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悬風波惡。别有人間行路難。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如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离合悲欢】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行路难】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詩意親情】㊗️
老辛的意思是:虽然彼此眼含泪水不忍分别。愿一路上平安。浮天水一望。相绕无穷树。云埋一半山。犹如心带雨。今天非我一人与兄相送。老王、老苏、老李他们都来了。哈哈!一定要保重身体!功名是次要的事情。难道只有离别才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江头的的风波不是人生最险恶的遭遇。真正的凶险在于仕途啊!愼之!愼之!愼之!……
其他观点:
误解!
后世文人认为辛老伯“以文为词”。而且频于用典。“以文为词”与这个问题无关。小可不献丑。但他老人家喜欢用典却可以在这首词上看到一二。
所谓典故。就是某一个词有出处。比如是前人的诗句。比如是某一个浓缩的故事。甚至某一个人名。总之。看上去或许只有两三个字。但这两三个字背后却是很长很多的内涵。
在古诗词中。除了骄傲的李清照。几乎没有不喜欢用典的。因为用典省事。省时。省力。还能增加数倍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就是充满了典故。当然。也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因此有人产生了受白居易影响的误解。那我们不妨看一看。这首词里都用了哪些典故。
唱彻《阳关》泪未干。
阳关。显然是古典阳关三叠。指送别之意。
功名馀事且加餐。
加餐。典故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这也是一首描写别离情致的诗作。其尾句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浮天水送无穷树。
浮天。就是船浮在水上。典故出于《黄帝书》“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载地者也”。本诗应当是借用唐朝诗人钱起《送僧归日本》中的名句“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之句。
无穷树。借用了刘禹锡的一首离别诗《杨柳枝》中的“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带雨云埋一半山。
带雨。小可觉得还是钱起诗中的句子。比如“乡路归何早。云间喜擅名。思亲卢橘熟。带雨客帆轻。”。此诗说的是离别。所以“带雨”不是白乐天的“梨花一枝春带雨”。也不是韦苏州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倒有些像杜甫的“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一半山。小可并不认为是用典了。如果非要强辞夺多理。恐怕诗句中最有“嫌疑”的句子可能是刘长卿“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
今古恨。几千般。
这一句小可不认为有典故。
只应离合是悲欢?
显然。典故一定是东坡大叔的《水调歌头》
江头未是风波恶。
风波恶。以风波喻人事源于庄子。后李太白有一首《横江辞》中有“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从那之后。后世诗人都喜欢用这个为典故用来暗示人事艰险。
别有人间行路难!
行路难。原为《行路难》是一首典子。应当是魏晋时期的作品。后来变成了诗题。大诗人鲍照便以此为题写了数首诗。做为小迷弟李白。更是写了三首名作。再向后无数诗人都以此为题。进行赋诗。主要表达的就是人生的不如意。当然包括白居易。
可是白居易那一首在某一个版本中有一个标题或注释。原文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可是这一首诗是送别诗。若是非要和政治朝堂挂钩好像不妥。尤其当时是宋朝。用白居易的讥讽诗做典故于理不通。与情也不通。
行路难。即人生难如意也!
因此。小可个人认为只有两个结论
一。此词仅是用典。
二。与白居易无关。
其他观点:
因工作耽误几天。现在。平民之宴继续为你解说白居易那些经典往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三个方面。
这是平民之宴对于这个问题的另类解读。多谢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401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半山,典故,阳关,白居易,行路难,天水,小可,一首,风波,加餐
没想到大家都对辛弃疾送别名篇《鹧鸪天》,有受白居易影响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