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魏失郭嘉。影响的是一个人。
蜀失庞统。影响的是一个政权。
吴失周瑜。影响的是一个天下。
先说郭嘉。
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一。
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不是郭嘉。而是荀彧。不论是能力还是地位。荀彧都排在首位。这是公认的。
郭嘉对事情有预判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非常精准。好比郭嘉说。今年美元要大跌。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跌。他不说。比如曹操要打袁绍。担心孙策在后方偷袭。郭嘉说。孙策这个人过于轻率。我看他活不长了。但他没说孙策什么时候会死。是死在官渡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孙策在官渡相持之时突袭曹操。那么曹操铁定得完蛋。还好他死得早了些。在200年年初就死了。如果再多活半年。曹操的后方可就有不小的危险。
此外还有北征乌桓。是件毁誉参半的事情。曹操差点就回不来。
郭嘉最著名的。大概是他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一顿猛夸。大概意思就是无论从哪方面看。曹操都领先袁绍100年。您只要一出兵。包赢!
吹捧的话谁都爱听。曹操乐得合不拢嘴。他脸皮虽然挺厚。都有点不好意思:“哎呀。我都没想到我这么强啊。我自己都没感觉到呢。”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是。袁绍肯定没那么听话。不可能曹操一出兵就自动投降。那么怎么打袁绍呢。
没了。
是的。没了。史书只记载。郭嘉跟着去打了袁绍。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没有。郭嘉好像隐身了。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郭嘉的职位。从跟着曹操开始混。就是军祭酒。直到去世。还是军祭酒。十一年雷打不动。这多少有点尴尬。
再从古人的眼光来看。《三国志 魏书》里。荀彧荀攸贾诩在同一传。郭嘉和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等在同一传。这应该算是郭嘉比较准确的定位。换句话说。郭嘉死了。曹操至少还有四大谋士。没到伤筋动骨。无人可用的地步。
郭嘉死后曹操大哭?曹操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大哭是常态。在三国志中。至少就记载了曹操有七次大哭。比刘备多多了。偏偏刘备替曹操背了个爱哭的锅。刘备:我也很无奈啊!
再说庞统。
三国演义里。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
实际上。庞统在当时的名声。要高出诸葛亮不少。
他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周瑜而不是刘备。在周瑜那里混了几年。庞统已经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算得上是个名士了。
名声是什么。就是人脉。有了人脉。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在诸葛亮和鲁肃推荐下。庞统得到重用。
那么庞统的阵亡。对刘备有什么影响呢。
从庞统活着时候表现出的才干来看。他与接替他的法正类似。都是谋士型的人才。刘备缺的就是这种人才。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叹息。法正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三国志》: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假使庞统还活着。他可能会改口:庞统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庞统与郭嘉。在刘备和曹操那里的地位比较类似。但是庞统之死和郭嘉之死。对刘备和曹操意义不一样。
郭嘉死了。曹操还有一抓一大把的谋士。庞统死了。刘备就悲催了。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不死。能起的作用远远大于郭嘉。更悲催的是。庞统的继任者法正也早死。间接导致刘备没几年也死了。
所以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上面也说了。真正的爱哭鬼其实是曹操。刘备反而是不爱哭的。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
最后说周瑜。
周瑜有多厉害呢。赤壁之战前。演义里说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都是罗贯中胡扯。曹操征荆州。东吴那边大臣们都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跟着曹操混了。没人认为能打。关键时刻。周瑜赶了回来。说:“要打!”。于是就打了。而且真打赢了。东吴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周瑜。
郭嘉、庞统之死。影响的最多是一方势力。而周瑜之死。则对三国全局有不小的影响。
因为周瑜的策略。是两分天下。
他主张。把刘备与关张分开。不给刘备土地发展。自己统辖关张。这招非常毒辣。不过孙权没有同意。
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取西蜀。继而吞并汉中。再图北方。孙权同意了。不过周瑜还没来得及准备出军就病死了。
如果周瑜的策略得以成功。那就没刘备啥事儿了。甚至可能没孙权啥事了。因为过于强大的周瑜。对孙权威胁太大。当时孙权接班不久。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周瑜威望又太高。搞得孙权如芒刺在背。周瑜一旦有异心。孙权很大概率扛不住。
还好。周瑜很快就死了。很难说周瑜的死。对孙权是祸是福。反正没有记载孙权对此有多伤心。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刘备也认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对孙权的威胁。是事实存在的。所以如果周瑜不死。三国将如何发展。存在着变数。周瑜之死。在三人中是影响最大的。
其他观点:
历史有时候很“公平”。
郭嘉去世时。38岁;庞统去世时。36岁;周瑜去世时。36岁。
上苍从三方各提前带走了一位英才。
这三位英才的离去。都给己方带来了不可逆的创伤。
郭嘉之谋。曹操掌握主动的“节拍器”。
曹操集团的人才很多。但郭嘉是独一无二的。
荀彧、程昱、贾诩等人都有奇谋妙策。但是。唯有郭嘉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中洞若观火。化繁为简。令形势豁然开朗。
郭嘉所献之谋。有一些与荀彧等人“英雄所见略同”。有些则是“独论”。
我们看看这些“独论”。
曹操与袁绍交手时。形式极为复杂。刘备“叛乱”威胁曹操后方。孙策曾经企图袭取许昌。
复杂形势中。唯有郭嘉洞若观火。
孙策虽猛。但他扩张过快。内部强宗不服。孙策恐怕会因内部矛盾无法干预!(至于孙策“必然遇刺”。我觉得只是郭嘉的表达方式)
刘备威胁大。基础薄。可以速胜;袁绍实力强。但见事迟。应当对刘备“急击勿疑”。
排除杂音。排除后方隐患。集中力量。与袁绍决战决胜。
平定河北时。曹操大举北上。众人担心刘表、刘备来袭。
郭嘉再次“独议”:刘表不敢重用刘备。来不了!
