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百度君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你第一个答案: 白石道人姜夔的词作《暗香》。
那么下面借之口谈点自己对后一个问题的看法。按惯例先把这首词搬运过来:
《暗香》 宋·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似乎没有哪一种花有此殊荣。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绝。在卷帙浩繁的咏梅之作中。姜夔的《暗香》、《疏影》以其高超的技巧、精致的韵律“独树一帜”。被南宋词人张炎誉之为词中咏梅词作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显而易见。这两首自度曲的咏梅之作的词牌化自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其实自从这两句咏梅之诗联横空出世。暗香和疏影就此成了梅花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林逋的这两句诗才是当仁不让的空前绝后的咏梅诗词的标准。借用“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之论。姜夔这两首咏梅词作应属“二流企业做品牌”之类。但“且征新声”这种开创性的“微创新”使其在“品牌”之作中旗开得胜并一举独占鳌头。被誉为咏梅词绝唱亦不为过。下面单说这首《暗香》。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值得称道:
通过“时空隧道”来回穿梭。站在过去和现在两个视角去状摹梅花这一作为“背景”的物象。以“梦想照进现实”式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情景交融的不同画面感。在短短的篇幅中呈现出莫大的格局和空间。
上阙由“旧时”到“而今”。下阙由“正寂寂”到“长忆”。这种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来回自如的切换。不经意间。热闹与孤寂、悲伤与欢乐的强烈对比的四个画面片段跃然纸上。梅花似乎在其中只是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精心布局。赋予了词作一种画面空灵但情感饱满的绝妙的错落有致的感觉。并由此整体上提升了整首词作意蕴。隐隐中有一种“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韵味。与佛家所言的“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的妙境差可比拟。这是这首词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这样手法在短短的词章中反复运用的确难度不小。但此词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显得生搬硬套。实乃难能可贵。一举使这首词作整体艺术格调“更上一层楼”。让众多同类作品难以望其项背。仅此一点。“绝唱”之誉也并非言过其实。更何况此作乃自创新曲。所以从整体上看这首词“华而又实”。从抒发个人情感的角度来看。尽管只是“小情小调”的“小我”之作。但以其精妙婉约的风格还是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各种意向和各种色调的铺陈。行文过渡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于平凡中见奇崛。以梅花为主线。暗扣作者对自身身世浮沉的感慨感悟和感触。其“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但又“相依相存”的写法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通过梅花的“香冷”衬托出个人情感上的“凄清”。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这首词中所写道的“月色”、“玉人”、“竹外疏花”、“夜雪初积”等各种意向在写梅的诗词中屡见不鲜。比如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一句似乎更有韵致。但这首词中的借用典故来转折的这句“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堪称“神龙摆尾”之妙着。顺势而为过渡到“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不动声色。此时的“瑶席”这种欢快氛围被“竹外疏花”那种“香冷”不合时宜地所侵袭。故词人用“但怪得”这句嗔怪的口气。这样的一着“明贬实褒”的笔法的运用很好地把词人的心绪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下阙中“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以及“西湖寒碧”这几句。无论是翠绿(酒杯)、红色(梅花)、寒碧(湖水)哪种颜色“唱主角”。色调的冷暖与否只是一种表象。到最后总是通过“易泣”、“无言”等冷冷的笔触将之“点化”为凄清冷峻的情绪“挑大梁”。所谓“境由心造”。这首词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奇妙的和谐”。与词人此刻的心绪是相通且密不可分的。写梅记事看起来着笔颇多。但“尽得风流”处还是字里行间依稀可见的词人自身的心境和心情表达。这才是这首词的“重中之重”的“焦点”之所在。
其他观点:
宋代骚人酷爱梅竹。白石咏梅之什颇多。《暗香》、《疏影》尤为有名。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白石先锋
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夔当时便名重天下。但多次应试都未能考中进士。一生漂泊江湖。郁郁而终。
他被论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姜夔小辛弃疾十四岁。辛弃疾对他也很欣赏:\"深服其长短句\"。颇负盛名的《扬州慢》是对扬州城在被金主完颜亮南侵洗劫之后的无限悲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何其悲。何其痛。
而后。姜夔拜访父亲故人萧德藻。萧德藻在当时是和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诗人。对姜夔的《扬州慢》颇为赏识。杨万里对姜夔的词称赏不置。曾作诗勉励:\"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意思是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位老一辈诗人之后。年轻人之中谁能担起重任呢?就要数张鎡(卜居南湖)和姜夔你们两位啦。\"
