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课文,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解释正确吗?为什么?
原创

《石钟山记》课文,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解释正确吗?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苏轼。关于石钟山解释不正确。石钟山记最早出于《水经注》。了了几笔。没有根据。苏轼本人经过实地考察也做了一番论述。最终站在自己的角度论述石钟山。写出自己的传世佳作《石钟山记》。但他对石钟山的得名也是错误的。清代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山形如钟。故得钟名。取名石钟山。


其他观点:

按照苏轼的说法。是两山之间有块大石头。中间是空的。并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就会发出钟一样的声音。石钟山因此而得名。明清时就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是错误的。而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实地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的缘故。

其他观点:

石钟山在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的东岸。这座山包括两个部分。一在县城的南边。叫作\"上钟山\"。一在县城的北边。叫作\"下钟山\"。各离县城约一里。皆高五。六百尺。周围十里左右。

苏轼这篇文章。重点在辨明\"石钟山\"这个名称到底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这座山独以\"钟\"名。他先提出郦道元。李渤两人的说法。认为他们的说法皆可怀疑。并提出辯驳。然后写他月夜游石钟山。作实地观察。发现石钟山附近水中多石穴缝。中流又有\"空中而多窍\"的大石。波浪冲进石穴中。就象钟响似的。他认为这才是这山独以\"钟\"名的原因。并且借此发议论。

从这篇文章来看。郦。李。苏三人解释\"石钟山\"这个名称尽管不完全一样。但是都认为由于声音的关系。后来又有人观察石钟山。说上钟山。下钟山都有洞。洞中可容数百人。山形象覆盖着的钟。所以叫石钟山。认为这个名称与声音并无关系。后一种说法也许比较合理。但是苏轼这篇游记所发的议论。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经过\"眼见耳间\"。必须作深入的调查。这种意见还是很对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1:27

    石钟山,钟山,苏轼,说法,山形,自己的,县城,又有,水经注,声音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1:27

    没想到大家都对《石钟山记》课文,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解释正确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1:27

    苏轼。关于石钟山解释不正确。石钟山记最早出于《水经注》。了了几笔。没有根据。苏轼本人经过实地考察也做了一番论述。最终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