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曹操乃是一代枭雄。岂会一失败就会痛哭早逝的郭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把我写的十分不堪。但我为郭嘉才哭了三回。何来一失败就痛哭郭嘉?
第一次哭郭嘉。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兼并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将袁绍儿子的势力驱赶到了乌桓部落。曹操与诸位将领、谋士计划如何走下一步。郭嘉力主攻击乌桓。
郭嘉称有三大原因:第一。乌桓距离中原较远。不会防备曹操军队偷袭;第二。袁绍对乌桓有恩。他的儿子投奔会使得乌桓的力量增强。将来会是一大隐患;第三。荆州刘表不足惧。曹操出军乌桓刘表不敢轻易偷袭。综合利弊之下。曹操决定奔袭乌桓。
奔袭乌桓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郭嘉因为水土不服染了病。曹操也有回军的打算。于是哭着找郭嘉问计策:
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操 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曹操的情商非常高。称回军是为了郭嘉的病情。其实曹操透漏了三层信息。第一层。不仅仅是你郭嘉水土不服。也有不少士兵水土不服;第二层。奔袭乌桓的道路非常难走。士兵和将领们很多都厌倦了这样的行军;第三层。则是表达对郭嘉的问候。
郭嘉力主继续进军乌桓。称要“兵贵神速”。抛弃不必要的装备。轻装简从奔袭乌桓。曹操根据郭嘉的建议。一战消灭乌桓军队主力。蹋顿单于被斩杀。袁绍的两个儿子逃跑到辽东。俘获民众20多万。(郭嘉形象图)
第二次哭郭嘉。
207年9月。曹操消灭乌桓胜利归来。此时郭嘉已经去世几天了。于是曹操大哭:
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 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 使吾心肠崩裂矣!”(《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曹操回军易州。马不停蹄的就去祭祀郭嘉。这次曹操是真的哭了。郭嘉比曹操小15岁。又是军事第一参谋。两个人的私交非常不错。他想郭嘉将来可以辅佐自己的后人。
郭嘉临终之际还留下遗书。如何处理奔逃到辽东的袁熙、袁尚两兄弟。曹操按兵不动。不听诸位将领攻打辽东的策略。不久辽东太守公孙康将二袁的首级送到了曹操之处。使曹操兵不血刃平息了辽东。(曹操形象图)
第三次哭郭嘉。
这既是著名赤壁之战。曹操得以逃生之后。痛哭郭嘉。
1、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同下)
2、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 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郭嘉去世之后。曹操的一帆风顺好像就此终结了一样。痛哭郭嘉其实也是在痛哭自己已经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郭嘉去世在207年。同一年。刘备请了诸葛亮出山。确实是十分巧合啊。(火烧赤壁图)
真实的历史中曹操为郭嘉痛哭过吗?其实这事要看理解。按照《三国志》原文的意思。曹操也就为郭嘉悲痛过一次。
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郭嘉病重之时。曹操经常询问郭嘉的病情。真正痛哭的时候应该是郭嘉去世之后。曹操的表现为“哀甚”。可以理解为痛哭。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有痛哭过郭嘉吗?答案是没有。而是感叹: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
曹操征讨荆州回军。在巴邱这个地方军队遇到了瘟疫。曹操下令烧毁船只。并感叹。郭嘉如果还活着。自己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次曹操没有哭。而是发感慨。痛失人才的忧心。感叹统一无望。
其他观点:
我认为曹操每每在兵败之后就哭郭嘉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郭嘉才高无人能及。
易中天曾认为郭嘉与诸葛亮一样是不世出的天下奇才。而非一般人才!
确实。俩人相似之处众多。例如:
都是少年天才。一个27出山。一个28。
都会看人。择贤主而附。一个弃袁绍而投曹操;一个居隆中早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
都是定天下。谋功为高的顶尖谋士。一人助曹操定乱北方。成中原霸主;一人为刘备谋划三分。辅佐两朝。
都是呕心沥血。为主尽忠的忠臣。郭奉孝在伐乌桓的返程中病踵而亡;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命丧五丈原。
都深得信任。被赋予托孤重任。刘备白帝托孤。甚至说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只可惜因郭嘉早亡。曹操未能实现托付后事心愿!
如此对比。郭嘉与诸葛之才乃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所以人们戏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的才智不一般。谋略过人!易中天曾说郭嘉是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的军事天才!并举征乌桓为证以佐。
而我认为郭嘉才高由两件事可知。一是他料定江东小霸王孙策必丧于刺客之手!二是他对刘备的认识和举对之策!
