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毫无意义。而且我会非常负责的告诉您。如果您让您孩子学《弟子规》。可不是简简单单变成“妈宝”这么简单。
看了下底下很多回答。心突然很寒。一大群完全不懂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的家长。联合着另外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国学老师”正在摧残下一代。不要说圣母婊。恰恰相反。要是没社会公德心。我倒是宁愿你们多学点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反正我孩子占便宜。
回到正题。《弟子规》是清代一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据台师大、东北师大的两位朋友考证。《弟子规》最早的刊本是同治五年(即1866年)。这是什么年代?鸦片战争之后。已然可以算作近代了。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两点:
第一。作者没有学术、政治上的成就
第二。古代有成就的“圣贤”们也不是靠学《弟子规》成才
其次。就算在古代。《弟子规》都不是用来作启蒙教材的。它的受众仅仅是成年人。而且是没文化的成年人。
“劳乃宣。字玉初。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进士。……任吴桥。创里塾。农事毕。令民入塾。授以弟子规、小学内篇、圣谕广训诸书。岁尽始罢”《清史稿·劳乃宣传》
为什么?因为这些务农的成年人因为没文化。所以非常容易做出一些跟政府法令相左的事情。而经过《弟子规》的宣导。使得这部分人在听、读《弟子规》的过程中能略略识字。且遵守其意。方便管理。
说句实在话。现代之前。对于童年的认知都是成熟化的-----越早熟。越容易被肯定。但这种催熟似的教育。极大的破灭了童年这段最珍贵的纯真。亦磨灭了童年的价值。而《弟子规》这种劣等读物尤恶。
《弟子规》通篇都是你必须作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也不会告诉你这么做的好处----如此强烈的训斥口吻。你作为一个大人都不会想去听。你还得这么教育小孩?通篇讲重孝悌、重长序----仅仅将行为模仿的像大人一样有什么意义?
除去这点。有人还会说。小孩哪里懂的这些。只是加强语感罢了?我想请问家长们。语感是什么知道么?抑扬顿挫么?你为什么不直接去读唐诗宋词?去读《三字经》?
看了下底下很多回答。心突然很寒。一大群完全不懂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的人
其他观点:
看了题目。判断题主起码有“四个没有”:
其一。你父母没有学过《弟子规》;
其二。你父母没有教过你《弟子规》;
其三。你自己没有学过《弟子规》;
其四。你没有教孩子学过《弟子规》。
细想不能怪你。俗话说:不知者不罪。
我在学习《弟子规》上也有“两大遗憾”、“两大幸事”:
“两大遗憾”:
一是小时候没有人教我学《弟子规》。父亲是个教师。却在百里之外教别人的孩子;母亲有工作。白天忙上班。玩上忙家务。顾此失彼了。
二是我没有教女儿背《弟子规》。原因不仅仅是工作太忙。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资料匮乏。
“两大幸事”:
一是本人受到了实践教育。我虽然没能成文成篇的背《弟子规》。却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什么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该想。什么该问。怎么吃。怎么玩。怎么站。怎么坐。怎么睡。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父母都给我灌输了。并且发现问题毫不留情的纠正。
后来。上行下效。我用父母的办法教我女儿。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二是《弟子规》教育在外孙女身上得到彻底落实。这应该归功于女儿、女婿:在外孙女三岁后。他们包括爷爷奶奶就开始教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
当我听到稚嫩的童音朗朗而诵时。我内心非常高兴:“总算教到点子上了。”
我知道。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背的是什么。可记得我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当时也不知所以。随着慢慢长大。不仅懂了。并且时隔五十多年。还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弟子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不妨共同粗浅的了解一二: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
《弟子规》有三大作用:
一、用《弟子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育孩子的句子。比如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有“子不教。父之过”。我们要多把这些语句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育孩子在生活中根据文中的要求去做。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爸爸妈妈的乖孩子。都想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好。所以。《弟子规》中的内容正是他们所希望能做到的。用《弟子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懂事、心胸宽广。学会尊敬长辈与自己的老师。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从家长的反馈中得知很多孩子在家里能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了尊敬父母。这是《弟子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用《弟子规》让学生懂文明礼貌
《弟子规》从书本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教育孩子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做一个儒雅大方的人。与别人交往时。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对待别人要心胸宽广。不可自私自利。要有一颗仁爱的心。
三、用《弟子规》教育孩子如何学习
《弟子规》中有很多教育学生会学习的句子。我们要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教育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弟子规》中还有这样的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这些是教学生读书学习的技巧。意思是说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问同伴、问老师。
浅谈心得体会:
《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对自家弟子的规范教育。
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分为德育和智育两大类。语文、数学、外语等学课当属智育范畴;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情。互相帮助。待人谦虚礼貌。举止言谈得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应该算德育了。
如果人有智商、情商之分。学习文化知识能开发智商;而学习《弟子规》则可以开发人的情商。
学习《弟子规》真有那么重要吗?
讲两个真实小故事:
一个是我的学生。大学毕业生。男孩子。长得很帅。跟着我学习企业管理。人很聪明。智商没得说。一点就通。可在情商上一蹋糊涂:不知道尊重父母。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还不尽他意;对人不懂礼貌。聚餐总把最好吃的端在身边。一人独享;说话主观臆断。不经意中把别人伤害了。我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条条有理。被我细细解说。才能恍然大悟。问他为什么在犯错误。他说从小父母没教过。有时候一天要犯五、六个错。到晚上我一条条指正。不错。改的也快。现在成熟多了。
一个是我外孙女。上面讲了。三岁开始背《弟子规》。女儿、女婿对她教导非常严。没想到学校教育更细致:上小学四年级后。要求她在父亲节为爸爸洗衣服。母亲节时给妈妈做一道菜。要拍照发到同学群里共勉。我们在一起吃饭。她定规矩:我的饭必须由她盛。从五岁开始。每到星期五。给我和老伴打电话问候。都上五年级了。从不间断。我曾表扬她。她非常谦虚:“只要您们开心。我会永远坚持下去。”
《弟子规》不是“所谓的国学经典”。而是货真价实的文化瑰宝。是孩子们情商钥匙。是孩子们德才兼备的助推器。
《弟子规》的教学。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范围。是每一个做父母的神圣使命。学校现在教学生《弟子规》。是在做我们家长未完成的工作。是在拾遗补缺。是在亡羊补牢。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爱我们孩子的人。
我们只能由衷的感谢辛勤付出的园丁。
殷切希望《弟子规》重新回到家庭教育和学堂教育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少年。少年强则家庭后继有人。少年强则中国強。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很有意义。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朋友目前思想单纯。虽然不知道《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意思。等到一定岁数了。意思自然就会懂了。
小朋友现在背这些经典。等岁数大了会经久不忘。所以说不识字能背诵。很有意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239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弟子规,父母,孩子,不懂,的人,国学,两大,是在,也有,看了
没想到大家都对《弟子规》之类的所谓国学经典,被要求小学一年级不识字的小朋友背诵,有意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毫无意义。而且我会非常负责的告诉您。如果您让您孩子学《弟子规》。可不是简简单单变成“妈宝”这么简单。看了下底下很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