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怎样理解“个中谁拾画婵娟\
原创

《红楼梦》怎样理解“个中谁拾画婵娟\"?

好文

热门回答: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薛宝琴的这首怀古诗。并没有必要想太多吧。这说的就是《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从后花园中游玩回来。梦中遇柳梦梅。二人梦里订情。醒来后的杜丽娘寻不到柳梦梅。郁郁而终。死前她将自己的画像给丫头春香。死后杜丽娘父亲在安葬她的地方建起梅花观。

最后。当然是柳梦梅看到画像。杜丽娘复活。柳梦梅考中状元。一家人团聚的大团圆结局。

所以。梅花观是小说中的情节。并没有真的梅花观可以让薛小妹去\"怀古\"。

诗的大概意思我理解是:

不在梅花观在柳梦梅的旁边。是谁拾起了我的画像(拾起了这段缘)。过一年之后。因为有春香帮助才能得以团圆。

有种说法说这是指薛宝琴会嫁给柳湘莲。但我没读出这种意思。

感觉团扇应该是这个迷的答案。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的这首诗同《梅花观怀古》的感觉太像了!

等了一年冬。至少还能期待又一年夏。可明艳的薛宝琴出嫁后。会不会也在等她的丈夫归来。等了一年。又一年……

其他观点: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来到大观园后。与园中的姐妹很快打成一片。大观园中有诗社。常常做诗。小姐们各逞诗才。薛宝琴人长得漂亮。才情也高。看了园中才女们的诗作。自然也要表现自己的才情。于是。他便做了十首怀古诗。

我们知道。所谓的怀古诗。就是看到某个地方的古迹之后。想起了古人的事迹。从而引发感慨之意。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就是一首怀古的作品。薛小妹的怀古诗。一共有十首。这十首诗除了怀古之意。同时每首又是一个谜语。诗中隐含一物。可是。作者曹雪芹却没有在作品中给出答案。这就引起后世学者的猜测。不过。既然小妹的诗开始就有谜语的性质。后世猜猜也很正常。只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统一的答案。

薛小妹所咏的地方。有八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比如赤壁、交趾、钟山、淮阴、广陵等。所涉及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最后两首。蒲东寺和梅花观。不是真实的历史。其人物只是文学创作。浦东寺。是《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故事的发生地。而梅花观是《牡丹亭》的主要场景。因此。薛小妹的诗写出来之后。她的堂姐薛宝钗提意见说。后两首不是真实的历史。似乎有些问题。林黛玉等人说。虽不是历史。戏剧中常演。大家也都看过。不必太再意。这种表现的不同。体现薛宝钗重规则。林黛玉重情感。

“个中谁拾画婵娟”。就是第十首《梅花观怀古》中的句子。全文是: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因为薛小妹的这首诗谜是从《牡丹亭》中来的。明白了《牡丹亭》故事。这首诗就很好理解了。

青春少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到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相思成疾。不治而亡。临终前。他画了一幅自己的写真像。藏在花园的太湖石下。并题诗一首于其上:

近睹分明似俨然。

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

这首诗。其实诗味不是很重。在故事中。它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暗示之意。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是说自己画的像很逼严。近看很像。远看也漂亮。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其中的“蟾宫客”。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是蟾宫折桂。得中状元之意。梦中情人一词。就来自于这个故事。他年得傍蟾宫客。是说。希望这幅画像有一天能落到梦中情人的手中。这样。自己就可以长伴情人身边了。这个“蟾宫客”也就是梦中情人是谁呢?“不在梅边在柳边”。或者与“梅”有联系。或者与柳与瓜葛。

这时。杜丽娘的魂灵来找柳梦梅。告诉他。自己埋葬之地。让柳梦梅把她挖出来后。她就可以复活。于是。柳梦梅挖出杜丽娘。杜丽娘重新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牡丹亭》的背景故事明白了。薛小妹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不在梅边在柳边“。上面已经解释过了。

”个中谁拾画婵娟“。在这个故事中。杜丽娘希望自己的画像(也就是自己)。不是梅边。就在梅边。到底是谁拾到了这幅画呢?是谁拾到了画中的美女呢?画中的美女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呢?其中”个“。是代词。指的这个故事。

团圆莫忆春香到。春香。是杜丽娘的丫环。杜丽娘死后。父母远去。复活后。春香已经不在身边了。团圆。指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团圆。本来。相识分开再相聚才叫团圆。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相见。也算相识。故叫团圆。

一别西风又一年。分开之后。不知不觉间。一年就过去了。这里的别。既可以说是柳梦梅也杜丽娘的梦中之别。又可以说是与春香的现实之别。具体所指无所谓。说的是人有悲欢离合之意。

这个谜语的答案是:团扇。这不是我猜出来的。是许多红迷们努力的结果。但是否正确。就不知道了。简单的看一下。

不在梅边在柳边。——梅是冬天开放。柳是春天开放。说明此物冬天不用。夏天用。

个中谁拾画婵娟?——这个物件上面可以画上漂亮的画。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扇的形状是团团圆圆的。

一别西风又一年。——秋天一到。西风来了。天气凉爽了。就用不着它放起来了。

其他观点: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薛宝琴的十大怀古诗为《红楼梦》中诗词之精华。不亚于寒蝉都鹤影。冷月葬花魂。尤其是这最后一首。更加让人捉摸不透。谜底众说纷纭。各抒已见。

迟迟不能定夺。一别西风又一年。年年时时有西风……

先了解薛宝琴。此人不但美丽。而且有气质。娇生惯养。富家子弟。且浪迹天涯。走遍大江南北。风华正茂。才情慢心灵。朵朵浪花起。众人赞叹之。贾母特别欣赏。林黛玉嫉妒羡慕恨。薛宝钗引以为荣。毕竟人出同门。史湘云更是心里无底。尤其是诗歌方面。贾宝玉望尘莫及。贾府色辈们垂涎三尺……

如此完美之人。何曾不是人间仙子。但是并未列入仙班。命运安排稍微不同。出场也比较晚。薄命司里也不曾提到。更没有判词和曲。只有这十首古诗。足矣芳华尽。道完岁月情……

今天就说说这第十首:

梅花是冬春之景。雪花点点梅花三弄。春风得意冬雪梅。夏之柳树多婀娜。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有感叹岁月之情怀。联想多年奔波路。薛宝琴才有感而发。写出佳句。融入情感和经历。

看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又有几个人能够实现爱情梦。千里共婵娟。爱恨在朝朝暮暮。来一副人生的画卷。如涓涓细流。又恰入眼泪。玉兔捣药秋复春。一年如此。年年相。

直到来年的香雪梅花盛开时。她在丛中笑。西风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头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灯谜是一个高雅的文艺活动。极具文学色彩。而这首作为一个灯火阑珊处处的景观。肯定有谜底。那么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件西域的宝物。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一个物证。至于具体是什么。有待考证。

等到公布时。你我头条再相见。高谈阔论。话别西风。在冰雪中蕴藏奇缘。在杨柳岸煮酒探红楼。中秋夜团团圆圆看明月……人生岂不痛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3:55

    梅花,西风,团圆,自己的,婵娟,蟾宫,春香,之意,画像,在梅边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3:55

    没想到大家都对《红楼梦》怎样理解“个中谁拾画婵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3:55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薛宝琴的这首怀古诗。并没有必要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