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一定要招安?他们的心里是如何想的?
原创

《水浒传》中,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一定要招安?他们的心里是如何想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水浒”二字的意思就是“出路”。宋江和吴用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为“出路”铺垫。招安就是他们最好的出路!落草梁山只为被朝庭重视而已!

其他观点:

不招安。要杀施耐安。

其他观点:

     《水浒传》中。梁山泊领导层里。最主动上梁山的不是别人。就是智多星吴用。没有吴用。就没有梁山泊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当然。没有吴用。梁山泊也不会被招安。吴用是在宋江的引导下。步步走向招安路线。并帮助宋江实现了朝廷招安愿望。

     在此。还得要啰嗦一下《水浒传》的版本问题。施耐庵的前七十回(加楔子共七十一回)。后面的事情被金圣叹腰斩了。施耐庵的原笔原意故事中。梁山泊是否被招安不得而知。但可以探讨的是。施耐庵作《水浒传》的主要素材来源是《大宋宣和遗事》、《宋史》。也参阅了民间话本、戏剧。以及融入了施耐庵本人的生活经历。这些素材中。梁山泊的结局是被张叔夜剿灭了。这也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杜撰卢俊义恶梦的依据。

     即便是施耐庵最后写了招安。也是本着《宋史·张叔夜传》“擒其副。江乃降”的记载。这样的投降却更能体现梁山泊“义”字当头的聚义宗旨。

     《征四寇》作为最通行的版本。是在“评水浒。批宋江”的时候开始盛行起来的。“投降派宋江”就是在这一特定时期贴上的标签。

     强调版本问题。有助于看清楚梁山好汉的本来面目。还施耐庵一个公道。

     吴用从十分坚定的上山造反好汉。中途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成了投降朝廷的最大胁从者。不一定符合施耐庵的原笔原意。既然续书早已深入人心。宋江、吴用的投降派标签再也难以揭下。那么。就沿着这一思路。分析一下宋江、吴用从造反到招安的心路历程。

     首先界定一下梁山泊的领导层。第三任寨主晁盖。之所以把晁盖列进来。是因为吴用的一大段经历都与晁天王有关;第四任寨主、总兵都头领宋江。总兵都头领卢俊义。掌管机密军师吴用、公孙胜。这几位算是梁山泊最核心的高层领导。在这五个人中。只有吴用是最具造反精神。最主动上梁山的。

     为什么这么讲?施耐庵从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以及第十七回到第十九回共六卷文字。讲清楚了吴用上梁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智取生辰纲”。

     在这个弥天大案中。吴用发挥了两大作用:智取生辰纲的总策划、逼晁盖上梁山。当吴用遇到刘唐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判断出晁盖有大事要做。然后。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迅速联络英雄豪杰。制定打劫方案。并且。选定梁山泊为退路。步步引晁盖等人按照他所设定的路线。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第十四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讲。吴用来到距东溪村四个时辰路途的石碣村。找阮氏三雄加盟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吴用选这个地方找人。一是与阮家兄弟素有交往。二是这个地方靠近梁山泊。在石碣村。吴用拿话引诱阮小二。详细了解了梁山泊的情况。为后来的山上以及火拼王伦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当宋江报信后。吴用立即带着刘唐赶赴石碣村与三阮回合。为上梁山打前站。

     吴用如此机警。在关键时刻显出了过人的胆略和智慧。可以说。没有吴用。生辰纲东窗事发之时。晁盖往哪里逃命都没有谱。即便是匆忙之间上梁山。也不可能如此顺利。但是。把晁盖逼到这个地步的。恰恰又是吴用。

      吴用上应天机星。绰号智多星。是《水浒传》中第一谋士。但是。智取生辰纲之计却是很臭。仔细读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不难发现。吴用每一步都为破案留下了痕迹。何涛通过一个赌徒弟弟轻而易举的破获了智多星的智取大案。而施耐庵特别说明。上一年的生辰纲被劫。迄今没有破案。这是吴用有意给晁盖挖坑。坚定的走上了梁山造反之路。

吴用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先走了。晁盖却迟迟赖在庄上不动窝。七个时辰后。朱仝雷横杀了进来。才匆忙跑路。

