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青春校园电影《过春天》?
原创

如何评价青春校园电影《过春天》?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过春天》由两条故事线组成。一条是女主佩佩走私手机(行话:过春天)。一条是女主佩佩在香港深圳。两个城市的情感成长。(与母亲的亲情成长和与闺蜜的友情成长)

但要说将青春校园题材和悬疑犯罪题材相结合的例子。《过春天》远不是第一部。


另外《黑处有什么》。明明讲的是女主在少女时代急于逃脱父母掌控。远离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干涉斥责。对“生活在别处”的精神向往。却又刻意的将少女所期盼的自主世界塑造成一片黑暗的社会森林。刚巧当地接连发生多起手段恶劣的强奸杀人案。于是在少女的噩梦里。周遭每个人都变得形迹可疑。每一处阴冷黑暗所在都隐藏着无限杀机。


话说回《过春天》。这部电影在电影鲨看来是成功的。因为导演在处理成长和犯罪这两条线时。平衡做得好、分寸把得紧。“过春天”在电影里是走私行动的代号。但它其实更是一个少女怀春的隐喻。电影看到最后你不会不明白。在成长和犯罪两条线上。导演显然是将重点压在了前者上。这就叫主次分明。

再往更深层意义上探寻。电影英文名叫“The Crossing”。很明显带有“跨过”、“十字路口”的意思。它所表达的是少女佩佩已处于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由此可见。导演还是将故事重点放在佩佩的成长线上。这就叫深挖主题、持续强化。

地理位置上的 Crossing:

佩佩的父亲是来自香港的卡车司机。母亲是住在深圳的大陆小三。在父母分开后。佩佩就成了“无家的人”。打工时。别人问她家在哪里。她闪烁其词。只说“很远”。因为她的家不在香港。父亲代表了佩佩对香港的印象。情感上亲近。现实里疏远。并非真正的归属。但大陆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她零沟通那个妈。似乎也没有家的温暖。正是佩佩既属于两边又疏离于任何的状态。形成了佩佩的 Crossing状态。

生活状态上的 Crossing:

少女佩佩本人。是一个香港、深圳的矛盾综合体。正如她既是中学生。又是淘宝代购。同时又做偷运水客。她兼有社会人与女中学生的身份。当佩佩加入水客组织后。因为破碎的家庭不足以寄托情感。她就把全部感情投入到了组织中。组织里最令人尊敬的“花姐”。更主动要求收她做干女儿。初入社会的佩佩。有些飘飘然。但实际上。佩佩并不是什么“佩佩姐”。她还只是个孩子。在继续做乖小孩和做“佩佩姐”的抉择上。佩佩依然在Crossing。

《过春天》不像《天才抢手》那样主打犯罪牌。也不像《踏雪寻梅》、《嘉年华》那样沉重无望到让人喘不过气。更不同于《黑处有什么》。因为把握不好成长犯罪两条线的主次而话语模糊。《过春天》更像是部纯粹的青春长成纪实。它讲了女孩的身份认知、讲了女孩的成长认知、讲了女孩的情感认知......而犯罪只是用以穿起这系列成长觉悟的手段而已。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头条号“电影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7:53

    春天,香港,少女,电影,深圳,讲了,有什么,情感,认知,主次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7:53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青春校园电影《过春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7:53

    《过春天》由两条故事线组成。一条是女主佩佩走私手机(行话:过春天)。一条是女主佩佩在香港深圳。两个城市的情感成长。(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