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介绍三位山东青州籍将军。他们是:
△张 黎。山东省益都县(青州市)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43年11月生。1958年参加工作。1966年4月入党。任职时间:1998年8月-2000年6月。原任总参政治部主任。晋任副总参谋长。1997年0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00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0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贾晓炜。山东益都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3年4月生。出生于北京市。中学就读于北京八中。1969年2月参加工作。后毕业于国防大学战役指挥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陆军第4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善后办主任。2011年晋升中将军衔。是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
△盖立民。山东省青州市人。解放军少将。1970年1月生。大学学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军区人防办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8202部队部队长。甘肃临夏军分区司令员。现任甘肃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局长。2019年12月。盖立民晋升为少将军衔。
其他观点:
青州
属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
青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青州古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名人:1、杨应奎
杨应奎(1486~1542)字文焕。号渑谷。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回族。为明朝进士。历任仁和县(今杭州)知县。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临洮府(今甘肃)和南阳府(今河南南阳)知府。临洮境内驿站环境恶劣。驻守官兵疲惫。时常误事。杨应奎认真整顿。调节兵备。兴修水利。引洮河水灌田。并建水磨。百姓得利。齐声赞誉。在南阳正值饥荒。他致力救灾。救数活万人。又筑陂堰灌民田。两府府志皆出自他手。临洮为他树立“去思碑”。南阳为他立生祠祀之。以表崇敬。
杨应奎幼有大志。平生博览名臣之著。常以宋臣范仲淹为楷模。嘉靖中。因遭受奸臣诬诟。被罢官回家。后在益都城内建宅院。名为“后乐庄”。庄内有“后乐园”。以此教育后人学习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精神。他还编写《杨氏世谱》。传承后人。为青州回族的形成留下了重要史料。
2、刘珝
刘珝(1426~1490) 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弘治三年病逝。谥文和。
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弘治皇帝御赐祭联:忠禆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
弘治二年。奉旨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莅威视察时。将威海卫等卫所的城池及墩堡整饬一新。他的功德感动了威海卫及周围卫所府县的官员和兵民。自愿捐俸修建环翠楼作为纪念。委托总督备倭将军姚升。请求优礼在家养老的刘珝为环翠楼作记。是年刘珝已64岁。欣然写下《新建环翠楼记》
3、燕肃
燕肃(公元961~1040) 字穆之。一字仲穆。一署上谷。
燕肃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创造发明。
著有《海潮论》。并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善画山水寒林。与王维相上下。在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作屏风画。其作品有《春岫渔歌图》《夏溪图》《春山图》《冬晴钓艇图》《寒林岩雪图》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山居图》纨扇。图录于《宋人院体画风》。
燕肃为官廉明。处事明审。恢复死刑可以上诉中央这一制度。王安石写诗称赞: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称他为“仁人义士”。欧阳修称他“为人宽厚长者”。
4、杨秀珍
杨秀珍(1909~2008) 原名牛岭先。山东青州人。我国“五四”运动后。誉满画坛的少数女画家之一。曾任山西大学艺术系教授。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等等。
杨秀珍特长大写意花卉和工笔草虫。笔墨精好苍润。刚柔相济。画风清新典雅。功力位居齐门女弟子之首。
1941年后。连续四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每次齐白石都曾为其题词落款20多幅画。在她画的《东坡观砚图》题词:秀珍女弟笔机畅雅。何异男儿。从古以来。书画一道。闺秀无能人。独后画学。当胜于昔也。
徐悲鸿曾为杨秀珍作品题曰:丹青可名世。齐老有传人。
青州名人何其多。他们的精神在这座美丽的古城里留下了不灭的历史印迹!