袁绍死后。二袁内讧。郭嘉再次洞若观火。提出:假装南攻刘表。使二袁“缓之则离”。
曹操采纳其计。果然迅速击破二袁。
二袁远遁。众将议归。郭嘉再次指出:袁家得北方乌桓之心。现在不打了。今后北方不宁!
于是。千里奔袭。白狼山大胜。北方宁静。
攻打谁。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时候为止。一切主动都为曹操牢牢把握。
没有郭嘉指导节奏。曹操不可能以如此高的效率基本平定北方。
失去郭嘉。曹操失去了“节奏感”
郭嘉死后。曹操大战赤壁。他四越巢湖。两攻汉中。不可谓不努力。
可是。由于丢失了节奏感。曹操辛辛苦苦。却多徒劳无功。
四越巢湖。不能平定东吴。反而让刘备趁势坐大。
两下汉中。不能平蜀。反而激起中原南阳等地民变。关羽趁势发起襄樊之战。形势一度危急。
其实。孙刘虽然联合。但内部矛盾一直很多。
比如:215年。孙刘为了争夺南三郡。剑拔弩张。几乎翻脸。此时。曹操征讨汉中张鲁。刘备被迫与孙权修好!
失去了“节奏感”。曹操不但没有利用形势。反而延缓了孙刘翻脸!
郭嘉这个“节拍器”如果在。恐怕形势不会如此!
失庞统。刘备失去了难得的“权变”。
庞统不但英年早逝。而且“出道晚”。
所以。庞统的事迹并不多。主要是刘备取西川时期有一些表现。
不过。从少许的表现上看。庞统是刘备集团中难得的“权变”之人。
在取西川时。庞统先是建议趁宴会扣留刘璋。直取西川;被刘备否决后。庞统又与刘备在西川收买人心。等待时机;到决意翻脸时。庞统更是一口气拿出三策。灵活应变。
一个计谋不能被采纳。旋即又有新的方略。灵活应变。一步百计。可谓”权变“。
其实。当时的刘备集团。除了庞统。法正也是难得的权变之人。
如果庞统、法正在。后来的诸葛亮。或许就不必又治内政。又主征伐了。
而在北伐时。庞统、法正。也不会让“奇谋为短”的诸葛亮一次次死磕了。
失周瑜。东吴失去了仅存的一丝“取天下之心”。
仅就军事才能而言。东吴名将辈出。周瑜的军事才能倒未必“不可替代”。
但是。周瑜取天下的雄心。是独一无二的。
东吴集团。“全据长江。以观成败”的思想一直占据主流。
无论是张纮、鲁肃。还是后来的陆逊。都把目标定在割据长江上。
赤壁之战后。周瑜提出:控制刘备。西取益州。连结马超。图取中原的计划。
这是一份取天下的雄心壮志。
周瑜之后。这份雄心渐渐散去。
鲁肃建议借南郡给刘备。借助刘备。抗击曹操。这实际上就是转入了自保策略。
吕蒙袭关羽。其目的也是“北据襄阳。西守夷陵”。自保!
在淮泗帮悉数离去后。后来的陆逊等江东本地士族。则明确了“限江自保”策略。割据长江!
