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军队中的军曹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他能指挥一个炮楼?
原创

日军军队中的军曹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他能指挥一个炮楼?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俩问题。首先小编说一说军曹的事。然后再聊一聊炮楼的问题。

咋说呢?日本军队的编制体系。他和一般的国家是不一样的。让人看着特别的费劲。别扭。

对比一下您就明白了。一般的国家军队编制都是。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等。都是按照这套体系走的。不管是谁看一目了然。都明白是那个级别的。

回头您看看日本军队的编制。看一眼就感觉这编制有点乱套的样子。脑仁疼。什么曹长。军曹。大佐。中佐等等。看着看着就有点迷糊。

别的不说。有时候翻看历史资料的时候。您看到这种日本人的体系称呼。您还得感觉一下他这编制。对应一般国家军队的那个职务。然后才能仔细地看。平白无故脑子里头就得多一道手续。

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就要问:“这是为什么呢?日本人咋就弄了这么一套体系呢?”

其实也简单。这种另辟途径自己搞一套编制名称。其实就是为了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

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要乐了。

其实您也别乐。真是这样的。历史上。日本军队为了对他们军队的保密。那是用尽了办法。

比如给同一支军队起不同的番号。那都是常有的事。常规操作。

说个事您就明白了。

一般的国家。给自己部队番号就一个。按照数字顺序编就成。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这是一支英雄部队。战功赫赫。那么就会颁发一个名字来命名部队。比如红旗部队。英雄部队等等。

可到了日军编制中。他不一样了。

哪怕是一般的部队。他也会给同一支部队。起一大堆的名字。

举例说明。

就拿日军罪恶滔天的第五师团为例。正规一点的话这支部队应该叫第五师团。不正规一点他以师团长的名字命名。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叫板垣师团的叫法。注意师团长如果换人了这名字就得跟着换。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吗?不!他还以地名给师团起名字。所以第五师团也叫广岛师团。

当然后来也有结合着叫广岛第五师团。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后期日本人招兵太多。同一个地方出去的有好几支部队。所以用地方命名会出毛病。

好了。接着说事。那么一支部队已经有了三个名字。能起到混淆视听吗?

我们感觉这已经够多了。但日本人认为这显然不够。所以这个第五师团还叫鲤师团。

乱不乱?何止是乱啊!就连日本人自己有时候都搞糊涂了。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日本军队和我们作战的时候。被打死的军官那也是经常性的。有时候一连几天前后脚能打死好几个。

比如前脚有一个中队的中队长叫井田。那么这个中队叫井田中队。结果井田被打死了。

后脚上来一个叫吉田的。这个中队立马就被叫成了吉田中队。这位吉田屁股没坐稳当呢?又被打死了。

再上来一位叫福田的。这中队又叫成了福田中队。

您看看。乱不乱?短时间内更换的名字多了。下边的士兵也蒙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支部队该叫啥了。

他们自己有时候都会弄糊涂了。就更加不用说其他人了。

所以日本人给军队弄了这么一套。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保密的作用。

这是日本人给他们的编制起名字的一个原因。接着说军曹的事情。

军曹算起来是士官。在日本军队的编制中士官有三类。分别是伍长。军曹。曹长。这三个位置对应的军衔分别是下士。中士和上士。

对应的职务分别是。伍长是班里头的小组组长。军曹对应的是班长。曹长对应的是副排长。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那么曹长为嘛不是排长呢?

首先在日本人的军队体系中。曹长不是军官。仅仅是士官。排长这个职务在日本军队的编制中。已经是最低的军官职务了。

所以曹长是不能胜任排长的。不够格。军衔不匹配。

这么和您说吧。在日军中。普通士兵依靠军功的积累。顶天了也就到曹长这里。算是他们的天花板。这辈子都跨不出去。

想要得到军官的职务。就只有一条途径。

按照日本军队的规矩。这就必须是从日军的军校体系中出来的军校生。这才能担当军官。哪怕是最低级的军官也必须是军校生才成。

您比方说从日本陆军幼年学校的毕业生。到了日本部队就给一个上等兵。锻炼一下。成绩不错。三个月后。再给个伍长适应适应。看着还成。再来三个月给个曹长当当。

有了这层资历。半年就过去了。哎。这就可以上日本士官学校。打这个学校一毕业。这就是尉官。最低给个小队长当当。这个小队长对应的是排长的位置。

那么不想继续学下去。从士官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到了大佐这个位置就顶天了。天花板就到了。爬不上去了。