先来看第一件事:料孙策如神
《三国志》郭嘉列传里记载:当曹操众人得到扫荡完江东诸郡的江东小霸王孙策。欲趁他们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突袭许都的消息时。都吓得战战兢兢。只有郭嘉说:“孙策刚刚兼并江东。所诛杀的都是英豪雄杰。是靠蛮霸之力得之。然而孙策年纪轻轻又目中无人。骄傲而无防备。虽然麾下有百万之众。但孤军深入中原。无异于孤狼独行。所以如果有刺客埋伏。几个人徒手就把他给灭了!以我看来。孙策这小子必死于匹夫之手。”
后来。孙策来到长江边上正整装待发。不想果然被郭嘉说中。英武过人的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所伤。一代霸主也因伤陨落。可惜可惜!足见郭嘉料事如神。居然能识人知命!
对远在天边的孙策的性格和结局都看得一清二楚。看清旧主袁绍面目自然不在话下。
当初袁绍还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郭嘉就悄悄离开了袁绍大营。只因郭嘉看透了袁绍:“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弃袁绍而去!
再来看第二件事:识刘备不远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曹操眼里能与他并称英雄的“唯使君与操耳!”
可见曹操也知道刘备不能久居人下。将来必定是心头大患!所以对蛰伏在曹操身边的刘备。曹操阵营也有两大主张。一个是杀了刘备以绝后患。一个是留下刘备以存人心!
曹操拿不定主意。于是问郭嘉。郭嘉反问:“明公。您手提三尺宝剑。起义兵。诛凶暴。你靠的是什么?”
见曹操不语。郭嘉继续道“您靠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诚以待人!现在刘备走投无路来投奔。如果杀了他。天下人会怎么想呢?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还请明公三思!”
难道郭嘉看不出来刘备是英雄吗?当然看出来了!但是他也看出来此时还不是杀刘备的时机。而且曹操此时并无杀刘备之意。
那不杀刘备。怎么办?难道还把他供起来?郭奉孝的确有此想法。不杀也不能放!所以当郭嘉听说曹操派刘备去伐袁术时赶紧对曹操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不过当曹操醒悟过来时。刘备早就桃之夭夭了!
曹操哭郭嘉。除了郭嘉谋高过人之外。我认为还在于郭嘉能够与他神交意会。郭嘉对于曹操而言不仅仅是谋士。更是可以托付后事、懂他心意的友人!
这一点。从他们一见如故和曹操为郭嘉所写的奏表可见一斑!
据《三国志》郭嘉列传记载。在郭嘉未仕曹操之前。曹操很是器重颍川戏志才。只可惜也是天妒英才早亡。所以曹操深感遗憾。要荀彧推荐人才。注意曹操的原话是:“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注意。曹操说的是“可与计事者”。即共同谋划的人。相互交付之人。而不是一般谋士。一般谋士如刘备未得诸葛亮之前。身边虽有孙乾、糜竹等人。但只能能谋事。不能谋势!曹操要的是谋势之才!
荀彧推荐郭嘉后。曹操与郭嘉二人谈论天下事。曹操喜不自胜。说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谈完出来。也喜滋滋地说:“真吾主也。”
可见二人相谈之欢不亚于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唯一不同的是刘备诸葛俩人跪泣而拜。惺惺相惜!而曹操郭嘉则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喜上眉梢得其人!曹得英才。嘉得明主!
所以我认为陈寿在《三国志》里深得曹操爱郭嘉之髓。认为正是郭嘉“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才让曹操感叹道:“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所以当郭嘉病死时。曹操大悲!亲自上表天子:“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在曹操心里。郭嘉占有不一般的位置:除了能够随机应变。更能助他决断!
郭嘉不喜袁绍好谋无决。而曹操能听郭嘉之言而作决断。俩人是何等心意相通。何等信任有加!
聪明的人不少。但是能得到上司信任且从谏如流的人不多。例如杨修之死。就是太过聪明而又得不到信任的下场!
因此郭嘉对于曹操不止于谋士。更似于师友。情笃意深。失去郭嘉。对于曹操而言更像是失去了指示灯塔。茫茫深海没有方向。
曹操赤壁惨败后仰天大哭:“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清人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说:“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典韦之哭所以感动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我不认为曹操哭典韦和郭嘉是别有目的。而是真情流露!典韦数次救曹操于危困之中。若无典韦。曹操不知死过多少回了。所以死典韦曹操比死了爱子曹昂还伤心(儿子有好几个。但典韦只有一个!)
