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抗战期间最猛的“团”是税警总团。宋子文的私军。建成时下属五个团。加总团直属部队。相当于六个团。团的编制相当庞大。每班有士兵十四人。每班配备轻机枪一挺。六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每连共计252人。相当于甲级正规军两个连。一营辖四连。另配六零炮两门。团统辖三营。另配特种兵连七个。每团战斗兵员共5000余人。总团部直辖特务营、高炮营、炮兵营、通讯营等七个营。整个总团拥有兵力三万余人。当然这个“团”不能叫真的团。
原计划整理的德械师实际中央教导总队团级编制:
团直属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通信连、输送连各1个。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9挺轻机枪)、1个重机枪连(6挺重机枪)、1个迫击炮排(2门82毫米迫击炮)
德械部队团一级应当包括: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6门82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嗯真要是做到一个班一挺轻机枪。那你信么?
抗战结束后的整编师编制实际上是把军剔除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加入特种部队(广义。-炮兵装甲兵什么的)然后缩编为加强师的设计。实际上就当时中国部队的通信指挥能力以及弹药补给能力。可能第一波看起来打的挺猛。长久来看其实挺扯淡的。就跟阿三各处买装备一个性质。
当年被俘的七十四师某团长所列全师清单。扣除掉重武器。然后按照两旅四团制折合一下可以猜想其装备水平。(47年前整编旅下只有两个团和一个架子团。相当于两个团用三个团的装备。)当然这是抗战后的编制。不过也可以反推一下国民党中央军精锐在抗战末期的团一级装备。
李云龙独立团还记得开场怎么说的么?
打坂田联队的时候(第一集)楚云飞评价新一团(李云龙老部队)。而新一团的装备可以和独立团对比。毕竟都是这个好打秋风的李云龙带领的。
李家镇兵变李云龙打秋风。358团1营作为加强营兵力将近两千人。顶的上八路早期四个团(新四军编制小。很多团只有五六百人。八路军也一样。)而且楚云飞要装备的时候也提到有轻重武器。这一次打秋风是李云龙扩编的重要武器来远。
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李云龙手下主力按照张大彪一个营两千人计算应该是有七千多人。加上县大队区小队上万人。这也是后来扩充为师的资本。意大利炮没啥可说的历史上没有。按照当时李云龙的装备。精锐化一个团两千来人的能力还是有的。但是关键是这些武器分散在七八千人手里。这就不一样了。火力密度大幅降低。
不过实际上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师少旅多。一方面是为了迷惑国民党。同时也是考虑到部队人数、装备叫师普遍欠点意思。所以考虑现实因素。李云龙独立团鼎盛时期也就是个国民党二线日械师还次的水平。毕竟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时期最富的四野主力的38、39、40、42军还没有全面换装统一装备。
其他观点:
就从影片里描写打平安全团也只有一门步兵炮的情况来看。是属于游击队化的正规军水准。基本就和国军军阀的普通部队持平。仍旧缺乏最基本的重机枪以上的支援火力。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很多全部由新兵组成的新部队差不多就这个水平。因为那时候火炮被损毁太多。老部队都补充不足。更不要说新部队了。如果不是李云龙的部队很多都是老兵带起来的。有核心种子在。其实这样的部队基本上除了用人头阻挡敌人的进攻外。是不具备最基本的攻坚能力的。事实也是。我军抗战期间在敌后一般也很少集中军力进攻县城及以上敌军守卫的据点。因为缺乏火力伤亡会很恐怖。所获却不一定太多。
其他观点:
八路军第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场时。并非全师13000人全部出动。而是师部率第386旅全部(771团、772团)、第385旅之第769团到达山西前线。第385旅旅部及所属第770团留守陕甘宁。也就是说。第129师实际是以三个主力团和一个师属教导团共四个团约计9367人为基干兵力的。据该师1937年10月的一线部队武器装备统计报告。拥有多少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呢?