如果还有野心。还想继续爬的话。这就得进入到日本的陆军大学学习才成。

想要进这所大学学习。还得具备几个条件。缺一个都不成。

首先必须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接着还得在部队锻炼。跟着得到联队长的推荐信。这才有资格进去学习。

当然有资格并不意味着能进去上学。被刷下来很正常。

如果被刷下来了。等着第二年再得到联队长的推荐信。再去好了。

再说另外一条路。

如果是普通的高中毕业。进入到日本军队。一进去就会给个一等兵(比日本陆军幼年学校低)。这就得锻炼半年。弄个上等兵。三个月后来个伍长。再三个月这才是军曹。回头就能进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当然了。如果不想去。那么顶天就到了曹长的位置了。给尉官做一个助理。往上走?别想了。日本是一个制度和等级相当森严的国家。不会留着缝隙给他钻的。

说个事您就明白了。

当年衡阳保卫战打得相当惨烈。打了四十七天。我军伤亡一万多人。日军被打死了两万多人。伤了六万多人。

其中日军一个113联队作为主攻进攻衡阳外边一个几十米的小山包。打了五天。就被击毙了五个大队长。您要知道这支部队才三个大队。

您都不知道。这支113联队第一次进攻就被击毙了两个大队长。五个中队长。

打到最后。113联队的联队长黑濑都快抑郁了。因为最后他手下的这个联队已经不到五百人了。您要知道一开头的时候。这支部队可是有三千八百五十人的。

当然不是这支部队太弱。而是他们遇到的对手太强了。

113联队算是日军的一支精锐部队。

就这么一支部队。被我军打得就剩下五个军官了。这个黑濑在战场上都升级到了少将。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113联队下边的什么伍长。军曹。曹长就都开始接受原本尉官应该干的活。

战斗结束之后。兵员很快就补充上来了。而这些在战场上被提拔起来的军曹。伍长。曹长什么的。他们原来干什么。就继续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干什么。尉官以上的职务都得退出来。让委派过来的人替代。

所以说。日本军队的等级是相当森严的。他的军官体系都必须是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才成。而且学校毕业还得分等级。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出来的。做到大佐这就顶天了。

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出来的。这半只脚就已经是将官了。甚至大有可能进入到日军高级指挥圈里头任职了。

当然了。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人的战线拉得也长。最终那些个从士官学校毕业出来的。也就能突破大佐这个位置了。但也仅仅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的。

别的不说。当年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的司令官有几十个。但不是陆军大学出来的司令官就几个。

这就是当时日本军队的一个体系现象。

接着说日本人的军曹。

那么这么一通叙述下来。其实您也有了一个感觉了。曹长这个位置很低。但这个位置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预备军官的位置。

也就是说。他很重要。算是日本军队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好了。有了这个印象。那么接着我们说炮楼的事情就方便多了。

话说。日军全面侵华之后。打到武汉这里。他就已经打不动了。

后来三次攻打长沙。都是强撑着打的。别的不说兵力就少得可怜。

第一次日本攻打长沙的时候。还有十万人。结果打败了。日本人怒了。详细谋划一番。就又来了一个二打长沙。这次准备了十二万。结果同样被打败了。

等到第三次攻打长沙的时候。日本人的兵力已经下降到了六万。被砍掉一半。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日本人的兵力开始捉襟见肘了。兵力短缺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还想着在太平洋上和美国人较量较量。争取搞到更多的石油和其他的战略物资。期待能把战争给维持下去。

那么这个时候。中国战场上。日本人只能维持一个将沦陷区维持起来的样子。

当然这个维持。在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中国战场的日本兵都远远大于太平洋上的日本兵。

主要的原因。日本人占领的区域。一直就有八路军在活动。日本人害怕抽走的兵力太多。被反攻了。

而中国的土地大得很啊。在华北这一块。日本人的兵力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

说个数据您就明白了。

整个日本华北方面军。他管辖的区域足足有八十万平方公里。绝对够大的。

回头看看他的军队有多少?他的军队只有九个师团。外加四个混成旅团。一共是二十四万五千多人。

您一看这部队人数。挺多的吗?这比攻打长沙的部队都多呀?有啥问题呢?

