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旅行为何与众不同?
原创

徐霞客的旅行为何与众不同?

好文

热门回答:

徐霞客是正宗的驴友。从小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少年时就立下当旅行家的愿望。

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 ”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并于次日欢送徐露客上路。

许多人要问了。他当专职驴友。钱哪儿来呢?

这个不用担心。徐霞客的家世十分显赫。是真正的土豪。有良田4万多亩。从南到北走完有五十里远路。

可以想象。家中如此厚实的财力。肯定是徐霞客出游的后盾。尤其是前期。他依靠靠家庭的支持。人力、物资上都很充足。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记载了第一次出行的情况。当时他骑着马。带着仆人。还有挑夫。悠哉悠哉。可谓富游。

不过到了后期。财产已经逐渐消耗。就没那么逍遥了。据好友钱谦益写的《徐霞客传》。为了奉养健在的母亲。徐霞客需要努力去耕田。沦落到亲自耕田的地步。可见经济条件已经一落千丈。

干瘪的钱袋子。阻止不了徐霞客的雄心壮志。但是在路上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清初学者潘耒在《徐霞客游记》序言中说。他“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食”。

为了能继续前行。徐霞客只能向朋友借钱充当游资。徐霞客在崇祯十年(1638年)。51岁从家乡开始最后一次远游。11天后进入杭州时。身上的盘缠已经吃紧。不得不向别人借了10两银子。到了湘江。徐霞客遇到劫匪。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狼狈地投靠在衡阳府谋事的老乡金祥甫。在金家住了十几天。以家中的20亩田的租金作抵押。借了20两银子。

徐霞客后来成了一介布衣。但家族显赫名头不小。路上也得到一些名流的资助。在衡阳的时候。桂王府内一位姓王的太监首领。发动下属认捐。为徐霞客筹措到14两银子。徐霞客进入昆明。结识了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同样向往自然。希望远离嚣尘。两人一见如故。一起饮酒下棋。诗词唱和。徐霞客启程下一站。唐大来捐助了盘缠。还写信给沿途的友人。招呼大家解决徐霞客的沿途困难。

徐霞客到达广西后。参府中军唐玉屏送一副通行马牌。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动用地方的车马。免费食宿。按照规定。这项福利只有少数官员能够享用。但明朝中后期管理混乱。马牌被滥用。徐霞客非官非吏。也占了便宜。但他年过五旬。身体抱恙又连番遇险。也算情有可原。

四百多年前。交通很不发达。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双腿。而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践行生命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发生在崇祯九年(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来维持生活。

徐霞客在跋涉每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留下了著名“徐霞客游记”遗作。广泛流传。

其他观点:

说到古人旅行。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霞客。千年古代。只有旅行家徐霞客一人为人所知吗?显然不是。像《五台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等作品。都是因旅行而诞生的文学名著。但为什么只有徐霞客在旅行方面广为人知呢?

先让我们简单了解徐霞客。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学家、洞穴学家。徒步旅行30余年。足迹遍布当今的21个省、市、自治区。被誉为“中国旅行鼻祖”、“游圣”、“千古奇人”。

徐霞客旅行与他人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徐霞客的旅行是专业的。时间上。徐霞客的旅行长达30多年。这30年间并非每天都在旅行。但在时间跨度已经无人能及。其次。他的足迹遍布当今的21个省、市、自治区。旅行地点之多。也是鲜有人及。

此外。徐霞客旅行的地点。不是那些已经有人迹、有亭台楼阁的地方。而是那些尚未开化、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举个例子。根据《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统计。徐霞客旅行中。仅探寻岩洞就多达376个。这不仅是其他旅行人士难以企及的纪录。更创下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纪录。

最与众不同的。还是徐霞客的旅行带有科考性质。这与其他人游山玩水又有着本质不同。徐霞客到过当时中原人很少到达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也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纠正《禹贡》等典籍图经中的讹传错误。恢复了地理真实面目。他对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影响至今。这也是徐霞客成为地理学家、岩溶学家、洞穴学家的缘由。

最近出版的以徐霞客为主角的旅行小说《徐霞客山河异志》。也将旅行鼻祖徐霞客置于广阔的的历史当中。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用悬念丛生的悬疑笔法。讲述旅行鼻祖徐霞客的旅行机密。在书中。作者也展现了徐霞客凭借各类游法游术、爬山理论、涉水观点。游遍大明四境山河大地的传奇历程。

这样来看。徐霞客的旅行。真当是与众不同。

其他观点:

——徐霞客的旅行。分两个阶段。他母亲在世时他没有远行。他开始旅行的第一阶段。只是在太湖。洞庭一带游历。自他母亲去世后。才正式踏上远程旅行之旅。也就是他去旅行的第二阶段……从此。徐霞客\"旅泊岩栖。四海为家。\"

后期。西南之行。重在考察山川。风土。并记录地形地貌。对湖。泽。谭。池。沼泽。河流。进行了考察。并对河流水文。作了详尽的记录。也对人文地理作了描述和记载\"……包括所到之处的地方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贸业。城镇。少数民旅。民情风俗……等。\"

旅行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境界。大凡古代文人墨客——他们的旅行。也许是一种文化寻踪;也许是去消遣和享受闲适:也许是去寻觅一种释放和解脱;也许是想去聆听暮鼓晨钟;也许是去寻找安放心灵的净土。 ……他们或陶醉于美景;或缅怀于先圣;或由感而发吟诗作对;或来一美文;或吟诗……最后来一篇游记感叹一下……总之。他们在消遣和体验时也带着意境!……不过。徐霞客却不是单纯享受旅行乐趣的人。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使命在召唤他…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3

    徐霞客,旅行,崇祯,湘江,游记,云南,自治区,远游,身上,母亲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徐霞客的旅行为何与众不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3

    徐霞客是正宗的驴友。从小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少年时就立下当旅行家的愿望。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