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李渊曾经对他讲:“你功劳太大。我可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赏赐给你吃。”在大唐开国战争中。他的功劳远远大于尉迟敬德。但他后来却排在凌烟阁24功臣的最后一位。他就是秦琼。
尉迟恭是秦琼手下降将。战功远不及秦琼。为何反而后来居上?有两个原因。
秦琼的战功远大于尉迟敬德。
秦琼入伙大唐这个公司的时间。在尉迟敬德之前。无论是其战功、起点、资历都比尉迟敬德高很多。
秦琼原来是隋朝的军官。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军李密。瓦岗起义失败后。又投奔了王世充。
评书演义中。徐茂公(李勣)化装成道人。到洛阳王世充处策反秦琼、程咬金和罗成。
真实历史中。由于王世充为人奸诈。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与程咬金等人趁两军对阵之机。投奔了李唐。秦琼在李世民秦王府任职。任马军总管。为大唐开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尉迟敬德是被秦琼打败。之后才投降了唐朝。
评书演义里的尉迟敬德长得像是一团黑炭团。烟熏太岁。火烧金刚。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打得李建成和李元吉二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尉迟敬德曾经也在隋朝当过官。因为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被提拔为朝散大夫。这是一个文官职务。唐朝的诗人白居易也当过朝散大夫。
大业十三年(617年)。尉迟敬德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不久。刘武周联合突厥。攻取了雁门、楼烦、定襄等北方重要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同年11月。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很快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即隋恭帝。
在李渊的一手操纵下。由隋恭帝授以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大丞相、录尚书事。加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一切事务“咸归相府”。完全是曹操的那一套做法。
618年。李渊又加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之后。隋恭帝被迫下诏禅位。李渊称帝。
公元619年。刘武周封宋金刚为宋王。率领大将尉迟敬德。大举进攻唐军。攻陷了许多州府。打得唐军丢盔卸甲。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双方交战地区。盗贼蜂起。一些对唐统治不满的人。起兵呼应刘武周。李渊心急如焚。坐卧不宁。准备放弃河东。退守关西。
李世民坚决反对退回关西。他说:太原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起兵的地方。河东经济富裕。一旦放弃。将来想再夺回来就难了。请给我三万名精兵。去击败刘武周。
秦琼美良川大败尉迟敬德。
我们来看一看。《说唐全传》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说唐全传》中。秦琼是左天蓬大将下凡。天庭中。天蓬元帅(下凡成了猪八戒)手下有左天蓬大将和右天蓬大将。秦琼是其中之一。
秦叔宝却是左天蓬大帅星临凡。尉迟恭是黑煞神降世。那黑煞神晓得左天蓬的厉害。却不肯下凡来。玉帝便道:“若黑煞神一出。把左天蓬带了几分劳病。”秦叔宝与尉迟恭就杀得个对手了。
秦琼武功本来高于尉迟敬德。但二人每次交手。秦琼身体都不好。因此两人打个平手。
在美良川。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单挑。“三鞭换两锏”。秦叔宝由于患病。未能战胜尉迟敬德。之后。秦叔宝一夜之间连复三关。
真实历史中。李世民率领秦琼等人。与宋金刚一天之内。打了八仗。八战八捷。歼敌数万。迅速扭转了战场形势。
美良川战役。历史上并非二人单挑。
美良川。在今山西闻喜县南。今称美阳川。据《资治通鉴·唐纪》:
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
尉迟敬德与唐军作战。打了一个胜仗。之后。他率领部队返回时。经过美良川。此处地形险要。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殷开山、秦叔宝率领唐军。事先在此处设伏。打了尉迟敬德一个措手不及。
这场战役。是唐军对尉迟敬德部队的大屠杀。共斩首两千余级。
武德三年。宋金刚败逃。尉迟敬德降唐。唐高祖李渊赐名尉迟恭。
宋金刚收拾残部。逃往突厥。后又打算脱离突厥。被突厥兵捉回后腰斩。
评书演义中。宋金刚是在败逃时。与秦叔宝单挑。被秦叔宝一枪刺死。
唐高祖李渊愿意割肉给秦琼。
美良川大捷。秦琼冲杀在前。功劳最大。战后。李渊派人到前线,赏赐给秦琼金瓶。秦琼拜谢。
唐高祖李渊慰问他说:你不顾妻子儿女。远道来投奔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只要你需要。我不吝啬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赏赐给你。更何况是仆婢和财帛呢?希望你继续努力!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秦琼一生征战。身体因此有多处伤病。特别是年老之后。体质非常虚弱。他说:“我戎马一生。历经二百余场战斗。 多次身负重伤。流的血加起来有几斛之多。怎么会不没有疾病呢!”