有啥问题?把这二十四万五千多人。撒到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看看还有多少人?

每一平方公里连半个人都摊不到。

这也就算了。兵力不足。机动力量来凑也成。

但华北日军他们的汽车也就八千多辆。这还保不齐哪天就被八路军给炸掉一些。骡马也不多五万两千多头。

就这机动力量。怎么也摊不开的。

所以在1941年的时候。西尾寿造作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就开始吐苦水。总之一条就是兵力不够。赶紧派兵过来。不然就没法维持了。

西尾寿造给出一个数据。他们一个师团就要控制二百多个据点。

小据点就不说了。其中大据点。不可能放几个或者十几个日本兵。毕竟要联动起来。万一那个地方被攻击了。还能纠集起活动兵力进行防御的。

这也就算了。区域中还有县城。县城也得驻扎军队。少了还不成。

这么一算下来。一个据点开进去一个小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摊开来。这么一算。一个炮楼驻扎进去一个分队。也就是对应班的编制。十来个人。

那么曹长显然就是这个位置合适的人选。毕竟曹长对应的就是班长。

当然了。也有不太重要的小炮楼。会派一个伍长过去。甚至是几个日军过去。

这些部队布置过去之后。再召集一些个伪军进行维持。这么一个炮楼的守卫就齐了。

其实到了后来。这些个炮楼被八路军拔的多了。有些个炮楼压根就没有日本人。都是伪军在守着。

所以当时驻扎在炮楼里头的日军。有伍长。曹长。军曹。甚至于上等兵来主持局面。

至于尉官这一级别的。分队长。队长之类的都驻守在大据点中了。

那么题主说的。军曹指挥一个炮楼。其实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虽然这就是一个士官。对应中士。但在日本哪哪都缺人的局面。也就只能凑活凑活着用就完事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其他观点:

1941年初。侵华日军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在南京召开“年会”。总结和检讨各战区的军事形势。所辖各方面军、军的司令官和参谋长都来参加。会上华北方面军(亦称北支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大吐苦水。声称本部兵力太少。根本无法应付华北日益壮大的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更无力对中条山防区国民党第一战区的两个集团军采取攻势。说来说去一句话。要求增兵。西尾即将奉调回国。便随口承诺从华中调拨两个师团加强华北。

(多田骏)

当时的华北被视为日军作战的后方。日寇华北方面军的辖区包括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亿左右的人口。而方面军兵力在1941年约为9个师团、4个混成旅团共245000人。 拥有马匹52000头。重炮740门和汽车8000辆。表面看起来总数要超过在华日军的任何一个兵团(不含关东军)。而实际上兵力密度是最稀薄的。每平方公里只能摊到0.37人。驻扎的武汉地区第11军的兵力密度是它的9倍。

因此。多田骏陈述的倒也符合事实。华北日军的一个师团至少要分布在200个左右的据点。作为战略后方。华北方面军序列几乎没有甲种师团。几乎都是第36、第37、第65师团这样的警备师团。作战部队是三个联队9个步兵大队36个中队。用来守备200个据点的话。平均一个据点一个小队都做不到。何况据点还有大小之分。日军必须在大的据点保有一定的机动兵力。通常情况下。县城才驻有一个中队的日军。交通沿线的一个炮楼驻扎一个班(分队)是常有的事情。

(日本军曹)

之前曾经有过专答。二战日本军队的“军曹”不是军官而是“士官”。属于“职业士兵”范畴。其军中地位和作战能力要高于征招来的“普通士兵”。士官军衔则分为三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和伍长(下士)。日军的小队长基本都是少尉衔的军官。而小队副可以由曹长和军曹担任。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分队”的分队长一般是由军曹担任。这也是军曹的标配职务。如果是只有一个炮楼的小型据点。根本没有军官的存在。担任分队长职务的军曹可不就是老大嘛。

但是。这个炮楼可未必只有该分队的13个鬼子兵和一挺歪把子、七八支三八大盖。别忘记华北的伪军也是数量庞大的。不仅有被称为“皇协军”的10多万华北治安军。华北日军还在各地组建地方性质的警备队和警察队。总数甚至超过了华北伪政府的正规治安军。多田骏滚蛋冈村宁次到任后。日军大肆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加之部分国民党军队投敌。使华北各类伪军的总数达到峰值。抗日形势急剧恶化。