其他观点: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此为官施政。建立了为后人称道的政绩;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妇曾寓居青州十余年。留下了留传千古的词林绝唱;贾思勰、燕肃、杨妙真等科学家。民族英雄和起义领袖也都在青州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慨述北宋时期古青州历史上的名臣十三贤 寇准 范仲淹 欧阳修 富弼 王曾 赵抃 吴奎 曹玮 张方平 刘挚 庞籍 李迪 程琳 古青州为我国历史名郡。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贤臣良将在这块名人荟萃的土地上。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历史并存的重彩轶事。 犹以北宋时期。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当时辖七州三十八县。是北宋大郡名城。那时这里。清明风日家家柳。南邻北舍牡丹开。古树参天。碧绿环绕。城内店铺林立。市声喧嚣。雄伟的南楼。巍峨的望海亭。飞架南阳河的虹桥——南阳桥。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拱桥(南阳桥于明宏治七年。秋水泛滥。碑桥全部冲毁。直至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青州知府卫一凤与知县刘养浩重修此桥。桥体均以巨石构成。造型别致。令人叹为观止。改名为万年桥。顾名思义。其稳固如泰山。万年不毁也。)。何况天地之灵气造就的几座名山——驼山、云门山、仰天山。以及星罗棋布。遍及城域不计其数的古刹寺庙。成为古青州的景观荟萃。在神州大地可谓闻名遐迩。誉满九州。 青州。是北宋名贤会聚之地。也是北宋政治家施政的舞台! 青州有幸。上天泽惠青州黎民。先后接纳过十九位宰相、副宰相在此任职。有诗云:“宋汴人才无先后。东方作郡总名贤。”“朝廷择相多从此”。“青州名宦宋时多”。他们或从朝廷退居、谪守、外放青州。或从青州入仕京城。升入高官乃至宰臣。都在青州留下了深深地历史痕迹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光辉篇章。 北宋时的名宦重臣十三贤。犹为在青州历史上千古流传。名垂青史!这其中犹以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王曾等是青州守臣的杰出代表。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谥号忠愍。(公元961——1023)。寇准为北宋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一生刚直足智。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宋太宗时。很受皇上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士。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寇准善断大事。睿智洞察事理。在枢密院时因与知院张逊发生分岐。被张逊诬陷。寇准被贬至青州任知府。太宗皇帝原与寇准甚厚。寇准任青州知府不久。帝即常思念于怀。怏怏不乐。顾问左右群臣:“寇准在青州如何?心情满意否?”群臣对曰:“青州乃是好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文人荟萃。物宝天华。民风淳朴。真海岱雄邦也。”数日帝又问群臣寇准在青州情况。左右揣度太宗皇帝心意。。圣上思念重臣。且复召寇准进朝面君。太宗问起知青州情况。寇准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准日夜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太宗听罢默然。 寇准乃大才。坐任青州。清政廉明。处理政事游刃有余。加之青州民风朴厚。时间不长。即治理的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寇准才有暇饮酒赋诗。游遍青州名山古迹。翌年。太宗皇帝召寇准进京。任参知政事。后(公元1004年)擢升为宰相。辅佐朝政。为北宋不可多得的贤臣良相。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其先祖为汾州人。后全家迁徙到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就是今天的苏州)。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自幼聪慧过人。十年寒窗苦。考举中进士。 北宋庆历初年。范仲淹主政朝纲。面对朝中的冗官、冗兵、冗费的积疴。夥同几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名臣。毅然发起了“庆历新政”革新。可惜刚刚起步就“流产”了。被朝中的一股保守的腐朽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当时“庆历新政”的骨干。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被贬官外地。天各一方。范仲淹先后知邓州。后又徙任杭州。辗转任青州知府。范仲淹在青州可谓廉政、勤政、明政这“三德”集于一身。这在中国历代清官中。可称佼佼者。实属罕有。