2.小红低唱
经杨万里推荐。姜夔去到苏州拜访退居石湖的范成大。范成大对其一见如故。称其翰墨人品有如魏晋风流。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绍熙二年冬。姜夔到范成大家踏雪寻梅。一住就是个把月。临别之日。对姜夔音乐才能极为推崇的范成大请他度新曲以咏此梅。留作记念。于是取材于\"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制出《暗香》《疏影》两首新词牌。范成大拿着词谱反复哼唱把玩。又叫来最擅歌舞的家伎小红配以乐器来了一段正式演出。音节和谐婉转美妙之极。
3.笛中梅花
诗中咏梅的林逋。词中赋梅的姜夔。何以得到张炎的最高评价?脍炙人口的《卜算子 咏梅》何以居于前者之下?
个中深意不难品味。
林逋诗题中的\"山园\"。就是林逋在西湖孤山上自己种的梅园。他隐居在这个冷清寂寞而美不胜收的地方。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终身没有出来做官。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便由此而来。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而彼时的姜夔——时年37。在范成大居处。人生早已过而立之年。却只身一人。四处游历。词中清香幽冷的梅。寄托着作者无尽的情思。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何逊而今渐老\"。笔锋陡转。境界一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却没有当年的辞采和文笔。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而今。他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约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他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竟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他的卧席。
花木虽无知。却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
词的下阕。写折梅寄远。无法传达。红花无言。深念玉人。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一枝梅花。寄给那久别的玉人。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场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玉人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树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花又一片片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西湖孤山的红梅。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又似通人情。寄香冷入瑶席。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
姜夔的词具有清刚幽冷之境。和梅花合而为一。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堪称佳作。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一个读书人。坐在轻舟。吹着洞箫。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美女。正低低地唱着歌。那动人的吴侬软语。回旋在轻烟中。两岸的梅花。袭来阵阵暗香……这组画面。是姜夔为自己写照。
其他观点: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一.引文作者
姜夔。有才华而失意。清贫而自守。漂泊不止又追求超凡脱俗。其词意不出其性情。其咏梅代表作为《暗香》《疏影》。题中句子出自《暗香》。辞前有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二.《词源》及其对本词的评价
《词源》为南宋张炎所著。就是一本词论。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部分。
其在《意趣》一章引用《暗香》《疏影》并进行了点评。其中说:
“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
如东坡中秋水调歌云:……夏夜洞仙歌云:……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云:……姜白石《暗香》赋梅云: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云:“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词源》又说:
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诚哉是言也。
三.“和靖一联”之义
宋初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不仕不娶。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美誉。其有《山园小梅》诗。其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一联)。
张炎评《暗香》言其非常好地用“暗香”“疏影”为题。化用了此联内容。再造了了美好意境和韵味。
四.个人理解:
《暗香》。梅边吹笛。有“梅香”;“唤起玉人”有脂粉气味。乃是“人香”;春风词笔。万紫千红浮动于心。自然流芳之中诗词书香溢出。疏花香冷。“瑶席”佳肴美酒。让诗人一瓣“心香”溢于言表。遂有美词。这一切都在江国寂寂。夜雪初积之中。更重要的是潜在作者心中的另一缕暗香幽独。让人唏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34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暗香,梅花,词人,西湖,咏梅,白石,春风,山园,词中,绝唱
没想到大家都对“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百度君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你第一个答案: 白石道人姜夔的词作《暗香》。那么下面借之口谈点自己对后一个问题的看法。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