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人生观引起社会热议呢?
2005年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断背山》。描写了在人迹罕至、荒芜的断背山放羊的两个年青男人之间的故事。电影把人群中一少类人一直见不得光的一面抖露在太阳底下。他(她)们原来并非变态、邪恶。他们只是上帝造人时出了点差错造成的。造物主的错却让这类人背负着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的多重折磨。饱受歧视。俩位主人公不是爱男人而是彼此真诚相爱。爱得刻骨铭心但只能相望不能长相守。电影刷新了人们对同性恋的认知。使人们对他(她)们产生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其他观点:
《色戒》的原版短篇小说发表当年就曾饱受争议。很多人解读后的观点是。张爱玲将自己与胡兰成的那段情寄于其中。因而对小说里的汉奸进行了美化。时隔30年电影版上映。由其引发的价值观讨论更为激烈。不少人认为。《色戒》宣扬的是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情色和肉欲下的妥协。鼓吹的是对中华民族价值底线的挑战。而在我看来。李安在继承张爱玲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了这个故事超越那个时代的更深远的涵义。
如果说张爱玲的原著讲的的「通往女人内心的路是阴道」、「权力是男人的春药」这样人性视域下的爱和欲。那么李安的电影则是透过情色、欲望中的人性去探讨人本身的价值——权力只是一时。爱情也并非占据人生的全部。但那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在于。人们无法觉醒并发掘出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当具有的价值。
也不知张爱玲是不是故意。偏偏给女主起名叫王佳芝。好像是在暗示她的一生都是「枉价值」:年幼丧母。父亲只带了弟弟去英国而抛下她一个人。说是物质条件所限无法带她一起走。但到英国不久却再婚。仅给王佳芝留下的一栋房子也被舅妈所占.....命运的不济使王佳芝一直活得异常隐忍。这边佯装平静地给父亲写信道贺新婚。那头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听着对白哭得泪流满面....大屏幕里男主角正说着:“可是我有家庭有孩子。我是一个肩负着责任的男人...”
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王佳芝懵懵懂懂地加入了爱国话剧社。首场演出的成功让她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肯定的快乐。她在舞台上的眼泪都是真的。可那眼泪压根与“中国不能亡”的慷慨激昂声没多大关系。邝裕民的眼泪也是真的。可他的眼泪里并不完全是家国恨。更多的是想到家兄出征而亡的悲痛。—— 那个时代里。似乎所有人都在爱国情绪的感染下陷入巨大的悲愤。可说到底。大家都不过只是被悲剧的大环境推着走的小人物罢了。
这个故事从来就没想讲什么民族大义为国牺牲。它要展现的。是这出暗黑的大悲剧下人们价值是如何被扭曲甚至践踏。王佳芝是如此。邝裕民也是一样。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是蔑视人价值的推动者。且不说这个暑假刺杀计划何其幼稚和愚蠢。单是半逼迫地要求王佳芝学习男女之事并以此去引汉奸上钩。这种行为就跟强迫卖淫没有区别。为什么说是半逼迫?几个小伙伴是背着王佳芝作的这个决定。根本没问过她的个人意愿。同时王佳芝那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也是半梦半醒。虽然无奈。但眼看着大家为都在为刺杀计划出力。何况还是打着抗战爱国的旗号。也由不得她不答应。
邝裕民一句「再不杀就要开学了」的台词设定不是来搞笑的。是故事里对这群幼稚大学生们的讽刺。可光是蠢也就罢了。热血澎湃的他们从未认识到。有些时候。蠢。便是恶。时代与社会的恶诱发出人性的恶。他们。都曾是恶的一部分。
再说易先生。何尝不是更加扭曲的一具行尸走肉。观众只见他与牌桌上官太太们的暧昧不清。与王佳芝的迎来送往。却不见他的阴郁严肃、警觉少言甚至兽性大发之下。全是内心隐藏着的巨大的恐惧。他不敢去黑暗的地方。也不敢相信任何人。这种恐惧到达了什么地步呢?李安说:
床戏是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外显他的恐惧、他的愤怒和挫折。你可以形容一个人如何不具备相信别人的能力。但更绝的是让他在高潮时都不敢闭上眼睛。
他曾对王佳芝说。“别人都害怕。但你好像没有这种恐惧。” 人们的确更容易被自己所期望却不具备的特质所吸引。不是吗?