北宋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赴任青州时已是63岁。抱病在身。年老体弱。但仍竞竞业业。勤政于民。时值青州一带流行瘟疫“红眼病”。范仲淹体恤黎民疾苦。亲取醴泉水和药制成“青州白丸”发放民间。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为百姓祛除病患。急救了青州一方百姓。青州人民甚感其恩德无量。将醴泉称为范公井。并筑亭于井上称谓“后乐亭”。这是因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得名。后人又改名为“范公亭”。以资永远纪念这位惠泽青州人民的好官。激励后人世代不忘。 范仲淹为青州农民办了一件应大书特书的大好事。就是青州的农民的田赋纳粮。需运到博州(现今的聊城)缴纳。农民每年纳粮都为此发愁。一是长途跋涉、往返劳累误了农时;二者。强壮劳力少的农户。少人少马的束手无策。范仲淹很体贴民意。为民解忧。派人探明博州一带的粮食价格并不贵。而且比青州还便宜一点。于是他灵活的变通税收办法。让农民把田赋折价缴款。然后由府内差役携款到博州购粮就地完成赋税。结果不仅购足了田赋。而且还剩有一些余款。真是一举两得。既解除了农民远途送粮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粮价。范仲淹并命人把全部余款如数退还给农民。没有一个官吏吃什么“回扣”的。这就是为民之父母官。以民为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 范仲淹不仅为官清廉勤政。而博学识广。才华洋溢。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公之手。范仲淹在未来青州任邓州知府时。时置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庆历新政”夭折。也被贬官在外谪守巴陵君的滕子京(名宗谅)。励精图治。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旧县城西门城楼)。待修岳阳楼落成。千里修书一封求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加以描述。同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范仲淹接到政见和道义上的挚友的千里求书。就在花洲书院。秉烛伏案。想象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洞庭湖。灵感迸发。伏案奋笔疾书。一篇大气磅礴。惊世骇俗的《岳阳楼记》。可说是气吞山河。一气呵成。在这夜深人静。悲愤交急的心情之下。范仲淹是心里滴着血。既忧国忧民。也为同共患难的朋友。写就此亘古妙文。《岳阳楼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千古杰作。万世传颂。不知折服了多少历代文人墨客!范仲淹不仅是一位职业政治家。偶尔吟诗赋词。也都近乎绝唱。他在青州的诗文。更是充溢着一股冲天豪气。他吟青州的警句“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在青州更是流传甚广。 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因在青州为民疾苦。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带病赴颖州上任途中。不幸卒于途中。可谓鞠躬尽瘁。为民为官的典范。享年六十四岁。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卢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自幼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54年)。24岁登进士第。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因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颖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才奉诏入京。宋神宗即位。升迁兵部尚书。后任青州府知府。后又至徽南院使。帝令其赴太原府。欧阳修婉言坚辞不授。改赴蔡州。后官至副相。辅佐朝纲。 欧阳修秉性耿直。风节自持。豪迈豁达。狂放不羁。因而在朝中也就得罪了不少人。几经被污蔑。几经被贬。但始终刚正不阿。年及花甲。恳乞谢事。神宗宽慰之。及知青州。对百姓实施“宽简而不扰”的执政方针。民得其便。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麦收季节。大雨滂沱。雨涝成灾。欧阳修为民急痛。他特戒斋三日。沐浴焚香。沉痛地写了《青州求睛祭文》。恳祈苍天施恩放晴。救一方黎民。同时。他又奏请朝廷。免除农民的一切负担。并给予赈济。他在青州治理有方。百姓乐业。社会安定。五谷丰登。其决策很顺民意。受到百姓的爱戴。博得众口皆碑。 欧阳修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是天才的诗人苏东坡一生都崇拜的师长。一生爱山情有独钟。作诗以山为情者。比比皆是。辟如。他在青州吟诗曰:“偷得青州一日闲。四时终日对潺暖;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倚枕看山横。”其诗无不带山。其情无不带山。可窥见其一斑。欧阳修在政治上。对于范仲淹的评击时弊。提倡新政。