而曹操哭郭嘉。是哭郭嘉之后再没有在他膨胀时打压他。低落时鼓励他。犹豫时帮他作决断的人。因为缺了郭嘉。曹操才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不听其他谋士谏言。逞一腔孤勇。最后才招致败绩!赤壁之败。不在谋士。而在他曹操啊!
曹操悔之晚矣!恨之不已!他恨天妒英才。早早就让郭嘉去了!他恨自己。没有了郭嘉。就没有了必胜的希望!历史没有再给曹操一个郭嘉。这是曹操最大的遗憾!最大的心伤!
其他观点:
《三国演义》里。为什么曹操战败都哭郭嘉?
曹操是个赢得起输得起的千古人物。罗贯中是“拥刘反魏”。看《三国演义》。除去官渡之战。似乎曹操作战总是失败。即使最后获胜。前期也得战术失败一两次。不过。统计一下。曹操确实可谓“屡败屡战”了:
汴水之战。曹操领头。约十万之众被不出名的徐荣打的大败。战马被毙。侥幸逃命。
兖州之战。被吕布打的数不利。濮阳大败被火烧。
宛城之战。儿子侄子战死。典韦阵亡。
曹操南下二打张绣。先胜一场。张绣二次追击打败曹操。
第一次邺下之战。袁尚逆击破操。
赤壁之战。周瑜水战再败曹操。黄盖放火。刘备周瑜程普合击大败曹操。
潼关之战。割袍断须。许褚舍身救驾。曹操才保得性命。
汉中之战。曹操因为面临粮食运输不畅。败出汉中。
但是曹操依旧对酒当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气出唱 )
“当如此。道自来”。曹操的强大心理素质和气场神鬼莫测。赤壁战败。失声痛哭郭嘉。乃事出有因: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一、人才难得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1、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是可与管仲乐毅同列。担当辅国之大任。
2、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杀降兵尚且不祥。况杀投靠的贤士。将背上恶名。影响霸业的成就。但刘备不是甘心居于人下人。可以任命个闲职。软禁刘备。虽然曹操一时迷惑。纵虎归山。但谋略显然胜于程昱。
3、官渡之战前。曹操对袁绍的实力有所顾忌。对战胜袁绍仍存有疑虑。对出兵袁绍有所犹豫。曹操三战吕布时。士卒都很疲倦。准备撤军时。郭嘉却力主再战。而且断定此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
4、曹操和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有传言孙策准备偷袭曹操在许都的根据地。霍乱了军心。但郭嘉却断定说孙策会死在刺客手中。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5、曹操征战袁谭。袁尚时郭嘉与众将士提出不同的看法——退兵。最后两兄弟相争。曹操坐收鱼翁之利。等
6、建安十年(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东汉时期。英才豪杰辈出。谋士更是林林总总。不计其数。然而郭嘉被称誉:“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是为当然。
二、性情相投
建安元年(196年)。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两人开始了亦君臣。亦朋友的特殊关系。颇有周瑜形容与孙权的“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的关系。刘备得诸葛亮。朝夕相处。同吃同眠。但是刘备对诸葛亮仍有一丝猜忌。进军西蜀。带着庞统。白帝城托孤。说出“君可代之”。无异是要诸葛亮在病榻前发誓效忠。才放得下心。安心西驾。
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 。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病亡。曹操痛哭: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从曹操的悼词中。可见两人情谊至深。引为知己。曹操痛哭。正如其言: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不仅为谋士哭。更为知音哭。
三、也有甩锅的嫌疑
曹操战败之殇。莫过于赤壁之战。赤壁战败。将战船用铁链连接。是主要的原因。未做防止火攻准备。是直接导火索。当曹操连接战船时。当时程昱提出异议。谨防火攻。但曹操未予采纳。八十万大军战败兵退。总要找责任人。曹操找不出替罪羊。人之常情。帅帅锅也是正常了。哭哭郭奉孝。暗指他人失职。也是无奈之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42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备,乌桓,谋士,袁绍,辽东,赤壁,的人,之战,建安,天下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演义》中,为什么曹操一吃败仗就要哭逝去的谋士郭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曹操乃是一代枭雄。岂会一失败就会痛哭早逝的郭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把我写的十分不堪。但我为郭嘉才哭了三回。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