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宋江为何要一心招安,是自己无处报国,想要用梁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吗?
原创

《水浒传》里,宋江为何要一心招安,是自己无处报国,想要用梁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宋江一心招安。用梁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才能。肯定是有这种想法的。但如何实现招安。招安后有何权益和地位。这更须考虑。他更多的想法是如何将梁山势力作为一种私有财富。变成为与朝廷谈判的售码。

他被逼上梁山。自认为已入了歧途。“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只能靠梁山的影响来提高身价。靠招安来洗白自己了。这在他上梁山开始。就已在筹划当中。宋江从本质上认为自己是所谓正道上的人。有建立功业的抱负。从未想过做一名草寇来度过一生。

一、宋江的志向是在朝堂。并非江湖。但命运断送了仕途

宋江早已是一名公务人员。但他心性很高。从来不甘为一小吏。他好施乐善。结交江湖。为的是收买名声。积蓄势力。并非想立足江湖。他直到三十也未娶妻。心思只在仕途上。为的是搏得个青史留名。

为什么说是酒和色呢?宋江也并非贪色之人。但偏偏祸从色起。

宋江虽未娶妻。但养了个小三叫阎婆惜。那也是一时之兴。久后他也就无兴趣了。难得来见她一次。女人就开始勾搭上了宋江的同事张文远。这事宋江倒能容忍。关键是晁盖给他寄了一封书信落到了阎婆惜手上。信中晁盖除感谢宋江搭救之恩外。还有邀宋江上山高就之意。并说道赠送他五十两黄金酬谢等内容。私通梁山可是死罪。那女人以书信来要挟。逼宋江认可她和张文远好。并要拿出那五十两黄金与她。前一条好说。后者就难了。宋江并未接受晁盖的此项赠与。哪来黄金?那女人岂肯相信。用将书信报官相逼。此时宋江慌了。别说政治生命。就是性命也难保了。情急之下他杀了那女人。一个满心奔仕途的人一下成了杀人犯。

不久宋江又因酒再度惹祸。

宋江带罪发配到江洲。又结识了李逵戴宗等人。生活稍作稳定。便可独自外出。一次独自一人来到浔阳楼饮酒。不知不觉沉醉。突然大发感概。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本事。枉结识各方人士。三十来岁了。却功不成名不就。倒落得脸上纹印成了犯人。不禁悲从中来。诗兴陡起。提笔在墙上留下一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词写完意犹未尽。又题七绝一首: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诗词写完。居然还留下大名:\"郓城宋江作”。

其实文人题诗大都是以诗言志。宋江也是如此。他有满腹才学和远大理想。追求的是高官厚禄。报效朝廷。怎么会题反诗呢。只怪酒后张狂。口无遮拦。明明是叹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落笔却成了反动言论。宋江真是自己毁了自己。

二、宁为囚徒也不愿上梁山。但扛不住死亡

宋江杀阎婆惜后。因过去江湖积累的名声。发配江洲沿途又收获了一些粉丝。当时只要宋江愿意。随时都可以逃走上梁山做二当家。但他宁为囚犯也不上梁山。他还想凭能力等机会来翻盘。正如他在题词中所说:“恰如猛虎卧山岗。潜伏爪牙忍受\"。

但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浔阳楼题\"反诗\"。宋江再次跌入人生谷底。此时他仍然没想怎样上梁山入伙。而是装成\"精神病\"来蒙蔽过关。在屎尿坑里滚爬怪叫。结果熬不过一顿板子。只得招供是自己题的反诗。这下他不但不可能实现自己入仕当官的美梦。就连性命都要玩丢了。被判了斩刑。很快就要去与黄巢见面了。

三、落草为寇。用手段重探人生去路。靠招安谋求复出


在与官军对抗中。梁山泊两败童贯。三败高裘。但宋江总是网开一面放走官军。唯恐坏了招安一事。后来活捉了高裘。宋江于林冲等人的深仇大恨不顾。拜倒在高裘脚下诉苦。大谈自己是不得已落草。恳求高裘在皇上面前沟通招安之事。