共有重机枪29挺和轻机枪93挺。以及步枪3412支和迫击炮6门。简单分摊到四个作战团的头上。可以得出结论。八路军第一期投入作战的部队。每个主力团平均装备步枪800余支、轻机枪20余挺、重机枪6到8挺。迫击炮则基本为零了。这里需要说明几点军事常识。第一是要考虑师、旅直属队的武器数量。不可能全部摊入作战部队。第二。仅有6门迫击炮就没有必要一个团配发一、两门了。应该集中起来组建炮连。
历史事实是。第129师最初的师直属部队包括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所以各团步机枪数量前述的分摊都有点多。另外炮兵营的建制也显然是偏大了。不管怎么说吧。大体上每个主力团2000余人(从留守团的兵力可以计算出来)。装备步枪800支、轻机枪20挺和重机枪6挺左右。
虽然《亮剑》里386旅独立团的番号肯定是不准确的。但是可以视为八路军第二期扩建团的代表性队伍。这与是不是剧情不发生关系。因为新一团等部队确实是该旅在1938年初组建起来的。李云龙所部的装备水平也是经历过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说明。
第一阶段。以李家坡战斗为时间点(1940年前后)。也就是李云龙刚刚接手孔捷的独立团不久。在战斗动员和部署中。李云龙说的比较清楚:全团1000多人。其中担任突击队的一营360人。张大彪率领他们集中全团的20挺轻机枪冲在前面。这就是该团当时的武器装备状态。应该说。此时独立团的装备水平。略弱于八路军第一批主力团。主要是重机枪一项薄弱。
第二阶段。以反扫荡独立团突围为时间点(1942年前后)。经过李云龙的苦心经营。独立团除了步机枪外。扩建了一个骑兵连。拥有了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以及拥有数门迫击炮的炮兵连。那么那么大扫荡中。独立团的战损了多少呢?剧中有交代“部队伤亡过半。只剩500余人。营连排干部牺牲了20多人。就连二营长沈泉和三营长王怀保也牺牲了”。
也就是说。独立团的总兵力在扫荡前大致在1500人上下。以其当时的部队建制和武器数量明细。装备水平已经跟八路军第一批主力团基本持平。属于发展比较好的第二批主力团。至于第三阶段。拥兵7000多人的独立团就不需要讨论了。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因为李云龙的部队已经干脆不是一个团级建制了。轻重机枪迫击炮小意思。甚至还拥有了山炮。
那么同一时期其他抗日军队的装备水平如何呢?以中央军最精锐的“调整师”为例。轻机枪装备到班。意味着每个团不低于30挺;重机枪装备到营(六挺)。代表着每个团不低于18挺;迫击炮连(六门)和小炮连(机关炮六门)装备到团。所以调整师一个团的重武器配置。已经超过了八路军129师全部。
再以杂牌的第59军第38师第114团为例。也就是西北军余脉张自忠的队伍。该团每营装备轻机枪9挺。重机枪4挺和迫击炮2门。算起来全团亦有轻机枪27挺左右、重机枪12挺左右以及迫击炮6门。虽不及调整师。也远远超过八路军第一批主力团的装备水平。在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中。武器装备水平如果分档的话。中央军调整师和东北军肯定为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应该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和龙云的滇军(我们不是讨论战斗力啊)。前者有太原兵工厂的源源补充。后者有大批购买的法式武器。第三梯队大约是西北军和桂军。其中桂军武器主要是外购。来源比较杂。不仅有从国外进口的。还有从阎锡山那里买来的。第四梯队则为湘军、粤军、鄂军等中央旁系部队。因为没有独立的采购能力。基本是嫡系分配完了才轮到他们。最后的第五梯队。应该是川军。
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处在什么位置呢?其实一目了然。应该跟第四梯队差不许多。当然也就容易推断出独立团两大阶段的水平状态。但是八路军的弹药配备和补充能力还有相当差距。中央旁系队伍至少也能分配和补充一定弹药。而八路军完全要靠战斗缴获和微量的自产。
在这一层面上。八路军甚至不如川军。像1938年台儿庄会战期间的川军王铭章师。虽然装备简陋。但第五战区给补充的弹药数量还是很可观的。一次补了子弹20万发和手榴弹3万枚。至于其他单兵装备和粮秣。八路军完全得依靠自力更生了。
所以啊。别被电视剧的演绎误导了。即便是八路军装备最好的部队。在1944年之前(这个时间点是以大反攻为界的。八路军在这个阶段以后缴获颇多。装备得到很大改善)的装备水平处在全国的倒数第二。而弹药和辎重补充的水平。则居全国最末。这也诠释了八路军作战为什么是艰苦卓绝!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298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迫击炮,装备,独立团,部队,重机枪,轻机枪,八路,水平,主力,梯队
没想到大家都对《亮剑》中独立团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中国军队中属于什么水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抗战期间最猛的“团”是税警总团。宋子文的私军。建成时下属五个团。加总团直属部队。相当于六个团。团的编制相当庞大。每班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