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疑邻盗斧”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原创

你如何看待“疑邻盗斧”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疑邻盗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道家人士列御寇的《列子》。原文如下:

人有亡斧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就在想到底是谁把我心爱的斧子偷了。左想右想觉得隔壁邻居的儿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于是。他就暗中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鬼鬼祟祟的。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像是偷斧子的;听那人的言语交流。也像是偷斧子的;观察那人的动作更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以后。丢斧子的人在翻自己的谷堆时。发现了自己的斧子。哎呀。原来斧子没丢。是自己忘在谷堆里了。

后来他再一次见到邻居的儿子的时候。就觉得那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处的不妥。是个大大的好人。完全不是会偷斧子的人。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证明下。带着主观成见去看待人或事物。

但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成见去观察世界。很大一部分人喜欢往他人身上“贴标签”。一旦把“标签”帖到那个人身上。就会不由自主地把他所有的行为往“标签”上靠。

举个例子:张三这个人经常说谎。李四这个人比较老实。不喜诓人。如果是张三告诉我们一件事儿(没有诓人)。无论说得多么的真切。我们还是会想张三是不是又要诓人了。如果是李四告诉我们一件相反的事儿(在诓人了)。虽然没那么的真切。但我们还是更相信他 。而非张三。

把人“标签化”。似乎可以很好地抓住人的主要特征。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处理人际关系。但这未免把人想得太简单些个。我们很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吗?

把每个人的经历想象成一根根线。我们会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联系。联系发生时。彼此的线缠绕在一起。结束后。便分离。

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身边的人。我们了解的是那个人的一部分——表现在我们面前的一部分。我们不了解他人之前的经历。也不了解他人内心隐藏着的真实的想法。我们了解的只是我们面前的那个他。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地了解他人。那么我们怎么能根据他人外在的表现出的形象去评判呢?或者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把一个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标签”贴在他人的脑门儿上呢?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带有成见的胡乱猜疑他人或事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理性的判断。

其他观点:

《列子·說符第八》:

人有亡鈇者。意者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 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亚当·朱克思在《扭曲心理学》里讲到“内在意象”。且不论男女老幼。但实际上。疑邻盗斧就是在多种心理效应的干扰下形成的一种内在意象。

也就是说。人对他所评价的对象。好坏二分。那么这个二分不会是公平的。不是说各占50%。因为人必定会把自己的侵略意图投射到“坏”的那一面。把对象的坏给加成。而这背后。隐含的是人的不安感、恐惧感和无力感。来自本体性的焦虑源。会让人对“坏”给出更低的评价。

人若是迁怒别人。本就是不讲理的。这是人性。所以。丢斧子的人怀疑行为也很正常。之后他找到斧子。情绪释然了。心理改变了。看邻人之子又顺眼了。这也是人性的表现。

所以哲学先贤埃比克泰德说:困惑人们的不是事物。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而心理学深究这种思维定势。就是想让人们避免受到其干扰。遇到事情以后要冷静处理。避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错事。

所以列子在《说符》的开篇就说“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当然也还有更深层次的解读。不要过分自责。

心理学上。提到了丟斧子的人的“本体性的焦虑源”。不安感、恐惧感和无力感。这些心理。其实也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悔恨的自责表现。

而对自己的悔恨是对别人仇恨的开端。一个人对自己悔恨的时候。往往就会莫名其妙的对别人也怀恨起来。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和他一样痛苦。

丢斧子的人之所以会疑邻盗斧。根源还是在于自己对自己把斧子弄丢的行为感到自责。

所以心理学上讲。当你真的做错什么事时。最要不得的就是过分自责。因为你的自责表面上针对你自己。但实际上是你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的开始。

换句话说。你的自责对悔过没多大用。反而容易为你找来更多的麻烦。这种麻烦可小可大。也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

比如生活中。你老娘不小心摔了一个碗。自责了几句之后莫名其妙就开始骂你。这就是实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并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烦。所以没心没肺一点反而更稳妥。

其他观点:

看着像。又不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8:22

    斧子,的人,自己的,之子,列子,自责,那人,人对,成见,而不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8:22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如何看待“疑邻盗斧”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08:22

    疑邻盗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道家人士列御寇的《列子》。原文如下:人有亡斧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