几度招安不成。就走起了裙带路线。依靠妓女李师师与宋微宗的关系来沟通招安。宋江亲自出马化成富商与李师师见面。并书一首《念奴娇》相赠。词曰: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招安之路终于走通了。但余下的却是东征西讨的炮灰之路了。梁山好汉们大都死于征战。宋江最终虽然衣锦还乡。但仍免不了奸臣算计。死在了终生向往的官场上。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在梁山泊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自己的那一块天地里岂不快哉!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欢迎朋友们吐槽评论!我是七星印月。请朋友们多多关注我。

其他观点:

在宋江心里。“招安”是唯一的一条出路。梁山的诸多“成就”。是他跟朝廷谈判的筹码。

“少不读水浒”。《水浒传》中夹杂着很多。对理想的破产、现实的妥协、人际的复杂。这些人生实际问题的真实写照。在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下体会不到的。

自汉代以来。儒生们将先贤们对社会的理想与责任早已抛之脑后。在他们向上攀爬的梯子顶端。只有“忠君报国”四个大字。他们的事业出路。也就只有服务好天下的主子。这一条路。

宋江也是儒生。自然逃脱不了儒生们局限的命运。从宋江上梁山。他就在考虑梁山的未来出路。摆在他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推翻大宋朝廷。自己做皇帝。大宋虽然内忧外患。但还远未到气数将尽之时。梁山对于朝廷来说。弱的像只蚂蚁。宋江不是妄人。有自知之明。这条路显然不现实。

第二条。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这显然也有些不靠谱。怎么说呢。梁山有几万人马。没有财政收入。养活这些人靠的却是打家劫舍。梁山周边富人再多。也总有劫完的一天吧。那将来这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难道指望菜园子张清那点儿菜地吗?没有好吃好喝的伺候。先不说顶不顶得住朝廷的围剿。梁山从内部就得瓦解。所以才有三打祝家庄、打曾头市。这本质上都是战略扩张。

第三条。既然前两条路走不通。那梁山只能通过一步步具体的行动。弄出动静。让朝廷知道自己。再通过和朝廷的对抗。来展示自己的实力。最后让朝廷掂量掂量死磕的成本。逼朝廷坐下来谈判。这是唯一一条活路。实际上。宋江也是按照这一步走的。最终走上招安这条路。

《水浒传》看到梁山招安。我们痛心疾首。觉得。不接受招安。他们会活得很好。仔细想想。可能吗?且不说外界的种种困境。梁山内部也不是一块铁板。他们压根儿不是一路人。

初上梁山的一些人。可能是因为一个“义”字。聚在一起的。在他们心中。义的内涵是很简单的。就是别人怎么样对我。我就怎么样对他。而且要加倍。为了朋友要两肋插刀。报仇雪恨则一定变本加厉。

但是。仁义的口号。对于一个小帮派可能好使。后来队伍越拉越大。对于后来梁山这样的几万人大型集团。显然不够用。“义”的标准很宽泛。如果谁觉得你办事儿不够“义气”。随时可以找借口另起炉灶。

考虑到这一点。宋江在晁盖死后将“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表面的解释。是好汉们虽然被逼上梁山。但心里是忠于皇帝的。由于此时小官吏、地主出身的头领越来越多。这种说法很有市场;但是。真正的意思是:从此以后。山上的弟兄们都要尽忠于宋大哥了。

有的人想占山为王。像鲁智深、武松为首的一帮人。快活一天是一天。可这样的日子肯定就会长久。梁山好汉中。那些有头有脸的官人、员外、降将们却从不这么想。他们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想借助招安。回归社会或报效国家。这种战略目标上冲突。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招安与否。四分五裂都是“梁山好汉”们的必然结果。

所以。宋江选择招安。是儒生命运的束缚。也是现实的困境中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50

    梁山,朝廷,儒生,自己的,成了,水浒传,猛虎,仕途,一首,的人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50

    没想到大家都对《水浒传》里,宋江为何要一心招安,是自己无处报国,想要用梁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3:50

    宋江一心招安。用梁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才能。肯定是有这种想法的。但如何实现招安。招安后有何权益和地位。这更须考虑。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