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回忆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著名诗人有那些?
原创

让人回忆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著名诗人有那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他观点:

不认识!

其他观点:

戈麦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身缚小石块儿)。从1985年开始尝试写作算起。戈麦的实际写作时间不到6年。就在这6年时间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诗作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在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中。戈麦这样写道:“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可以视为他的诗歌观。

2、骆一禾

骆一禾。1961年2月6日出生。小时随父母去河南农村淮河平原接受启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4年9月毕业任北京《十月》杂志编辑。主持西南小说。诗歌专栏。得过两次优秀编辑奖。1983年开始发表诗作和诗论。作品散见《青年诗坛》《滇池》《山西文学》——这是对他深有鼓励的三家刊物。及《花城》《诗刊》《青年文学》《上海文学》《绿风》等。1988年参加《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1989年5月31日。他死于脑血管大面积出血(脑溢血)。年仅28岁。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诗《世界的血》。

3、西川

西川考入的是北京大学英文系。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倾向》(1988—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编辑工作。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诗》(1999)。诗文集《深浅》(2006)。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2004)。编有《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等。

4、海子

生于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査湾人。自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4:03

    诗歌,北京大学,北京,刊物,诗刊,海子,诗作,文学,赫斯,西川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4:03

    没想到大家都对让人回忆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著名诗人有那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4:03

    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他观点:不认识!其他观点:戈麦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