周瑜。带走了东吴最后的一丝雄心。
个人看法
三位英才的英年早逝。给各自的势力都带来了不可逆的创伤。
相比之下。个人认为郭嘉的离去影响最大。
周瑜的雄心固然可嘉。但是。以东吴的实力。尤其陆战能力。即使他实施计划。成功概率也极低。(至少连结马超。利用西凉骑兵改善陆战能力的计划实施不了。因为曹操很快就平定了西凉)
庞统的权变虽然难得。但刘备集团的实力毕竟最弱。只要对手不犯超级低级的错误。曹刘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是一个庞统填得上的。
而郭嘉则不同。
如果曹操集团能继续保持“节奏感”。化繁为简。掌握战略节奏。一统天下并非没有可能。
至少···不可能让刘备顺顺利利发展到鼎足之势!
以上是一点个人看法。
朋友。不知道您怎么看呢?
其他观点:
这三人的死对魏蜀吴的影响都很大。但还是郭嘉之死对曹魏的影响最大。
对于这类问题。我的回答只能是事后诸葛。也就是依据以后的历史发展来推测。
首先看一下。郭嘉之死对曹魏的影响。
郭嘉被称为“奇佐”。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别人想不到地方。他能想到而且谋略很正确。
第一是他准确预测到了孙策被刺死。
孙策被刺死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得罪的仇人太多。他自己又自恃骁勇。喜欢独来独往。能够预测他被刺死。并不足奇。奇怪的是他能够预测到啥时候被刺死。
官渡之战前。孙策要偷袭曹操。曹操及部将都很恐惧。唯独郭嘉说不用担心。孙策会被刺死。
试想一下。如果孙策在偷袭了许都以后被刺身亡。那么他的死对曹操还有啥意义哪?
郭嘉之所以说不必担心。孙策会被刺杀。那么。其意思必然是说在偷袭许都之前。这事就会发生。否则毫无意义。
官渡之战。除了荀彧。郭嘉也力劝曹操坚持。我认为。郭嘉也预测到了会有奇迹发生。甚至是预测到了许攸来投降。恐怕前来投降的时间也预测到了。
对曹操来说。除了官渡之战是他一生重大的节点外。赤壁之战也是曹操重大的人生霸业的节点。
郭嘉预测到曹操南征必不生还。如果郭嘉在。恐怕曹操就会接受贾诩的建议。在刘琮率众投降后。不急于南征。而是稳扎稳打。
那么。或许就没有赤壁之战。
如果曹操稳固地经营好荆州江北地区。徐图荆州南四郡的话。或许就没有刘备的机会。如果刘备没有机会。就不可能有孙刘联盟。对东吴也是很不利的。
官渡之战。不仅孙策要偷袭许都。还有一个厉害角色也想趁机下手。那就是刘表。
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双方相持不下。刘表要率领荆州全部人马全力接应袁绍。
此时。桓阶。就是替江东向刘表讨要孙坚尸首的那个人。找到长沙太守张羡。力劝张羡联络荆州南四郡。对抗刘表。
张羡历来与刘表不和。听从了桓阶的建议。联络南四郡抵抗刘表。并派遣使者致意曹操。安心对付袁绍。
曹操十分高兴。但由于北方战事频繁。官渡之战后。并没有来得及经营南四郡。
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此时。张羡已经病逝。桓阶跟随刘琮依附了曹操。曹操感念桓阶在官渡之战时。给与的协助。十分器重他。
有这些因素在。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听从他的建议。不冒然南进。稳扎稳打。先经营好荆州江北。再图谋南四郡。那么。对于曹操的霸业来说。将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曹操全部控制了荆州。也把南四郡控制在手里。进一步南下控制交州。作为东吴的战略空间就很小了。即便暂时与东吴形成对峙。曹操向西、西北发展。最后再与孙吴决战。也是很不错的局势。
赤壁之战的时候。益州的刘璋已经开始服从调遣。服务徭役。取西川并不困难。刘备入川前。张松也曾首先去拜会的曹操。
因此。我认为郭嘉不死。曹操很可能不会有赤壁之败。郭嘉之死。对曹操损失很大。
其次。再看庞统之死对刘备的影响。
庞统之死。并没有影响刘备最终取益州。但却把诸葛亮从荆州调到了成都。让关羽独自镇守、经营荆州。
如果庞统不死。他完全有能力替代诸葛亮经营好益州。让诸葛亮全力协助关羽把荆州经营好。荆州不仅不会丢失。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势力。荆州不仅仅是刘备抵抗魏吴的前沿阵地。而且会是一块坚实的根据地。
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湘水划界。牢牢地把荆州南郡及南四郡控制在手里。这对于刘备来说意义重大。就可以安心经营北部。取汉中、凉州。继而是关中。
恐怕也就不会有夷陵之战。
在南部。不仅可以经营南中诸郡。而且可以图谋交州。
这样。荆州、益州、交州、凉州连接在一起。刘备的势力就上一个很大的台阶。这才称得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名分。
但这一地区。除了荆州、益州。其他地区相对来说都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短期内不能给刘备的势力有质的飞跃。还不足以与魏吴争天下。还需要静待天下之变。
如果说郭嘉之死对曹操是质的影响。庞统之死对刘备只能是量的影响。其影响没有郭嘉之死对魏国的影响大。
第三。再看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
周瑜也是吴国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但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远没有前二位的影响大。
赤壁之战前。周瑜在与曹操集团的对抗中。并没有多大建树。
曹操大军南征。吴国举国上下一片投降之声。周瑜力劝孙权抗曹。并且率领三万精兵就击败了曹操。的确了不起。这是胆略、能力的体现。
赤壁之战后。周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是在张飞的协助下。才赶走了驻守南郡的曹仁。真正占据了南郡。但对于刘表部将文聘把守的江夏始终没有作为。
周瑜给孙权建议。软禁刘备。这很没有战略眼光。孙权没有采纳是正确的。
一开始策划图谋西川。也没有得到孙权的同意。后来。孙权同意后。周瑜就病逝了。
此时。刘、关、张、诸葛亮都在荆州。他们会轻易让你去夺取益州吗?
