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万春的《荡寇志》对梁山好汉的态度究竟是恶意诋毁还是明贬实褒?
原创

俞万春的《荡寇志》对梁山好汉的态度究竟是恶意诋毁还是明贬实褒?

好文

热门回答:

《荡寇志》。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字仲华。浙江绍兴人。在道光年间曾多次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如此人物。其作品如何可想而知)。

书共作七十回。另有结子一回。作者自称创作此书意图在于。接续七十回本的《水浒传》。说明“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故有结子一回。表现了作者对农民革命的极端仇恨。

书中情节。主要是写退职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俅养子高衙内看中。威逼求婚。陈氏父女逃出京城。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了刘的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后陈希真与刘广暂时在猿臂寨落草。但是却勾结官军和地主武装。专与梁山作对。企图战胜梁山。以向朝廷赎罪邀功。后经云天彪引荐。被朝廷录用。并随同张叔夜擒杀梁山一百单八将。荡平了梁山。将水泊人物一一诛尽杀绝。

该书充分暴露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军必欲斩尽杀绝而后快的反动立场。表现了对农民革命的极端仇恨。

其他观点:

这个提问很有水平。是如何阅读和理解《荡寇志》这部书的核心问题。也是揭示俞万春创作这部反《水浒传》小说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作者在书中寄托了非常复杂的情感。他一方面是《水浒传》的忠实读者。原本对梁山好汉怀有有崇敬之意。在作品中。俞万春也通过雷部神将自相矛盾的行为。以及一些很下流的语言。流露出些许对梁山好汉的喜爱。

但是。如果说俞万春对梁山好汉是明贬实褒。甚至是反话正说。恐怕不甚准确。毕竟。这就是一部反《水浒传》的小说。俞万春的立场不会因为细节上的矛盾而改变。说到底。俞万春反对造反。反对以招安的方式纵容造反。造反者就是草寇。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与制裁。连投降都不可以。

俞万春创作《荡寇志》面临“两难”困境

据记载。俞万春自幼喜爱《水浒传》。对梁山好汉多有景仰之情。但是。他的经历却改变了他对《水浒传》的看法。也为其创作《荡寇志》奠定了思想基础。

俞万春字仲华。号忽来道人(胡来道人)。生于1794年。自幼丧母。随父亲居住在广东任所。当时。正值清道光年间。政局动荡。民变丛生。盗贼蜂拥。与《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极为相似。俞万春在父亲任所从军。参与了两次镇压瑶民民变。

这些经历让他深感民变对朝廷和国家带来的灾祸。加之对《水浒传》的深刻理解。俞万春便逐渐萌生了创作一部小说。站在《水浒传》相反的立场。“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其父非常支持。并嘱托他一定要完成这部著作。

正是因为俞万春非常深刻的理解了《水浒传》。自然而然的会对一些梁山好汉有景仰之情。也深感于梁山好汉造反。也是因为奸臣当道所致。所以。作品中依然能够读到反贪官。以及官逼民反的内容。他对某些雷部神将也进行了讽刺与挖苦。尤其是曾经“犯上”的朝廷旧僚。

但是。由于俞万春是站在朝廷立场上的。他不能让造反者受到招安。不能让心怀叵测者通过造反、招安来洗白身份。甚至摇身一变成为庙堂之臣。因而。他要将《水浒传》的“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进行彻底揭露。对梁山好汉进行恶意诋毁。

这样的“两难”其实并不难。根本就无法达成某些观点所论及的那样。俞万春明贬暗褒、正话反说的创作目的。《荡寇志》就是一部彻底的反《水浒传》著作。

打着金圣叹旗号反金圣叹

张恨水先生曾经猛烈抨击《荡寇志》。认为作者俞万春“为金圣叹所欺。变本加厉”。大概。张恨水先生让俞万春气坏了。这样的评价并不得要领。其实。俞万春是反对金圣叹的。他坚决不赞同金圣叹对大部分梁山好汉的评价。认为梁山之上并无所谓的“上上”人品之人。都是一伙应当受到严惩的邪恶之徒。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仅仅是因为反对招安。他希望梁山好汉一直跟朝廷干下去。俞万春则承接金圣叹本《水浒传》往下写。开篇就是第七十一回。而且。还照应金圣叹在《水浒传》开篇的“楔子”。在一百四十回后作“结子”收束全书。

