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关于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这件事。说句幽默一点的话。可能连这“三千死士”。他们在长安城里住的糊里糊涂。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是死士。
“养”字。大家可以理解。但这个“阴养”却是博大精深了。
也不是明养。天天带着身边显摆。哟呵。三千个保镖。大家敬而远之。也不是暗养。藏在自家地窖里。收到命令了才冲出来干活。
这个阴养就是让三千“死士”生活在洛阳城里。他们各有各的职业。看起来都是平民百姓。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身份。那就是“死士”。
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而且都聚集在一个城中。不说司马懿的心机多么深重。他这个儿子就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平陵之变前一晚。司马昭难以入睡。司马师心都放到了洛河底下。靠的就是这三千死士。但是三千人啊。这数量很有可能就是实指。他们怎么都“卧底”素质这么好。也没人多嘴一句。最后集结的时候默契地暴露身份。
真有这么高保密性、高演技的三千人队伍。司马一家何不如早点夺取天下?
其实看待这“三千死士”。真的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因素组成。三千人很多了。在古代已经属于一个精锐的小军团了。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其次。把这几千号人连接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利益”。结合组织+利益的角度再看。其实这阴养的三千死士没有这么玄乎。这里面还是司马师的攻心术起到了绝对的作用。
司马师。一个可以称“虎父无犬子”的传奇人物。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与司马懿顾命辅佐曹芳。其实此时的魏政权已经落入了两大家族的博弈状态。曹爽嚣张跋扈。但是却无心篡位。司马懿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两步一切皆有可能。显得很怂。但是野心最大。司马师作为司马懿长子。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阴狠。更是个天生的政治家。早年潇洒君子。一表人才与夏侯玄、何宴齐名。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其中夏侯玄通玄学。而何宴更是集美貌与才华一身。都是当时的顶尖才子。可见司马师的起步就不低。
不过若是真的以看待“何宴”这种“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的目光去看待司马师。那可就是诋毁了司马师。除了外表之外。司马氏有着一颗不逊色于司马懿的野心。最重要的是。他把这种想法隐藏得很好。当司马懿被曹爽打压的时候。司马家一家子都很沉默。仿佛老实人一样被欺负。但实际上。司马师连“三千死士”都埋好了在洛阳城。
后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知道司马昭带人杀了曹髦。使曹魏彻底没有崛起的机会。为晋朝的建立打下铺垫。但实际上。当年司马懿的高平陵之之变。压根就没带司马昭玩。司马懿起事全程都在和司马师沟通: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最无语的是。司马懿还最后关头才告诉司马昭。把司马昭吓得一整宿没睡。熬夜带着黑眼圈政变。也不知道父子俩是多么看不起司马昭。
司马师的杀手锏是“三千死士”。
高平陵政变那一天。曹芳带着曹爽出去盗墓。司马家一家子立马封锁了洛阳城。还把重要的军权。官职全部换人。这就是高平陵政变。但实际上。高平陵政变更像是一场和平演变。但演变不是为了篡位。只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司马师在政变的时候出的这招让大家冷汗直冒。无缘无故洛阳城多了三千死士。这换谁谁都会怕。也不知道司马师有没有和司马懿说过这三千死士。要是没说过的话。司马懿估计都吓得一跳。安排卧底不可怕。但是你安排三千个就很过分了。这就有一种。除了将军以外。其余士兵军官都是卧底的荒唐感。
可其实细细想来。司马师的这“三千死士”。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史料记载是。三千死士。散于人间。而他们是忽然蹦出来的。在此之前。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原来是死士。
前文说到。其实这三千死士的集结。本质是一场组织+利益的表象。
首先我们知道。高平陵政变中。几乎没有流血事件。曹爽最后是自己乖乖被抓。把别人的哭劝当放屁。自己自投司马家落网。而这三千死士。其实他们负责的工作也很简单。负责镇场子。类似于当雇佣的保镖。
因为本来危险就小。司马师在安排这三千人的时候。可能真正核心的死士也不过才100个。甚至五十个。而这核心的少数人。才是组织起这三千人的关键。其实。这就是组织。
司马师给这三千人安排到洛阳城。或者又是在洛阳城本地让手下的人召“死士”。当时宣传的时候可能不是招聘死士。就是类似于便衣保安一样的东西。你说让这三千死士全都光鲜亮丽地开店当老板。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让他们开店当老板。说不定他们就会喜欢开店做老板的感觉了。谁还当死士。脑子没病的都会背叛司马家。
所以这“三千死士”。很有可能都是一些河道码头。搬运工。酒肆伙计之类的底层人物。这类人有一种特点。只要给钱就干活。不威胁生命安全。受点伤也可以。
这其实就和去叙利亚打暑假工是一个逻辑。工资高。补贴高。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会死。
然后司马师手下核心的一些真正的死士。就去去有效地联系这批人。可能这批人到了政变那一天。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在参加政变。可前面也说了。这场政变压根就没流血。心理战更强于肉搏。这群“死士”听到召唤。换上装备。可能戴上面巾就出发了。感觉就好像黑社会集结一样。
只要没有发生搏斗时间。谁拿把砍刀对峙都是看起来最狠的。是龙是虫真的只有砍起来的时候才知道。
说起来没动手。但是这“三千人”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震慑。
司马师给人一种极为深不可测的感觉。第一张底牌就是这“三千个”临时工。而实际上。司马师到底还有多少后手我们也是不知道的。因为曹爽很快就投降了。说不定司马师还安排了第二计划。第三计划。因为司马师就是一个比他父亲还要可怕。心思更为深沉的人。
但回到三千死士的问题上。可真的别太神化这三千死士。如果政变当天发生了大面积临时工死亡事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三千死士”反而会变成司马家的祸端。可能就有死士大喊:
“不是说好了不死人吗。这可不行啊。要加钱”
可问题是司马家早就计划好了。几乎就不可能发生战争。这也是司马懿一开始就占领曹爽的军营的重要原因。
三千死士。就是“组织+利益”结合的心机产物。给别人看到的。却是一个可怕至极的司马家的能量。但实际上。三千个悍不畏死。忠诚的死士。这布置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军队尚有不战而逃。把家国摆在他面前都能选择放弃。更遑论三千死士。说实在的。司马家在东汉末年、三国的历史上。有可能收获这么多死士种子。只忠诚于司马家吗?