在梁山泊鼓捣林冲杀王伦。也是吴用看到王伦不想把梁山泊做大。偏安山寨以图平安。杀王伦有点过份。但不杀王伦就不足以警示晁盖。梁山泊还是死气沉沉的。

宋江也是吴用逼上山的。晁盖为感谢宋江。派刘唐月夜下书馈赠黄金。派什么人不好?偏偏派脸上有朱砂印记。相貌奇特的刘唐!郓城捕快们说不定一眼就能把他认出来。这哪是报恩?简直就是挖坑陷害。可以想象。晁盖是不大管事的。一切的安排必定出自吴用之手。

最厉害的一招是江州劫法场。原本。吴用传假信的计谋天衣无缝。却偏偏在两个读书人都懂得的常识问题上“脱卯”了。两处“脱卯”。吴用只承认一处。就是父亲给儿子写信不用图章。而吴用专门抓了金大坚仿刻了蔡京做翰林时的图章。还有一处“脱卯”更严重。更低级。就是从黄文炳口中讲出来的蔡京图章用得不对。已经是太师的蔡京。怎么会用翰林图章?好比某人做了老总。名片还会用部门经理时候的吗?吴用就是要用这个手段。逼晁盖下山救人。结果。梁山泊第一次主动出击。攻打州府。彻底与朝廷为敌了。

但是。吴用并非要取宋江的命。如此弄险却是心中已早做打算。谁也没有料到。吴用竟然在江州牢城有卧底内线。戴宗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关于江州劫法场。还有许多疑点。将另辟文章讲述。

吴用如此坚定的走造反道路。为什么又跟随宋江招安了呢?问题出在宋江身上。

《水浒传》中第一个提招安的是武松。这是在第三十一回讲的事情。当时。武松在孔家庄与宋江告别时。说要往投二龙山鲁智深处。告诉宋江入伙的目的就是为了异日招安。宋江接过话头。告诫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可见。宋江早就抱定招安的打算了。

让宋江坚定招安的事件。发生在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所谓“还道村”是施耐庵有意写的一个地名。意思就是“还道”。赵宋江山是道家雷部的霹雳大仙(赵匡胤)所得。宋代崇尚道教。是当世“替天行道”的总代表。宋江以及梁山泊的人都是道家放出来的妖魔。因而。必须“还道”。在还道村九天玄女庙中。宋江接受了三卷天书。这三卷天书就是梁山泊108人花名册。

九天玄女在授予宋江三卷天书时叮嘱他要“替天行道、全忠仗义、辅国安民”。九天玄女庙一回照应楔子。是《水浒传》的总纲。九天玄女同时还告诉宋江。这部天书可与天机星同观。于是。吴用在宋江回梁山后。就知道了梁山泊的行动纲领。也了解到梁山108人的名册。此时。吴用开始人生大转折。由坚定的造反向招安转变。

实际上。招安可谓梁山泊大多数人的意志。也包括晁盖。第五十五回将呼延灼领兵讨伐梁山。一仗下来。副将彭玘被擒。宋江劝降彭玘后。把他送到了梁山去见晁盖。到了第六十五回。呼延灼的另一员副将韩韬也被活捉了。宋江便让彭玘、凌振劝降韩韬。彭玘对他说:彭玘说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看来。宋江、吴用谋划招安。不仅符合武松等草莽英雄的意愿。也符合晁盖”为兄弟们谋一套富贵”的初衷。更符合朝廷降将的暂借水寨歇马的上山目的。

从上文分析。宋江尚未上梁山就想招安了。而吴用则是因为宋江的引导。步步走上招安道路的。宋江、吴用既是在九天玄女的旨意下谋划招安。也是基于梁山现状和前途考虑。带领全伙好汉最终接受了朝廷招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30

    吴用,梁山,梁山泊,水浒传,生辰,天书,施耐庵,朝廷,图章,宋史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30

    没想到大家都对《水浒传》中,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一定要招安?他们的心里是如何想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30

    “水浒”二字的意思就是“出路”。宋江和吴用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为“出路”铺垫。招安就是他们最好的出路!落草梁山只为被朝庭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