这样的结构。完全是针对金圣叹的。他反对造反。不允许民变扰乱国家。也反对招安。但余万春的反对招安。与金圣叹的立场完全不同。所以。余万春的《荡寇志》连金圣叹一起反掉。根本就不是张恨水先生所说的那样。俞万春受了金圣叹的蒙蔽。也不是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变本加厉。而是蓄意反《水浒传》。反金圣叹。

金圣叹虽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大肆删节、涂改、加塞。以达到自己狂赞强盗、贬损宋江招安的目的。但是。他对造反持支持态度。梁山很多好汉。诸如鲁智深、林冲、晁盖、武松。等等。都是赞扬有加的。

俞万春则不同。梁山之上没有好人。即便是施耐庵曲笔深意。对梁山好汉明褒暗贬。也一概不认可。认为是“伪言”而必须破掉。在这样的主题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作品。我们不应当为《荡寇志》辩护。这部书不存在暗中褒扬梁山好汉的事。

《荡寇志》文笔有点拙劣

余万春的文笔在这部书中也是比较拙劣的。写得牵强附会。夸张过度。吹捧肉麻。读来略显生硬。与《水浒传》不可同日而语。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说是《荡寇志》文笔很好。因为内容恶心影响了其文学水准。反倒是因为其攻击《水浒传》及其梁山好汉的迫切心理。简直就是以一种强烈的报复心态。事事针对施耐庵的原著反写人物和故事。这种近乎变态的讨好心理。就必然限制其创作的自由。给文笔思路设置严酷的限制条件。这样的创作教条。能有好文笔吗?

施耐庵文思纵横。有很宽阔的自由创作空间。他所开创的白话创作文体和风格。岂是俞万春所能望及项背的。俞万春想反《水浒传》。反倒被施耐庵牵着鼻子走。只能生硬的对应原著故事和人物。往反方向写。文笔非常被动。

《水浒传》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非常的生动与传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永恒的经典。俞万春东施效颦。搞了个雷部三十六将。前来剿灭梁山天罡地煞。书中的人物很碉堡。很假很生硬。比如女主角陈丽卿。不伦不类。一副伪道学嘴脸。其能量超人。且升华为神仙。像当今的文化超女那样。猛给读者灌心灵鸡肉汤。

如果说。陈丽卿的令人反感。那就大错特错了。《荡寇志》中。这员超女先后掐死了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可谓将这对夫妻蹂躏而死。花荣被她射死。黄信、郭盛、孙二娘被她生擒。孔亮、龚旺、丁得孙、顾大嫂、孙新遭她斩杀。梁山好汉在她面前更加狼狈不堪。极其猥琐。这难道是正话反说、明贬暗褒?

模仿水浒传反水浒传

《荡寇志》一开头写的是金圣叹编造的梁山好汉惊恶梦。并从此展开故事。故事的开头。陈丽卿便出场了。她受到高衙内调戏。其父八十万禁军教头陈希真与林冲一样。采取隐忍之术。不敢得罪高俅。但父女二人讨论后。决定走王进之路。逃出汴京城。

父女二人逃到风云庄。结识了云天彪。云天彪曾经打败过梁山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但却并未因此得到朝廷表彰。反倒受到不公正待遇。于是。这几个人便在猿臂山扯旗造反。啸聚山林。他们与宋江一样。不断壮大实力。赚足了本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最终。陈希真率领猿臂山强盗全部接受朝廷招安。追随张叔夜去征讨梁山了。

这是明显的模仿《水浒传》的写法。翻版《水浒传》的故事。俞万春的卑劣之处便在于。以《水浒传》来反《水浒传》。也就是俗话讲的。拿施耐庵的拳头擂施耐庵的嘴!

这。也是正话反说。明贬暗褒?

书中把《水浒传》神秘失踪的人物又搬上纸面。作为雷部神将与梁山作对。诸如史进的师父王进。祝家庄教师爷栾廷玉等。恐怕。施耐庵并非将这些人物写丢。而是因为金圣叹的恶劣行为。导致《水浒传》只剩下半部残本。这些人物也被俞万春利用。以此来反《水浒》。反梁山。

《荡寇志》毁了水浒好汉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冲头阵王进骂林冲。守二关双鞭敌四将”中。雷部神将王进对林冲一通大骂。将林冲骂得当场吐血。一病不起。这段骂简直就是泼妇骂街。王进这个在施耐庵笔下不屈高俅。知恩图报的好汉写得很龌龊。现摘录这段泼妇骂街于下:

