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是一个外表好看但不中用的花花公子吗?
原创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是一个外表好看但不中用的花花公子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貌若潘安。才比子建\"听得多了。这里告诉你的是:潘安其实才貌双全。

潘安相貌复原图

一、潘安生平概况

潘安(247―300)。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被誉为西晋文坛盟主、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历任河阳县令、长安县令、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特殊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千七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是一个令女人向往、男人羡慕却是任何了解其结局的人都难免替他惋惜的人。这个人俨然已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这个人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史奉献了至少八个典故: “貌比潘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望尘而拜”、“栽树立誓”。

潘安留给后世人最深印象的大概是其容貌。在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里。作为生命个体。相貌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 魏晋时期劲刮的玄学名士风。造就了属于正面评价的“貌若潘安”一词。其后。这个成语成了中国人对于一个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

据载。十七岁时潘安每当驾车在帝都洛阳城游玩。妙龄姑娘见了。难免怦然心动。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妇人则以水果向他抛过去。落在车里。造成潘安的车经常满载水果而归。久而久之。于是民间又有了“掷果盈车”之说。这种情况得到多方面印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 莫不联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 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十九岁那年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阳。 无意当中的这一举动。又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连璧接茵”这个成语。刘义庆为了映衬潘安之美。在《世说新语·容止》里跟着记载了一个男版东施效颦的趣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晋书·潘安传》记载的则是:“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左太冲。即后来因《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与潘安同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的左思;张载则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

综合各种记载。潘安“颀长而白晳”应是无问题的了。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早已变成美男子的评价标准。潘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成为美男子的称。“貌比潘安、才比子建、富比石崇”“潘安再世”“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安貌”等均是历代对于潘安美貌的赞誉之词。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过往。

荥阳中牟人潘安。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安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 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是唐宋时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由于潘安后来卷入宫廷斗争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高龄也未能幸免。因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至此。潘安才止步于《二十四孝》中人。时至今日。大多数都不知道。原来孝子也可以这么美貌。

潘安和妻子杨蓉姬十二岁订婚。两人相爱终身。

潘安五十二岁那年。杨氏不幸早逝。潘安悲痛欲绝。发誓从此不再娶妻。他做悼亡诗三首。寄托哀思。潘安的悼亡诗写得情谊真挚。哀伤缠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因哀伤过度。潘安原本稠密乌黑的鬓发渐渐被银霜侵染。憔悴不堪。

南唐李后主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所说“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潘鬓”即指此事。当时的文人亦感其情。写道: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后世遂将“潘杨之好”列为夫妻恩爱的典范。潘安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去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潘郎” 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心上人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潘安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道。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 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唐代诗人杜甫《花底》诗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之句。二十岁所作《耤田赋》为歌颂晋武帝司马炎亲耕耤田之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晋书·潘安传》评价“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的相貌往往掩盖了人们对他更进一步的认知。由于历史尘埃的覆盖。至今鲜为人知的是。潘安对于家训传承的作用及方法有不少心得体会。

一是家风诗。全文如下: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这首诗的大意是。年少时束发。把乌黑浓密的头发束起来。 进入成年人行列。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恭敬谨慎。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鹤在北山鸣叫。 而鹤的子孙如不和鸣。就如折断的栋梁没有担当之力。就说明不能继承发扬家风。内心深感痛苦。无法排解。家族的家风既然已经确定。而且家规严谨。那么。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一日三省”。语出子《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亮点。尤以“一日三省”为古今圣贤所必备。

耕读传家历史上。以诗作形式为家训的著作不多。除了王阳明的三字诗《示宪儿》及这首四言诗《家风》之外。此前此后。 还有其他的例子。如:“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若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唐代卢肇《送弟》)。”“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 休觅彩衣轻(唐代杜甫《宗武生日》)。”

由于潘安的文学地位。在其影响之下。魏晋时期之后家风家训著作逐步出现。这也是潘安无意之中为中国家训史所做贡献之一。

二是耤田赋。全文如下: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壝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懎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 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

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 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 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䌨。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彩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繠。云罕晻蔼。箫管啁哳以啾嘈兮。鼓鞞硡隐以砰磕。笋簴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耤田。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

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 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沓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蹑踵侧肩。掎裳连襼。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拚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世。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 岂严刑而猛制之哉!