显然是不现实的。
司马师是厉害。但是不会真的强到三千死士控制了洛阳。而朝廷无人知。如果真的是这样。司马懿就早可以登基了。毕竟这条件比当年老东家曹操劫持了汉献帝更好得多。但后来司马懿死后。司马师自己都为了晋朝的根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总有让人学习的魅力。司马师这一招“人海战攻心术”。的确是历史上计谋的重要的一章。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观点:
这个事儿发生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看起来很玄幻。其实在当时来说并不难。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3000死士。并没有对政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的胜负手还是司马氏通过权谋和政治手段。迅速掌握了中军。
说回养死士的问题。司马懿本人在曹真死后。成为曹魏最重要的军事统帅。无论是北伐公孙。还是西灭孟达。 还是西拒诸葛。 他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救火队员。在战场上驰骋。也就是威望非常之高。
而他的儿子司马师。也曾被他安排在中军之中。担任护军。两年左右被免。
曹魏的军事制度。分为三层。核心层为中军。外层为外军。最边缘为州郡兵。
中军和外军都是世袭兵户。战斗力、装备均为最强。为了控制这些士兵。他们的家口。都在曹魏的都城集中居住。之前在邺城。之后在洛阳。
曹丕在位迁都洛阳。为了增强首都防御力量。迁徙冀州士家(兵户)十万家到洛阳。可想而知。这十万家军人家庭。全部都在洛阳周边。乃至城内居住。
而外军。则又分几大集团。一处为许昌。一处为淮南。一处为长安。
其中许昌兵力最重。后在邓艾的建议下。迁移五万户到淮南淮北。也就是东移了。
这些邓艾的屯田旧部会有多少人被拉入司马氏的集团里?
而邓艾也好。石苞也好。都是司马懿这个朝廷高官在寒微中推荐选拔出来的人物。邓艾是屯田小吏。石苞是长安卖铁之徒。可见出身之低。
这俩人是成名角色。那么。以推荐引用人才著称的司马懿。又有多少没有成名的门生呢?
另外。司马师本人属于非常厉害的社交核心。也在他的二代圈子里。大量结交勋贵子弟。同时也重视有才华的人。
也就是说。司马懿父子两代。 即使不用什么旧部的部曲。只把他们家门私恩交结的人凑一凑。也就不止3000人了。
至于这些人的藏匿。呵呵。洛阳的十万士家居住。有多少是司马氏门下?
可不“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
其他观点:
很简单。因为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所以司马师的作为他们会帮忙遮掩。有朝廷大臣站台。“阴养死士三千”而不被发现就很正常了。
曹睿死后。司马懿、曹爽同为顾命大臣。司马懿是朝臣的代表。曹爽是宗室曹家人的代表。曹爽重用曹氏亲友。把持朝政。曹爽一党中。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丁谧是曹操同乡兼好友丁斐之子。毕轨是曹睿的亲家。夏侯玄是夏侯氏之子相当于曹家人。曹爽一党的性质是曹氏宗室把持政权。这引起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满。
而曹爽对朝廷大臣也心黑手很。曹操时代的谋士蒋济身为护军将军。掌握禁军军权;高柔身为廷尉。掌握司法大权。都被调为三公。虽然地位尊贵。但是职务清闲。掌管选举的卢毓被罢官。曹睿留下来辅佐曹爽的孙礼因为跟曹爽意见不合。先被外放后被罢官。可以说曹爽一党横行无忌。引起了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司马懿还有一定实力。是扳倒曹爽的希望。司马懿是托孤大臣。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务。儿子司马师是中护军。掌握了部分禁军。加上司马师散养的三千死士。司马懿是朝廷大臣翻盘的唯一机会。
所以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马懿搞政变。不让曹爽继续把持政权。“高平陵之变”是诸多朝臣一起发动的。只是推司马懿为首而已。因为有这么多朝臣支持司马家。所以对于司马师散养死士一事。他们必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马师自己行事也比较缜密。这死士才养得悄无声息。最后在政变中发挥了作用。
高平陵之变。司马家只是朝廷大臣里带头的。只不过完事以后利用这个机会独揽大权。开始了化家为国的历程。让大家误以为高平陵之变是他们谋朝篡位的活动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5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司马懿,洛阳,都是,朝廷,大臣,这三,的人,中军,之变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师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是怎么做到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关于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这件事。说句幽默一点的话。可能连这“三千死士”。他们在长安城里住的糊里糊涂。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