未出茅庐。诸葛亮就替刘备惦记着益州了。我以为这是周瑜自找麻烦。
如果周瑜不死。真的去攻打益州的话。孙刘联盟就会彻底破裂。两败俱伤。不仅刘备站不稳脚跟。恐怕孙吴也会很被动。曹操将会坐收渔人之利。一举两得。趁机南下收复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后。曹操召开会议。讨论荆州问题。荀彧就建议曹操。坐山观虎斗。把荆州比作骨头。让两只狗争抢。
周瑜一心想吃掉刘备。这是曹操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对于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只有诸葛亮、孙权、鲁肃真正明白。
周瑜在战略眼光上差的太多。
老罗在演义中。把周瑜贬得不轻。也不是没有道理。
周瑜死后。鲁肃接过了重担。一向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尽管军事才能比周瑜差一些。但其战略眼光要比周瑜高很多。
虽然在孙权的逼迫下。鲁肃与坐镇荆州的关羽屡有摩擦。但出于大局考虑。还是较好的维系着这层玻璃纸似的联盟关系。尽管很脆弱。但有总比没有好。比破裂要好。
如果是周瑜在。早就跟关羽彻底翻脸了。
孙刘联盟破裂。对刘备、孙权都不利。
除了赤壁之战。周瑜担当了大任。在这之前和之后。周瑜都不是非有不可的角色。
因为之前。周瑜对曹操方面并没有很大成就。主要还是防御;
之后。无论是吕蒙趁机夺取荆州。还是陆逊夷陵之战打败刘备。这都是在关键节点上孙吴取得的胜利。即便有周瑜在。恐怕也就是这些作为。
从东吴的势力来看。能够守得住江东这个地盘就是最大的目标。统一天下。恐怕孙权自己都没有这个战略计划。
因此。我认为。周瑜不死。孙吴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也没有;没有周瑜。江东也保住了。
所以。我认为。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是三人之中最小的。
郭嘉之死直接影响到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尽管曹操谋士很多。但关键时刻缺谁也不能缺了郭奉孝。
庞统之死。对刘备拓展势力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刘备手下人才不少。但像庞统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刘备基础太差。是无法短时期内与曹操抗衡。真正的重心在曹魏。蜀汉起步太晚。是没有一统中原的机会。因而庞统之死。影响次之。
周瑜是难得将才、帅才。但不是军事家。更不是战略家。战略眼光差很多。东吴占据地利。但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只是在维系存在。能够守得住江东的还有不少人在。因而周瑜之死。对吴国来说影响最小。
无论是曹魏一统天下。还是司马氏集团最终一统天下。都是曹操当年打下的基础。如果郭嘉不死。曹魏集团很可能早一些平定天下;如果庞统不死。刘备一定会发展的更好。但平定天下的几率不会根本改变;周瑜不死。东吴防御的压力会轻松很多。但不可能在势力上有大的提升。甚至搞不好与刘备集团闹僵。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至于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话。那就没法玩了。周瑜不死的话。庞统也不会去投靠刘备。没有了诸葛亮和庞统。叫刘备咋弄哦?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420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备,荆州,东吴,益州,孙权,之死,不死,袁绍,天下,这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谁的死对国家影响最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魏失郭嘉。影响的是一个人。蜀失庞统。影响的是一个政权。吴失周瑜。影响的是一个天下。先说郭嘉。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