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蒋经国和蒋方良的异国婚姻。
众所周知。蒋经国是蒋介石唯一的亲生子。父子二人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力。作为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可谓是“大名鼎鼎”。长期在政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可谓是“默默无闻”。始终都游离于聚光灯之外。
蒋方良(1916年5月——2004年12月)。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白俄罗斯人。她是蒋经国的妻子。为蒋家生育了三子一女。分别是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和三子蒋孝勇。
芬娜出生于叶卡捷琳堡。祖上是沙俄的贵族。不过。在她出生后不久俄国就发生了十月革命。家族也从金字塔的顶端跌落到了底部。丧失了往日的雄风。
青年时期。芬娜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进入位于西伯利亚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很显然。这是一个以男人为主的工厂。她的出现令所有人都为之一亮。很快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
不过。由于贵族的出身使得很多人都对她望而却步。直到同样身处低谷的蒋经国出现。1925年时。蒋经国前往苏联的中山大学留学。但在父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到了苏联的排斥。甚至还被下放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劳动。
某日夜。芬娜在回家路上遭到了醉汉的调戏。恰巧被路遇的蒋经国碰见。遂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不过。身材矮小的蒋经国显然不是苏联醉汉的对手。被对方打得遍体鳞伤。但还是赢得了芳心。
芬娜是个善良的姑娘。经常为蒋经国缝补衣服、改善伙食和打扫卫生;而蒋经国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越来越倾心于芬娜。就这样。两个同样“处江湖之远”的青年人相恋了。
经过两年的恋爱。他俩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征得父亲蒋介石同意后。蒋经国终于迎娶了芬娜。1935年3月15日。蒋经国和芬娜在西伯利亚地区喜结连理。同年底。二人的长子蒋孝文就出生了。
不过。随着蒋介石和苏联关系的渐行渐远。蒋经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就连工厂的工作也没有保住。全家只能依靠芬娜一个人微薄的收入度日。为了改变窘境。蒋经国不断发表攻击父亲蒋介石的文章。甚至还表示愿意断绝父子关系。
1936年底。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停止了“剿共”行径。国共之间出现了重大缓和。准备进行联合抗日。在此背景下。斯大林终于同意蒋经国离境回国。蒋家三口终于离开了西伯利亚并于1937年4月回到了中国。
当时。蒋介石正在老家奉化溪口。他对于儿子曾公然要与自己断绝父子关系显得非常的恼火。不过。在冯玉祥等人的劝说下。他逐渐原谅了儿子当年的无奈之举。
见面时。蒋介石正襟危坐。接受儿子和孙子的跪拜。只有一旁的芬娜彻底懵圈了。呆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心说:“我也得跪拜?”这下。蒋介石不乐意了。怒斥芬娜没教养。蒋经国只得连忙解释。希望父亲不要见怪。看着英俊的混血孙子蒋孝文。蒋介石很快也消气了。
见此情景。蒋经国便请父亲为芬娜起一个中国名字。沉思片刻。蒋介石取“方正贤良”之意。正式给芬娜取名为“方良”。
见完了蒋介石和宋美龄。蒋经国带着妻小一同回到奉化老家的祖宅。去拜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毛福梅。长期孤独无伴的毛氏。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和洋儿媳。难得露出了笑容。热情招待他们一家三口。
毛福梅还提出。虽然儿子和儿媳已经在苏联结婚了。但需要在老家举行一场中式婚礼才算圆满。于是。穿戴凤冠霞帔的蒋方良坐上了八抬大轿。按照中国的礼节补办了一场婚礼。以“方良”的名字嫁入蒋家。从此得名“蒋方良”。
为了培养蒋经国在党内的地位。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江西负责党务工作。在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时。蒋经国身边出现了别的女人。她就是章亚若。甚至于。他还安排章亚若担任了蒋家的家庭教师。教习蒋孝文和蒋孝章英文。
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蒋经国和章亚若还是事发了。凭借温柔贤良和不问世事的秉性。蒋方良已经得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认同。为此。他们痛斥蒋经国伤风败俗。要他立即悬崖勒马。
到了1949年。眼见大陆已经不保。蒋介石安排蒋经国先行前往台湾。协助陈诚站稳脚跟。而蒋方良也跟随丈夫抵达了台湾。想想也是可怜。从寒冷的西伯利亚来到了温暖的南京。再到了炎热的台湾。蒋方良需要不断适应气候的变化。
随着蒋经国一步步被委以重任。他与妻子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少。甚至几天都见不着面。而为了不给丈夫造成任何影响。她除了必要的场合以外。平时都很少公开露面。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看到她这样。就连婆婆宋美龄都说话了:
孩子。你何苦要这样压抑自己?