易先生对王佳芝卸下防备的过程。大概也是王佳芝慢慢发掘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过程。
故事里的地下情报工作者真是全心为了民族大义而拼死吗?可不尽然。邝裕民要为他死去的哥哥报仇。后来的组织头头老吴要为他被易先生害死的老婆孩子报仇.....可王佳芝跟他有什么仇?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这么一场安排。这两个社会地位千差万别的人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她是负有保家卫国责任的战士吗?也不是。她只是一个和其他女同学一样“渴望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也期待着一场怦然心动的美好爱情的普通姑娘。可尽管如此。她还是被推到了离危险最近的地方。打着为民族大义牺牲的旗号。而躲在她身后的人呢?除了交给她紧急情况下自尽用的毒药。烧毁她寄给父亲的信。他们从来没有为王佳芝考虑过。邝裕民后来倒是考虑过。可也正如王佳芝拒绝他的亲吻时所说: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一切都迟了。
王佳芝终于也有不再隐忍的时候。老吴叫她必须要为组织效忠。继续把易先生栓在她的陷阱里。她再也按捺不住一直以来的痛苦和压抑。小小激烈地爆发了一次:
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吗?你当他是谁?他比你们还要懂得戏假情真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越钻越深。我得像奴隶一样地让他进来。只有「忠诚」地待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够进到他的心里....每次他都要让我痛苦得流血、哭喊....他才能够满意。他才能够感觉到他自己是活着的。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也可以把他折磨到撑不下去我还要继续...直到精疲力竭我崩溃为止!每次最后。他身体一抽倒下来。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你们是不是就该冲进来朝他的后脑开枪!然后他的血和脑浆就会崩到我一身!........
说这些的时候。她自己都忍不住痛苦得颤抖。因为她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我追求的人。而不是一个用完便可丢弃的复仇工具。尽管她已经被丢弃太多次了。
易先生何尝不知自己也只是个工具。他们在日本小酒馆里约会。王佳芝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带我到这里来。你想要我做你的妓女。易先生笑了一下说:我比你懂得怎么做娼妓。他的压抑中也满满的都是愤恨。所以才在听到日妓们唱歌时对王佳芝说:你听。日本人唱歌像哭。听着像丧家之犬。王佳芝说。那我来给你唱一首吧。我唱得比她们好听。于是起身、站远。悠悠地唱起一段《天涯歌女》:「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李安太温情。张爱玲的原著里本是没有这一段的。若只为欢场作戏。唱到这一段便算了。无非是给男人撒娇献媚。可王佳芝唱了整三段。唱了家山北望泪沾襟。唱了患难夫妻恩爱深。还唱了
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
唱到这里。阴森冷峻如眼前的这个不愿相信任何人的男人。也缓缓地握住了王佳芝的手。眼眶也早就红了一遍又一遍。这算不算是爱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此时的易先生。这个自我价值扭曲到连自己都恐惧自己的人。也为这片刻的温存和理解而感动。他和王佳芝。本都是一样可悲的人。
李安太会讲故事。每一个配角包括他们的眼神、故事节奏、情节起伏。甚至配乐。都是戏。如编剧所言。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是多余的镜头。只可惜。成也床戏败也床戏。这部电影因为大尺度的情色戏饱受争议。同时也广得关注。可也正是由于大部分人对床戏的关注。而忽略的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价值。以及李安设置那几场床戏的良苦用心。
故事的结尾。再次闪回到最开始的那一回眸「王佳芝!上来呀!」从那一刻起。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变。
什么叫悲剧?鲁迅说。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其他观点:
有社会。有立场。那就会有争议!
不同的立场往往代表不同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争议不可避免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490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安,裕民,的人,都是,的是,价值,爱国,电影,是一个,男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人生观引起社会热议呢?2005年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断背山》。描写了在人迹罕至、荒芜的断背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