据《旧唐书·秦琼传》:
(秦琼)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综合来看。在大唐开国之战中。秦琼的功劳要远远高于尉迟敬德。
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时。尉迟敬德排在第7位。而秦琼却排在最后一位。排名顺序是这样的: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的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是李世民统治稳固。国家国力提升后。搞的一个形象工程。目的是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
为何如此排名?两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而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或者也有可能。当时秦琼只在外围发挥了一些很小的作用。
李世民集团直接参与政变的人数。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旧唐书·太宗本纪》、以及其余诸人的传记之间。记载相互矛盾。据《旧唐书·秦琼传》: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这个记载。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过程中。秦琼是属于李世民阵营。但在事变中处于从属地位。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战后赏赐也不大。“食实封七百户”。算是安慰奖。
李世民上台后。广泛赏赐。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人心。求得更多人的支持。不要说是秦琼。就是太子和齐王的旧人。比如魏征、薛万彻等。李世民后来也一样重用。
而秦琼在武德四年。就已经获封翼国公。地位远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任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
再看看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事后得到的封赏。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被定为头等功臣。每人获赏一万匹绢。除此之外。整个齐王府。包括齐王府里面所有的钱财器物。都赏给了尉迟敬德。并食实封千三百户。据《旧唐书》:
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不仅获得了巨额赏赐。而且地位迅速提高。赐爵吴国公;秦琼是左武侯大将军。他是右武侯大将军。一下子和秦琼平起平坐了。赏赐还超过秦琼。
这是一个曾经被秦琼击败的降将。
玄武门之变秦琼究竟有没有参加?我认为他是没有参加。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秦王府一共有九个人参加:
尉迟敬德后来居上。秦琼排在末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琼去世比较早。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去世。五年之后。才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
其他观点: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时的“秘密武器”。战斗力强悍。凭一己之力打下了多半壁江山。他的账下猛将如云。可要论起出类拔萃的。只有三个人:罗士信、秦叔宝、尉迟敬德。其中罗士信战死沙场。尉迟敬德在和秦叔宝的对决中惜败一招。所以李世民手下的第一猛将。必定是秦叔宝无疑。可是。在著名的凌烟阁功臣当中。尉迟敬德排名第八。连功劳明显并不显著的程知节都排名第十九。秦叔宝则敬陪末座。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战争年代:秦叔宝和李世民的关系。十分耐人寻味
如果按照资历排名。秦叔宝是要早于尉迟敬德、也高于程知节的。秦叔宝是隋朝大将张须陀最得力的部下。而当时尉迟敬德是隋朝的朝散大夫(一个文官职位)。程知节则是正经的草寇出身。三人的从军履历上看。秦叔宝是明显占优的。而在投降时间上。秦叔宝和程知节都要早于尉迟敬德。唐武德二年二月。唐军与洛阳军阀王世充在九曲对阵。秦叔宝因不满王世充为人。和程知节以及其他乙烯二阵前投降了唐朝。之后在唐高祖李渊的安排下。到了李世民帐下。而直到武德三年四月。尉迟敬德才在军阀刘武周、宋金刚失败后。才投降了李世民。所以在投降时间上。尉迟敬德也比不上秦叔宝。
但是。秦叔宝虽然一生随李世民征战。但是他似乎更像是李渊的人。而不是李世民的亲信。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之后。李渊亲自赐予秦叔宝金瓶。并鼓励他说:“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 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并且让其“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这项殊荣。是别人所没有的。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秦叔宝是深得唐高祖李渊赏识的。
而且。面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打击。秦叔宝是李世民手下武将中少数几个安然无恙的。据《旧唐书》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前。房玄龄、杜如晦被调入朝廷做官。脱离秦王府;程知节要被外放康州刺史。也要离开秦王府;尉迟敬德则是被安排随李元吉出征。这几位秦王府的栋梁都纷纷自身难保时。秦叔宝却没有接到任何调令。