我不过见识比你高些。……朝说招安。晚凉州郡;晚说招安。朝抢村落。这等处所。岂有出头之日?你又不生眼珠。死挨不去。随着那般不肖狂徒。不轨不法。横行无忌。豺狼野性。日纵日长。到如今天理昭彰。强梁必灭。你但思想。你山寨中和你本领一样的。吃我天朝擒斩无数。谅你一人岂能独免?你想逃罪。今番罪上加罪;你想免刑。今番刑上加刑。不明顺逆之途。岂有生全之路?种种皆你自取之咎。尚欲衔怨他人。真是荒谬万分。

这般恶毒。把施耐庵笔下的两个水浒好汉一齐毁掉。这便是余万春的用心之处。这何尝是正话反说。明贬暗褒?绝地不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荡寇志》中虽然也写了武松临死之时的英雄气概。但却被唐猛、庞毅、闻达车轮战缠斗。活活累死。《荡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写道:

宋江一看。只见他挺棍怒目。威风凛凛。宋江叫他几声。只是不应。近前向他脸上一按。冷如凝冰。方知他早已亡了。

这是余万春对武松的一点敬意。但让打虎英雄。天生神力的武二郎以这种死法结束英雄般的一生。也是余万春在敬意中的另一种贬损。恰恰是反话正说。武松力战三将。即便是落败。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荡寇志》虽然也寄托了作者的复杂情感。隐含着创作的两难情结。但是。说它对梁山明贬暗褒。缺乏依据。也没有道理。

其他观点:

说起《荡寇志》。不得不提到《水浒传》曾经很热门的一个版本

《水浒传》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或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就是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版本风靡一时。就是被金圣叹腰斩后形成的贯华堂版水浒传。六十九回之后通通删去。再加上一回楔子。整整七十回。故事从洪太尉无意中放走一百零八魔星开始。到梁山泊排座次结束。

可见金圣叹其实是对水浒英雄表达仰慕之情的。并没有将他们当做盗贼看待。而俞万春歪曲了金圣叹的本意。在其腰斩的《水浒传》之后做了续书。从七十一回开始写起。就是这本《荡寇志》。书名写得很清楚。就是讲述梁山水泊一百单八将是如何被朝廷擒杀剿灭的。

《荡寇志》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驳斥宋江等人的造反作乱

俞万春在道光年间写了这本书。其实时间跨度比较大。也是对水浒题材的一次彻底颠覆。在这本书里。曾经行侠仗义、放荡不羁的水浒好汉们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强盗、恶贼。全部被朝廷正法。

这种写法其实是和俞万春自身的士人情怀有关。因为他是一个不第的秀才。所以对自身所学不能得到庙堂之用而感觉愤懑不平。于是就转而著书立说。发挥自己的所长。道光年间正好是处于中国社会整体落后于世界的一个过渡期。史称“嘉道中衰”。社会愚昧动荡。俞万春身为读圣贤书长大的学子。自然感慨人心不古。认为世道将乱是因为人心祸害。而救世之路不外乎整顿人心。

《荡寇志》问世之后。民间反响并不是很大。一个是由于水浒忠义故事深入人心。另一个就是俞万春文笔拙劣。但是在当时官场上却是激起了很强烈的反响。曾经大力禁止“稗官野史”、“传奇小说”的官员们开始大力推崇这部虚构通俗小说。认为它可以挽回世道人心。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清朝也有一段时间推崇《荡寇志》。以此来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精神号角。所以才有了鲁迅、胡适等人对贯华堂版《水浒传》的大力推崇。以此来与官府宣扬的《荡寇志》针锋相对。

客观角度来评判《荡寇志》的内涵。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文学本身就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用小说的形式来对影响百姓的认知。其实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想法。新文化运动其实。胡适等人启发民智。也是借用了这种做法。

而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虽然是为了推翻腐朽统治。在意义上有时候也属于历史的进步。但因为其没有一个正确的纲领和优秀的领导者。其所作所为也给备受压迫的百姓以更深的痛苦。鲁迅就在作品当中揭露过太平天国时期的黑暗杀戮。繁华富庶的苏州城也曾经被太平天国放了一场大火。

所以。俞万春对于“强盗”造反一事表达深恶痛绝。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路有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1:03

    水浒传,梁山,好汉,金圣叹,朝廷,施耐庵,水浒,正话,太平天国,这部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1:03

    没想到大家都对俞万春的《荡寇志》对梁山好汉的态度究竟是恶意诋毁还是明贬实褒?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1:03

    《荡寇志》。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字仲华。浙江绍兴人。在道光年间曾多次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如此人物。其作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