蒋介石过世后。严家淦虽然成了继任总统。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都掌握在蒋经国的手中。等到1978年他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和蒋方良的交流就更少了。直到1988年过世。
丈夫离世。对蒋方良的打击很大。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在儿孙面前才能难得一笑。不过。她的厄运还没有结束。接踵而至的一连串打击终于击垮了这位老人。
1989年4月14日。长子蒋孝文病逝。享年54岁;1991年7月1日。次子蒋孝武病逝。享年46岁;1996年12月22日。三子蒋孝勇病逝。享年48岁。连续三次。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蒋方良彻底倒下了。有时候对着丈夫、儿子们的遗像一看就是半天。
2004年12月15日。蒋方良因为肺肿瘤而导致了呼吸衰竭。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88岁。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文史不假
其他观点: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婚姻
从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诗说起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番旖旎情事的男主角就是作者卞之琳。女主角就是张充和。卞之琳与张充和是在张的姐夫沈从文家相识的。从那天起。就开始了卞之琳长达半生苦恋。他一封一封的信写给张充和。四处收集的她的文字。将之视如珍宝。这份炽热痴迷的倾慕长达十余年。直到四十五岁卞之琳才黯然结婚。张充和是不喜欢卞之琳的。当别人问及她与卞之琳的苦恋的时候。她回应。“这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我都没有和他恋过。谈不上苦与不苦。”卞之琳给她写的一封封的信。她看了就扔。从未回过。她认为这样态度就已经非常明确了。但卞之琳就是这么执着。苏炜问张充和。你为什么不和卞之琳说清楚呢。张充和说。“他从未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我很喜欢张充和身上的那种“旧派”的学识与气度。这也是她欣赏不了卞之琳的原因。这种“旧派”来自她的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任两广、直隶总督;父亲张武龄颇有才干。母亲也出自陆氏名门。张家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个个美丽聪慧。叶圣陶就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就连汪曾祺都忍不住夸她们“凑成一套四扇屏儿。”大姐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擅长昆曲、诗词。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那段广为流传的“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为她而写。年纪最小的张充和应是四姐妹里最有才华的。当年以国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她国画、诗词、书法、昆曲造诣都很高。书法师从名家沈尹默先生。她最后嫁给了汉学家傅汉思。后来在耶鲁教昆曲和书法。她家里还陈着她结婚时前辈所赠的的名琴“霜钟”。所以。这样心性教养的女子。是看不上卞之琳的。她认为卞之琳的诗“缺乏深度”。而人又“太爱卖弄”。张充和先生七十岁的时候写过一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其他观点:
民国。这是新旧掺杂、中西碰撞的时代。是中国婚姻家庭由旧到新的转型期,正是这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婚恋形态:旧式婚姻、半新半旧式婚姻、自由婚姻、跨国婚姻和非婚同居。对于被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国男人和女人来说,他们的跨国婚恋史。也是一部浓缩的民国历史记忆。
这些爱情故事或者定型于民国。或者主要的历程在于民国。都在那个时代上演了乱世大爱的精彩一幕。这些跨国婚恋如消失的迷雾一般。让我们叹为观止。
一、周作人与日本妻子羽太信子--迷一般的婚姻
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周作人是最富悲剧性的人物了。提起他的跨国婚姻。也是见仁见智。周作人的日本太太叫羽太信子。但他与羽太信子的相识、相恋与结合的内幕。他本人极少提及。所以鲜为人知。周作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偏偏从1906年到1911年这6年间没有日记──而他与羽太信子正是1909年在东京结婚的。