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 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 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

思乐甸畿。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 我庾如砥。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只攸歆。 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赋所颂的主持者晋武帝与潘安同时代。且此时潘安由于家世及作为皇帝身边的京官。所见所闻入赋中。除了文学修饰部分。 其余应较为真实可信。有几方面的史料价值:一、至晋武帝时。 亲耕耤田的面积仍是千亩。与明清“一亩三分”地的过于强调象征意义有极大不同;二、亲耕之日。帝王家族参加人员众多。“亲率群后”。说明多位后宫娘娘们也一起出动。与后世诸多朝代皇后仅参加亲桑礼不同;三、仪式上不同;四、对耤田的理解不同。 潘安认为的耤田作用是“能本而孝”“孝治天下”。既是潘安的个人理解。也应代表着此前及其所处时代不少人的体会。

任河阳县令时。正是潘安失意之时。但仍想尽办法造福一方。

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引领民众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栽上桃李和花卉。满县花果桃李。既美且使当地民众收益颇丰。潘安因被戏称为“花县令”。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咏花。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比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 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潘安为河阳令。满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为整治民风。潘安巧用“浇花息讼”。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栽上一行行桃李。又在园内挖了一口浇花井。每天办完公事。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之上。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安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两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这时两人也没火气了。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再回到大堂上。潘安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潘安看他们都没了火气。才开始公平合理划分了责任。做了公正裁决。后来。河阳人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安花园旁的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

我是@邓箫文解密耕读传家。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其他观点:

潘安的出身: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士族子弟

世家大族子弟的身份。是潘安在那个时代名噪一时的基础。在土坷垃里刨食的平民。无论有多帅气。也不会有人看得见。风霜雪雨会把俊俏的脸蛋砍成老树皮。

潘安父祖在魏晋期间就是地方大员。按照两晋士族内部通婚的习俗。自然母家、妻族都是当时的豪门大族。出身给了潘安一个出入于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个人展现的舞台。没有它。潘安什么都不是。

起源于魏文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为潘安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弟提供了方便之门。从他出生开始。时代就赐予他结交权贵之门的钥匙。和仕宦生涯的轨道。这个大环境决定了。即便是潘安家的一条狗。都具有成为名狗的基本条件。

不管潘安有多“中用”。离开身份的保驾护航。他都不会中用!

东晋辞赋大家:潘才如江的一流文学家

潘安初入仕途。为晋武帝撰写的一篇“应景文”《籍田赋》。因为写得太好。遭人嫉恨。竟然十余年不得升迁。

他在《秋兴赋》中。自叹仕途不顺。独创“潘鬓”一词以悲秋自怜。没想到这个词竟然也成了后世的一个著名典故。

即便闲居期间。偶然涂鸦的《闲居赋》。一句“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竟成了著名的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名字出处。

潘安以他的文学才华。傲立“金谷二十四友”之首。也以他的诗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生起伏被夷三族:政治投机者的落拓悲歌

然而作为政客的潘安。却一生不得志。最后还落得被夷灭三族的下场。

潘安的政治生涯。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攀附。早年攀附太尉贾充。后来又依附于太傅杨骏。杨骏倒台后。又投靠在贾谧的门下。

本来。杨骏的倒台。让潘安差点身首异处。潘安应该吸取教训。远离是非。他的母亲也不断提醒他政治的危险。然而身处上层权贵交际圈的潘安。已经难以自拔。越陷越深。

元康九年。贾南风设计陷害太子司马遹。潘安以他的特长。假冒司马遹手迹。帮贾南风制造了一份太子谋反的证据。导致司马遹遇害。

赵王司马伦政变成功后。贾氏倒台。“性轻躁。趋世利”的潘安。因为与司马伦的心腹孙秀之间的宿怨。被孙秀诬告。落得夷灭三族的下场。

花样美男小迷弟:畸形时代的男式花瓶

关于潘安的相貌。史书上其实没有描述。所以只留下空洞的“貌美”和“优雅”传言。有一个典故叫“掷果盈车”。说潘安乘车出门。满大街女人。不管老幼。都发了疯似的追着潘安跑。拿手中的水果当鲜花。拼命往他的车上扔。结果回来后装了满满一车。

同时期还有两位大才子。一位叫张载。一位叫左思。因为长得丑。待遇就不一样了。张载出门常常被京城妇女丢一车石头。左思被吐一身吐沫!

东晋虽说偏安一隅。政治上没落。国家危机四伏。但是也挡不住纸醉灯谜的上层贵族的奢华与堕落。士族阶层不把心思放在为国解忧。而是热衷于个人的标新立异:清谈、长啸、作柔态媚态、嗑药。怎么堕落怎么来。偏偏全社会以这种病态为时尚。趋之若鹜。

比如东晋风华的“开明”。导致女人比现代人还要疯狂。至少在现代社会。追星的很少有中年及老年妇女。东晋则不然。大妈也可以公然追着帅哥跑。同期有一个与潘安齐名的美男子卫玠。有一次出门。被一群疯狂的粉丝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害得小帅哥“体不堪劳”。回到家一病不起。竟然死了!

综述

回过来头再看看潘安。“中看”是毫无疑问的。至于“中不中用”要一分为二。单纯从他的文学价值来看。潘安有足够的理由。被尊为一代巨擘。说他直追汉赋四大家也不为过。

其他观点:

不能一概而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9:50

    潘安,家风,司马,二十四,安仁,县令,美男子,母亲,桃李,两人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9:5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是一个外表好看但不中用的花花公子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9:50

    \"貌若潘安。才比子建\"听得多了。这里告诉你的是:潘安其实才貌双全。潘安相貌复原图一、潘安生平概况潘安(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