可是。这可能恰恰是秦叔宝后来被“冷处理”的原因。虽然他一直在李世民手下效力。但是他和李渊的关系。让李世民始终对他存有戒心。李渊父子的关系是非常虚伪和冷淡的。李世民肯定要防着父亲在自己身边安插眼线。而秦叔宝。确实是最可疑的人。
论功劳。秦叔宝难比尉迟敬德
前面说过。尉迟敬德投降李世民的时间。比秦叔宝降唐晚了一年有余。可是这之后。尉迟敬德的蹿升速度明显快于秦叔宝。在武德三年七月。已经和秦叔宝、程知节(程咬金)一起。当上了精锐之师玄甲军的一部统领。不但如此。李世民还和尉迟敬德“引入卧内。赐以金宝”。这个待遇。秦叔宝可没有享受过。个人觉得。这是因为秦叔宝是通过李渊来到李世民手下的。而尉迟敬德则是直接投降的李世民。两人的远近亲疏不一样。
之后。尉迟敬德还在战场上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忙里偷闲去榆窠打猎。结果遇到了由猛将单雄信率领的数万敌军。眼看性命堪忧之时。尉迟敬德杀出来。一马槊刺倒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在几年之后。讨伐刘黑闼之时。李世民再次被敌人重兵合围。危机之时。又是尉迟敬德领兵杀到。李世民得以死里逃生。
而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先是和李世民一起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在追击李元吉的时候意外落马。李元吉回身与李世民夺弓。此时又是尉迟敬德杀到。赶走并击杀了李元吉。之后。太子府兵力总动员。与秦王府士兵争斗。又是尉迟敬德。手持建成、元吉的首级遍视全军。瓦解了太子一方的士气。确保了李世民的胜利。然后。他又进攻逼宫皇帝李渊。让李世民得以享受胜利果实。救驾之功加上拥立之功。尉迟敬德已经彻底超越了其他的武将。他在凌烟阁上领先秦叔宝。确实实至名归。
玄武门之变前后:秦叔宝领兵战斗之后远离战场。
据《旧唐书》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当天。秦叔宝是站在李世民身边的。而且还带领兵马和太子一方厮杀。成功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和另一位大将程知节相当。不过此后。秦叔宝就远离了战场。自己在家休养。原因很让人心酸:他病了。而且应该是那种元气耗损的虚症。此后秦叔宝经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 斛矣。安得不病乎?”曾经那个勇冠三军的战将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让人唏嘘。在家休养了十二年后。秦叔宝病逝。被封为胡国公。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可以说。虽然在美良川之战前。秦叔宝的功劳确实很大。甚至是最大。不过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便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停滞不前。而其他功臣。尉迟敬德、程知节、李靖、李绩等人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建立功勋。这样算起来。李世民在秦叔宝死后5年设立凌烟阁时。还能想起他来。已经说明他的地位了。最为秦叔宝来讲。能出现在凌烟阁上已经很不容易了。排名的前后还重要吗?
其他观点:
秦琼曾和罗士信一起跟随隋将张须陀平定叛乱。尤其是罗士信。14岁就开始上阵杀敌。两人在军中以勇武著称。后来张须陀被杀。两人又投到隋将裴仁基那里。后又随裴仁基投了瓦岗李密。在洛阳大战中。李密大败。罗士信和秦琼等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尤为看重罗士信。同吃同住。后来两人先后降唐。罗士信成为陕州道行军总管。秦琼成为马军总管。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罗士信在622年平定刘黑闼叛乱中被刘黑闼杀死。
而且。尉迟敬德还是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在事变之前劝说李世民起事。在事变中保护李世民的安全。射死李元吉。第一时间拿着二李的头颅阻止玄武门之外的东宫府兵的进攻。又是他去和李渊报告政变的发生。变相的挟持李渊。也是他劝说李世民不要诛杀东宫和齐王府旧臣。但是即便是这样。尉迟敬德也只是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七位。
当然严格来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没有排名。而只是分了三个档次。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东西来。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秦琼自李世民登基开始。基本就处于退隐状态。史书上已经找不到他的痕迹。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病。直到638年去世。而到了643年。李世民念秦琼有功将其排进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实在也是李世民对这个随自己打天下的猛将的一种认可。并没有委屈秦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77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叔宝,秦王,李渊,功臣,长孙,之变,玄武门,赏赐,功劳,武德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立功无数,为何封赏时却排在最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李渊曾经对他讲:“你功劳太大。我可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赏赐给你吃。”在大唐开国战争中。他的功劳远远大于尉迟敬德。但他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