是同情和大力支持的。可惜生不逢时。他在青州因减免了百姓一些赋税。受到王安石的诋毁。并受到朝廷的指责。故求归隐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五年病卒。终年六十五岁。 富弼 。(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谥号文忠。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名臣。少时笃学。聪颖过人。心怀大度。虚怀若谷。及考举才华洋溢。颇受朝廷青睐。授职监丞签事。河阳判官。委以重用。宋庆历七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知青州。并兼东路安抚使。时值黄河水泛滥。溢口成灾。大批饥民。蜂拥而至青州。一时青州灾民。街巷拥塞。富弼劝所辖区域富民出粟。腾闲舍。及公卢舍十余万。以急灾民之需。据益都县志考:“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出於至诚。人人为力。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数以万计。庆历皇帝闻之。龙颜大悦。特遣使褒奖慰劳。拜为礼部侍郎。”富弼任青州知府。虽则短暂仅两载。但政绩赫赫。爱民如子。蜚声在外。为民谋利。更是众口皆碑。在青州西南有一瀑水涧。水出南山。三面积石。高深三丈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咆哮奔腾。惊川聒谷。北流入阳水。每当春旱不雨。富弼必先沐浴更衣。戒斋三日。率领人民至此虔诚祈雨。直到求得天降甘露。始才罢休。青州人民。感其功德。在涧崖建一凉亭。名曰“富公亭”。亭旁相连又建一“水廉堂”以志后人缅怀和祭祀。富弼曾为国家出使辽国谈判。他深明民族大义。始终不为其威胁和诱惑所动摇。他大义禀然。义正言威。拒不割地。捍卫了天朝的国家尊严。更是博得了国人的爱载。当时有诗赞曰:“伟望能使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然而他晚年从不对人夸耀这一辉煌业绩。却对他在青州救活无数灾民。甚感慰藉自豪。他说。这是他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功德和快事。富弼由于他在青州的政绩突出。直接升任副宰相。不久即擢升为宰相。为北宋辅佐重臣名相。 王曾。字孝先。谥号文正。(公元978年——1038年)青州益都城东关棘儿巷人。幼年父母早丧。由叔父抚养长大。少时求学于乡贤张震。就读于矮松园(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当时青州知府朱鉴将矮松园改名为松林书院。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王曾当年的读书处。有“王沂公读书台”依然犹存。)。王曾年少时即以文才闻名遐迩。且志向高远。曾借咏梅以抒志向:“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他参加乡试。放榜时名列榜首。成为解元。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25岁的王曾赴京师开封参加礼部的省试。赋冠群士。一举夺魁。成为省元。其省试进士卷《有教无类赋》曾盛行于世。其中“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更是久传不衰的名句。不久。王曾参加殿试而大魁天下。成为北宋开国以来的第27位状元。整个宋代的4个“三元”状元之一。他是山东独一无二的三元及第奇才佼佼者。大臣杨亿见到王曾所作之赋叹道:“王佐器也!”主考官陈恕也感叹说:“王曾乃名世才也。我得曾。不愧知人矣!”当朝宰相寇准重其才。上奏宋真宗。任命王曾为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监修国史。王曾恪尽职守、敢于直谏、政绩突出。深得皇帝的信任。宋真宗常在茶余饭后把他召至身旁。高谈阔论。不久。王曾便成了执掌朝政大权的宰相。王曾就任宰相后。辅佐宋仁宗竭心尽力、忠心耿耿、选贤任能、不计前嫌。王曾对朝官任免。多重才干。勤于考察。通过考察。王曾力荐范仲淹、包拯。并委以重任(据考:在京剧《铡美案》中的三朝元老王丞相就是王曾的化身)。王曾在青州任知府期间。对其故宅有记载:东关棘儿巷。院内归有鸭脚树一棵。干甚古。东南有井。其水甘冽。相传皆沂公宅中物。清-乾隆五十四年。署知府武功张玉树。立碑于东关粮食市街。曰:“宋宰相王文正公故宅”。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王曾病逝。可惜北宋一代名臣才享年60岁。王曾死后葬于城东四十里之郑墓店(原因汉朝郑康成之墓于此。即现在的弥河东郑母村)。立石碑于此。上书:宋沂国公王曾墓。据《澹云轩诗集》中谒王沂公墓一诗中曰:“命参纵使疑荒诞。正色何曾愧圣贤。苍藓斑斑残碣外。白杨飒飒暮云边。后生来此一瞻拜。怅望当时一怆然。”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安人(今浙江衢县)。北宋景佑进士。官至殿中待御史。史称赵抃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称“铁面御史”。赵抃为官清廉名扬史册。为江源知县时。为政简易。随身携带的东西只一张琴一只鹤。北宋诗人苏轼曾说道:“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宋熙宁三年十二月。赵抃以资政大学士在青州任知府。时值京东大旱。蝗虫肆虐。祸延及青州。青州多麦田。始料天公作美。