主看见自己所在的行业或公司。90后越来越多、80后越来越少。发出疑问“80后都去哪儿了”。正如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和“锚定”效应。自己所在的公司80后员工少。怀疑“80后是不是都出局了”。片面地认为整个职场80后都少了。其实。全球职场从宏观来说。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80后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呀。
第一。首先要区分开职场人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分布。充分认知职场人的结构化矛盾。
职场人的总体生态分布。是“五湖四海、老中青三结合”的。国内职场。从宏观分布上来看。职场人有七八亿人。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是形成年龄梯队的。
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阶段企业之间。年龄比例是结构化的矛盾。有的企业80后占主体。有的企业是90后占主体。
估计题主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互联网、高科技、销售类、服务类的行业或企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年龄大的员工到了30多岁。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大多数就转行干别的职业了。
第二。各行各业的年龄结构。是受多种因素做影响的。
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高层也意识到国企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年龄偏大。历史上已经有三次推进年轻化了。最近这次推进年轻化。提出用三年内。让90后进入中层班子的比例达到30%。不断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
第三。80后甚至70后员工。到底都去哪里了?
员工成长规律。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职业生涯。也是逐步成熟成长的。20岁左右入职。30岁左右成熟。成为管理层甚至是中层人员。40岁左右成为高层人员。50岁左右成为集团级的高层。这是大多数大企业的普遍成长规律。
但是。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80后确实从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减少了。主要有三个去向:
一是转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务员、销售业中。大量的服务员、保安、中介、推销员、广告员。都是年轻人。临时过渡几年。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偏大一点。比如。超过30岁。就干不动了。老板也不用了。自己也没脸皮再干了。都转行去了传统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对年轻人需求量大。对中年人不友好。35岁以上基本面临淘汰出局。很多人35岁的人。只能转行到传统行业。
三是辞职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挣扎着做到三十岁。终于死心了。实在没有办法买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乡谋职去了。还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岁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价比。预期挣几千元月薪这么累。还不如辞职回家生育呢。
总之。这个职场的生态越来越变化快。很多现象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年轻浪潮的崛起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平均年龄逐步增大;有些行业。平均年龄在逐步减少。80后也好。70后也好。都在感受着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负重前行。不曾逃离职场。
其他观点:
其他企业不了解。单说互联网企业。80后就跟濒临绝种的生物一样。随口一问。基本上都是90后。当中来个80后大家都跟看怪物一样。
单说我所在的公司。还算是国内一线互联网那公司。除了一些高层领导是70后80后。基本上一线员工都是90后。
01 80后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的80后混的如鱼得水。已经步入管理者行列。只要自己够用心。基本上很难被辞退。
可有的80后混的惨不忍睹。30多岁的人了还在一线工作。到了35岁怎么办?
每天看那么多自媒体都在讲中年危机如何如何。导致自己每天也是在焦虑中渡过。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加班不敢谈加班费。这些对于混的不好的80后来说。基本上都是家常便饭。
往往混的不好的80后比例远远超过了已经步入管理层的80后。可想而知。这群80后每天过的是啥日子。
02 创业。永远说比做要难
都说混的不好80后都去创业了。我相信有这种可能性。但从创业高失败率来讲。这些人失败之后又去干了什么呢?
只能重新回到职场!至于能不能回去。就得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在如此高风险的环境下。我不太建议大家去创业。片片都是红海。凭啥你就能创业成功呢?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很少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03 创业失败的80后很少有人还能适应职场
既然选择创业。那么多半是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束缚的人。
创业失败后重新回到职场。很难再融入到职场规则中。即便碍于生活压力。勉强接受职场规则。但那也只是一时而已。
像我这样。作为一个30岁的80后。越来越厌倦了职场。讨厌职场的规则。崇尚自由。但是又深知创业高风险。所以也就一边忍耐工作。一边在为实现财务自由而努力!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20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职场,都是,员工,年龄,企业,公司,自己的,行业,平均,互联网
没想到大家都对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类问题我也曾好奇和苦恼过。当时见到的都是80后。我就想:70后都去哪了?10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去合作的公司或去朋友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