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当年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是怎么游遍名山大川的,並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原创

徐霞客当年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是怎么游遍名山大川的,並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人出门不容易。但也不是无法出门。徐霞客也不例外。

大明时期。中国腹地省份其实已经人口稠密。发展的很好了。旅游根本没什么问题。

大家注意。徐霞客22岁开始旅游。53岁去世。旅游了31年之久。

他的足迹遍历今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

但是。徐霞客是在生命最后4年。才去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也就是说。徐霞客一生真正的艰难驴友挑战。是在人生最后二三年。但因此就去世了。

之前20多年时间。徐霞客其实是在中国腹地旅游。难度不大。

顶多是徐霞客作为旅游去了一些大山和普通游客不去的地方。但也算不了什么。都是当地山民已经开发的地区。

只是徐霞客系统的写了游记。

而且。明代的交通没有那么落后。远距离依靠水运。

明代。中国的水运还是很发达的。

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从北京到杭州。

而向西有长江和各种之流。可以到四川等西部各省。

向南则有其他的江湖。可以达到广东和广西境内。

远距离旅游。徐霞客其实都可以坐船。航道都是官道。没什么难的。

同时。明代和之前朝代一样。大小官方驿站遍布全国。这也是控制地方的一个方面。

徐霞客也曾公费旅游过。还利用公家的交通工具。征集民夫之类。

利用这些现成的驿站之类。徐霞客在中国腹地旅游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大家不要小瞧骡马。萨胖去西藏旅游爬山都是骑骡子。比汽车有效的多。

徐霞客旅行始终是有仆人的。有着自己的牲口。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徐霞客

徐霞客这个人的一生可以用“志在四方”四个字概括。他一生游历。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间。徐霞客出生于明朝江苏江阴市。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依照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来说。徐霞客本该走读书考取功名之路。

然而徐霞客却并不热衷于科考。15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后来就没有再上考场了。放现在就相当于直接放弃了高考。让父母得多痛心疾首呀。好在徐霞客有一对异常开明的父母。他们居然支持徐霞客走一条独特的道路:游历。说实话。这事情放在今天都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更何况是在几百年前的明朝了。真是一对开明的父母。

徐霞客的游历

首先说他游历的原因。大概也就是两个原因。其一是说这源于他的一个梦。有资料记载。徐霞客八九岁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神奇的山洞。里面有一个仙人在跟他说话。梦里的徐霞客很好奇。就跟着仙人的脚步不停地走……梦醒以后。徐霞客就有一种仿佛置身于梦境中的感觉。他很好奇。很想去找那个山洞、见那个仙人。而且徐霞客从小就喜欢读关于地理。历史和探险等方面的书籍。可能从这个梦开始。徐霞客就一直在计划着自己的这条传奇的人生之路。

其二那就是家族的影响和父母的支持了。徐霞客的父亲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这对童年的徐霞客影响很大。而且其家族尽管都是读书人。但却并不热衷仕途。而在徐霞客提出想要游历山河的想法后。他的父母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些原因真假与否。一时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徐霞客不入世俗。毅然独步神州大地。绝对是那个年代的异类。

要说明朝的两大游历事件。一为郑和的下西洋。二位徐霞客的足遍全国。但是不同于郑和下西洋的官方行为。徐霞客从22岁踏上远游征途一直到54岁逝世。30多年的游历生涯。他没有政府的支持。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凭自己的双脚走遍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南、山西等16个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可以说。给他“中国第一代驴友”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而且在我看来。徐霞客的这种游历更应该被看作为是一种冒险。他的游历相较于现代人的休闲旅游来说完全就是两回事。

他耗尽一生精力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被誉为把科学和文学融合为一体的“奇书”。有史料记载徐霞客在每天游历结束后。不管他有多劳累多疲惫他都会很认真的记录下他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正是由于徐霞客的这种习惯。才有了如此伟大著作的出现。

很显然。徐霞客这样的游历高度是今天人们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难以企及的。

结语:

徐霞客“问奇于名山大川”。既是他对于自己个人情趣的抒发。也是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点与我们今天向往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大相一致的。人生一世。寥寥数十年。当然要跟着自己的心走!

我是盛说纷纭。聊聊历史风云人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多多交流!

其他观点:

现代人高铁飞机一天之内全国转。而400多年前徐霞客用时30多年。足迹才踏遍大半个中国。可想历时之艰辛。

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

图为徐霞客故居。

图为徐霞客墓。按徐氏宗谱墓制图重修的。位于故居的晴山堂后院。

野外考察工作。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与巨大的毅力。特别是跋山涉水30多年。多次依靠双腿的徐霞客。所到之处多是一般人足迹所不至的。情况不好的需要攀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面临生命威胁。狂风暴雨、忍饥挨饿都是小事。途中经历挫折更是常事了。但徐霞客每天都会把当日经历记录下来。露宿山野时。燃枯草为灯。徐霞客是在崇祯年间抱病而归。去世时所有记述都是手稿。马上清军入关。徐霞客长子被杀。原稿散佚。幼子徐寄苦心收集后。大体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刊刻成书。也是现在的《徐霞客游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23

    徐霞客,都是,自己的,是在,中国,旅游,明朝,父母,开明,广西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23

    没想到大家都对徐霞客当年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是怎么游遍名山大川的,並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23

    古人出门不容易。但也不是无法出门。徐霞客也不例外。大明时期。中国腹地省份其实已经人口稠密。发展的很好了。旅游根本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