大风逆向。蝗虫遇逆风而退飞。均溺水而死。青州幸免于灾。实青州一方黎民之福也。赵抃才华洋溢。在青州任职虽不到二年。政声好评如潮。深得民心。而其诗文造诣。也炉火纯青。他在游云门山诗中云:“十里峥嵘到忽平。兀然如觉梦魂醒。石通幽室心生白。径拥寒云步入青。一水下窥疑绝线。两山前列似开屏。重城归去仍堪喜。岁稔人家户不扃。”让人吟来。真是荡气回肠。如亲临其境。宋熙宁五年闰七月。赵抃由青州徙四川成都赴任。 吴奎。字长文。溢文肃。潍州北海人。才思过人。知识渊博。度量过人。在朝中书。宋神宗初年。御 使中丞王陶。以论文不押班一事诋毁韩琦。吴奎上呈帝诉其过。帝下诏书免除王陶翰林院学士。吴奎执言不可。王陶又疏奏吴奎阿谀奉迎。附炎趋势。王陶即出。王奎亦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当时司马光曾经进谏:“吴奎名高望重。今为陶绌。惟恐朝中大臣皆不自安。愿陛下新继皇位。应洞察兼听之。”于是神宗皇帝乃下诏吴奎回朝任职中书。直到宋治平四年九月。韩琦罢相。吴奎才出任青州知府。不过时间很短。翌年即卒于青州任上。 曹玮。字宝臣。谥武穆。系北宋名将曹彬之后。曹彬有四子比较有名的是曹玮和曹璨。曹玮少年时代就随军跟随父亲左右。自幼喜爱读书。博览古今。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精通春秋三传。及左传尤深。宋乾兴初年。曹玮谪左卫大将军。定州观察使。知莱州。后又复华州观察使。任青州知府。曹玮虽是武将。在青州期间。爱民如子。政声颇佳。虽时间不长。治理得匪盗销声匿迹。海晏河清。人民得益安居乐业。 张方平。宋南京人。字安道。自号乐全居士。系北宋庆历年间的名臣。他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哲宗元年(公元1091年)。谥号文定。寿享八十四岁。在当时可谓稀有的长寿者。 张方平少年即颖悟绝伦。读书过目不忘。举进士。职为著作郎。上书平戌十策。议论有理有据。哲理明晰。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放任青州知府。方平一生。慷慨义胆。视金如土。对人豪爽。宁折不弯。气节如松竹。平日不以言毁人。不以色励人。当时王安石很器重他。嶷然重用。方平得以施展其奇才。其名望曾蜚声一时。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谥忠肃。永静东光人。嘉佑四年中进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宋元佑八年。以职观文殿学士任青州知府。在青州政绩斐然。颇受青州人民拥戴。宋绍圣元年六月。徙任黄州知府。后擢升为宰相辅佐朝纲。 庞籍。(公元988——1063)字醇之。谥庄敏。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伯乐镇庞楼村)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举进士第。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贤臣。任宰相三年。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公开反宋。连破北宋边城。百姓背井离乡。宋西北边防形势十分紧张。宋嘉佑二年十一月。以观文殿在学士及户部侍郎职放任青州知府。由于其才学和胆识出众。爱民如子。将青州治理得政治清明。民生乐业。很得百姓拥戴。 李迪。字复古。其先祖是赵郡人。后迁徙幽州。又徙家濮。自幼即饱学多才。考举进士第一名。独占鳌头。宋仁宗即位。李迪先知舒州。又历任江宁府。兖州府。最后赴任青州府。 程琳。字天球。北宋永宁军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宋景佑年任政事。以善辩闻名。曾参与修《真宗起居注》。因小人侥幸当道。处处掣肘。坐眨光禄寺卿。知颖州府。后又任青州知府。他大胆放贷军粮给灾民。以解岁荒民饥。 程琳在青州任职中。远离佞臣小人。总算得以施展其才华。在青州留下了丰功伟绩。政声颇佳。 北宋时期在青州的十三位贤臣。都是足举轻重的朝廷重臣。他们为什么接踵而至青州呢?当时青州不但是所辖七州三十八县的大郡。地域辽阔。沃土千里。人文地貌。底蕴丰厚。可以毫无掣肘地甩开膀子。施展才华和抱负。大展宏图。创立一番事业。名垂青史。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和追求。再就是当时北宋时代朝廷的政治背景。有时谗臣当道。佞臣小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当时京城汴梁。时有险恶。朝纲风云突起。那有你施展才华。叱咤风云实现终生报负的舞台!而在青州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一展雄风。把青州当作施政的试验田。用思想的犁铧自由地耕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5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青州,北宋,知府,公元,范仲淹,真宗,欧阳修,宰相,神宗,南阳
没想到大家都对青州有哪些名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介绍三位山东青州籍将军。他们是:△张 黎。山东省益都县(青州市)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43年11月生。1958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