当年周作人是与兄长鲁迅一起留学日本的。得知周作人将要与羽太信子结婚的消息后。鲁迅和他们的母亲鲁瑞默默应允了。谁能想到:正是因为羽太信子的原因。导致日后鲁迅与周作人这对中国文坛的两位名人兄弟终生视同陌路。
二、蒋经国和蒋方良夫妇--一个王朝的背影
1925年。苏联在莫斯科创办中山大学。招收中国学生。首批赴苏的300名优秀青年中。就有蒋介石15岁的儿子蒋经国。蒋经国在苏联化名尼古拉·伊利札洛夫。他学习刻苦、为人正直。颇受大家欢迎。毕业后。蒋经国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后升为副厂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蒋经国扮演了一回英雄救美。因此结识了刚从技术学校毕业的17岁女工芬娜。天生丽质的芬娜是白俄罗斯人。父母为沙俄贵族。在厂里芬娜受到蒋经国悉心关照。两颗年轻的心终于擦出爱情火花。1935年。25岁的蒋经国与18岁的芬娜走进婚姻殿堂。
1936年底蒋经国终于获准返回祖国。蒋经国带着改名为蒋方良的苏联妻子到杭州拜见父亲蒋介石和宋美龄。蒋方良与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住在一起。她为人低调。像一个传统的中国妇女。2004年12月。90高龄的蒋方良在台北去世。
三、蒋百里和左梅 -- 一个日本姑娘的坚韧
1914年冬日的一天。一艘日本轮船缓缓驶入天津塘沽口。佐藤屋登再度来到中国。此后。她再也没有回日本。蒋百里委托一个朋友作媒人。到码头迎护佐藤屋登姑娘。随后两人在天津德国饭店举行婚礼。因蒋百里生平最爱梅花。 因而为妻子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左梅。这一年。蒋百里32岁。左梅24岁。结婚23年后。蒋百里发表了他的著名军事著作《国防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梅带着她与蒋百里的五个孩子一起加入了抗战的行列。为抗战捐款。并亲赴前线为中国伤兵提供治疗服务。她晚年时曾讲:这样做。因为她认为当时中国的战斗是正义的。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因心脏病突发在广西宜山病逝。逝年56岁。1978年。左梅病逝。享年88岁。骨灰与蒋百里的灵柩一起合葬在杭州南山公墓。
四、韦莲司与胡适--深情五十年
翻阅胡适日记。在一九一四年六月十八日第一次出现韦莲司的名字。两人并同去教堂观摩西方婚礼。十月二十日在湖滨同游三小时。并在韦家晚餐。十月二十四日从纽约归来的韦莲司。告诉胡适说曼托罗波力坦美术馆有中国的绘画。而后两人在月光下散步。在这之后。两人陆续有书信往来。涉及文学与艺术、思想与哲学。韦莲司生前保存了胡适寄给她的大量书信。一九六五年她将这批她亲手整理的信件分批寄赠给江冬秀。目前存于台北胡适纪念馆。两人深情五十年的陈迹残影。后人可在信件中读到。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九日。胡适在纽约旧地重游。他好生感慨。并写下一首感伤的诗篇:
四百里的赫贞江。从容的流下纽约湾。
恰像我的少年岁月。一去了永不回还。
这江上曾有我的诗。我的梦。我的工作。我的爱。
毁灭了的似绿水长流。留住了的似青山还在。
五、邵洵美与项美丽——向不老民国“致青春”
邵洵美。鲁迅笔下的风流倜傥的破落才子。中英文俱佳。有着骄人的旧家背景和文坛地位。除了写作。也是翻译家和出版家。当时的上海颇有这样一些文人。项美丽的英文名字是艾米丽·哈恩(Emily·Hahn)。她在上海文坛的传奇。自她跟邵洵美的恋情始。
项美丽是一个美国才女。知名作家。一生为最著名的美国文学杂志《纽约客》写作。项美丽少年成名。很早就为《纽约客》激赏。其时她正值韶龄。却已遍历北美、欧陆。并到非洲去探访过土著人部落。 那时候。一个少女能去非洲可不是闹着玩的。仅举这一例即可知项美丽性格的超前和不羁。她就这么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上海。搅起了一天风雨。而项美丽在上海最有传奇性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绝妙的美国才女。甘愿自沉为邵洵美之妾。居然还在律师处认真办过结婚手续。并跟与邵洵美一样出身贵胄之家的夫人盛佩玉一道。到乡下去过他齐人的日子。这个上海传奇。那时填充过不少上海落魄文人的白日梦和饭后谈资。
项美丽是多面手。她一生写作题材非常广泛。从女权主义到非洲风情。从动物学到当年上海文坛;从传记文学、冒险小说到幽默小品、政论、散文、诗歌;甚至菜谱、儿童文学等等无所不包。晚年。项美丽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回忆。影响颇广。
她笔下的中国充满诗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242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蒋经国,蒋介石,中国,苏联,胡适,百里,西伯利亚,乌拉尔,两人,卞之琳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有哪些跨国婚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蒋经国和蒋方良的异国婚姻。 众所周知。蒋经国是蒋介石唯一的亲生子。父子二人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