冈村宁次采取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利用交通线连接成网状的封锁线。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压缩和封锁的主要手段。仅冀中地区沿交通线修建的据点或炮楼就多达500余个。平均每10公里就有一个。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冈村宁次采用了日伪军混驻的办法。小型据点或炮楼的标配是:一个分队的日军和一个排(小队)的伪军。

据点里伪军的排长或者小队长虽然是军官。但他们却是奴才。真正说了算的是日本鬼子。因此日军的分队长才是据点的头目。由此造成了日寇曹长和军曹指挥伪军少尉甚至中尉的奇葩情况。手下指挥的人数可以达到好几十。

这些日伪军不时下乡抢粮抓丁。华北民众遭受了巨大苦难。而缺乏攻坚火炮的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每攻克一座炮楼和一个据点。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

需要指出的是。如题所问的情况只存在于抗战时期的华北地区。在华东和华中等主要交战区省份侵华日军是不敢这么干的。国民党正规军不乏平射炮等武器。孤零零一个炮楼和几十个鬼子伪军简直就是送人头了。况且。伪军有个共性。他们不大愿意跟国军作战。因此大部分伪军都成为维持治安和驻守炮楼的“棺材兵”。

其他观点:

军曹是日本军中中的一个基层官价。好多人对这里的“曹”很陌生。觉得是东洋货。

曹在汉代是行政部门的一级。相当于今天的部。唐朝后期军中也有“军曹”官阶。曹作为官阶或者行政部门在汉以后时断时续。到了明清时代还有曹的设置。曹的负责人叫“部曹”。他是各部的直属单位。部曹有点类似今天各部的处级干部。

后来曹作为官阶。在中国早就不用了。而日本还情有独钟。可见日本人是多么顽固。

所以到了二战时期。军曹就成了日本一家独有的官阶了。但这个军曹的官是个小芝麻官。日军的军曹相当于德国的中士。而军曹的上边是曹长。相当于上士。军曹的下边管着伍长。伍长直接管着小兵。伍长管着几个士兵。就相当于我们的组长。一个军曹管着三、四个伍长。2、30号人相当于班长。

军曹往上就是曹长。相当于我们的排长。再往上就依次是少尉、中尉和大尉。

第二级:大佐(联队长、师团参谋长)、中佐(大队长)和少佐(大队长)。

第三级:大尉(中队长)、中尉(副队)、少尉{小队长}。

第四级:曹长、军曹、伍长。分队长。副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本军的基层组织的人数即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就像日本的师团一样也在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这里就不分别表述了。

总之。军曹在日军中的职务和中国军队的班长大体相当。一个大点的日本“班”即小队。相当于我们一个排。军曹这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排长。

日本士兵的文化素质相比其它国家的军队来说非常高。日军的大尉、中尉和少尉不少都是士官学校毕业。日本的军曹也都是至少初中以上学历。接受过三个月以上的军事培训。掌握基本的军事常识。才能具备军曹的资格。

不过也有个别情况下。军曹阵亡。职务不能空缺。临时接替的士兵有没有那样的素养就很难说了。

至于日军中的航空兵。炮兵和坦克部队的军曹。要求必须是士官学校毕业。参加过5个月以上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拉练。通过体能和专业技能考试才能担任军曹。

说到军曹。想起两个关于军曹的故事:

二战后期。不可一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痛揍。失去战略物资和后勤保障的日军在强大的美军炮火打击下抱头鼠窜。

还有一个日本军曹在马来西亚待的时间更久。达到29年。这个日本军曹叫桥本。自己带的兵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几个人。他们为了活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参加了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跟英国人打游击。

叫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当地游击队还是华人武装。桥本后来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到1972年记者采访时才发现了这个日本军曹。他的战友都不在人世。就剩下了他一个。但他不愿意回国。要跟着华人游击队战斗到胜利。看到这里。我们在痛恨日本法西斯的同时。也不能不佩服这些日本军曹作为军人的顽强精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0:47

    日本,日军,师团,炮楼,日本人,华北,据点,士官,伪军,部队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0:47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军军队中的军曹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他能指挥一个炮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0:47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俩问题。首先小编说一说军曹的事。然后再聊一聊炮楼的问题。咋说呢?日本军队的编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