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
原创

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于有志于从军发展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日本大佐就好像树上高2米的地方有个果子。一踮脚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将则像树上2米5的地方的果实。就是踮脚也不一定够得着。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来。难度更高。

大佐是日本军队的一种军衔。也就是军队的职称。

军队按照人数不同。要有不同的编制。既然有编制就要有名称。

欧洲各国的军队编制大体上是一样的。军衔也没有什么区别。但亚洲的军队。尤其是日本的军队则有所区别。

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古怪。一方面先于中国进行明治维新。一切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司法、政体和教育体制。军事建制也向西方看齐。一方面比中国还要顽固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军衔上也不例外。

比如干部、组织、领导等词汇都是日本人先翻译。然后才到了中国。可是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东西他们却不离不弃。比如这个军衔的设置就是如此。

二战的时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把军中较高级别的指挥官官职分为三个级别。九个等级。

第一级别是将。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

第二级别是佐。分为大佐、中佐和少佐。

第三级别是尉。分为大尉、中尉和少尉。

即使是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军队在战后组建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时候。还延续了这个传统。军中干部海上分为三等九级。

日军中的大佐是一个级别。不是具体的职务。但达到大佐级别的人。能够担任日军的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

通常情况下。担任师团参谋长的都必须是大佐级别的军官。但往往这个参谋长是在中将(师团长)身边协助工作的。所以他的实权要比有些少将级别的旅团长还要大得多。

因此说。同样作为大佐。实际的权力却不见得相同。同样担任参谋长。在联队和师团任职。权力就会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一般担任师团参谋长的。已经跟将官差不多。待遇也没有区别。

侵华战争初期。张学良和高层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初期低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一败涂地。

日军因此受到鼓舞。叫嚣半年灭亡中国。到云南过春节的口号。

作为日军的前线指挥官。大佐的下场怎么样呢?

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一共有83名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大佐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一人被我抗日军民活捉。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了代价。虽然他们都是被打死了。但死法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最典型的有下面几位。

一、当头炮死。

二、刀劈死。

三、垫背死。

我们常听有的人说。临死也也拉个垫背的。说的是人到了绝境不甘失败。跟对方拼个鱼死网破。日本有个大佐饭野贤十。就是这样\"不幸\"做了垫背者。死在了异国他乡。

日本大佐们在中国的下场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其他观点:

前半句提问实在过于笼统。而后半句说明又完全是胡说八道。二战日本陆军的“大佐”军衔有四种可能的军职:步炮兵联队长、师团或者旅团参谋长、军以上作战单位的参谋军官、情报后勤和特务机关的高级军官。是挺复杂的角色。以下一一说明。

(陆鹏的少将剧照)

之所以强调大佐担任的“部队长”是“步兵”或者“炮兵”联队长。是因为这是二战日本陆军的标准最大战术单位。而其它如骑兵、工兵、辎重兵、铁道兵的联队长一般为中佐军衔。还不够大佐的适配条件。《亮剑》里的黑岛骑兵大佐就是明显的常识错误。应该为中佐。满编骑兵联队才1400来人。

日军步兵联队的兵力大致分为两个档次。第1档是战争爆发初期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甲级师团”。由于这两类师团所属的步兵大队拥有相当于六个中队的兵力。因此联队兵员满编时可以达到3800人到4000人以上。比如第116师团升格为甲级后。在参加湘西会战时每个联队兵力都突破了4100人。

(陆鹏大佐剧照)

第2档是1938年开始组建的三联队“警备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乙级师团等。每个步兵大队只编有三个中队和运输队。因此步兵联队的满编兵员一般在2600人到3000人左右。比如1939年参加诺门坎战役的第23师团(警备师团)。每个步兵联队的编制兵力就是2600余人。但不管是哪一档。联队长都是大佐军衔。

由于炮兵在旧日本陆军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绝大多数山炮兵联队、野战炮联队或者重炮兵联队的部队长。也都是大佐军衔。比如野炮兵联队的标准编制是:75毫米野战炮48门。兵员2894人。所以大佐炮兵联队长指挥的兵力也在3000人上下。与步兵联队基本相仿。

(陆鹏亮剑剧照)

第二种任职情况是师团或者旅团的参谋长。多数也是大佐军衔。比如在万家岭差点被全歼的第106师团。师团长是松浦淳六郎中将。参谋长就是秋山义隆大佐。但是参谋长只拥有战役策划权和部分指挥权。却没有整个师团的决断权。最终的命令仍然要由师团长下达。所以很难界定大佐参谋长能够指挥的兵力数量。

同时还要看师团长和参谋长哪个更为强势一些(日军没有师团副职。参谋长是二把手)。师团长孬一些则参谋长权力就大些。另外确实有部分临时拼凑的旅团、独立守备队的部队长也是大佐军衔。兵力当在3000至5000人之间。这属于特殊情况。绝大多数这些职务仍然是由少将衔军官担任。

(这军衔标志错的离谱)

第三种任职情况是各军、各方面军、各总军级单位的作战参谋、主任参谋、高级参谋。以及是东京陆军中央(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班长、课长等等。基本是随着单位级别升高职务走低。这些大佐参谋军官是大小战役战斗的策划者。但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这些大佐能够指挥多少兵力。

第四种是宪兵队、陆军特务机关、后勤单位的大佐级军官。在这些非作战单位中。大佐已经是相当高级别的职务军衔了。但是这些单位任务不同、性质不同、编制不同。所以大佐指挥的人数也不尽相同。像板垣征四郎挂大佐军衔时。就从驻天津的步兵联队长调任奉天(沈阳)特务机关长。手下肯定没有3000人的部队。但是权力和能量却是不小。

(骑兵联队长军衔错误)

指责后半句缺乏常识。是因为二战日军没有“准将”军衔。将军只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三档。因此晋升大佐军衔实际等于一只脚迈进将军行列。达不到这个级别或者迈不过这个坎。根本不可能晋级少将。所以“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是结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那叫“隔着灶台上炕”。纯属想当然。

有关大佐军衔的级别、待遇和晋升条件。之前多有专答。不再重复了。欢迎查阅。

(步兵联队长基本大佐军衔)

其他观点:

抗日剧从早放到晚。其中叫“大佐”的日本军官经常出现。留着一撮“卫生胡”。身边跟着一堆人瞻前马后。走路昂首挺胸的好不“威风”。

那么这个“威风凛凛”的大佐。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呢?他会比将军还厉害吗?说“大佐”之前我们得先简单了解一下日本的军衔制度。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一些西欧国家。习惯上被称为“西欧式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

发展到17~18世纪。军衔制度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1853年6月。日本鹿儿岛遭到美军军舰攻击。1854年又被英、美、法、荷联合舰队轰击。日本觉得遭受了“奇耻大辱”。决定奋起直追。改良兵制。

处于幕府时期的日本开始仿照西洋军队。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分别是步兵、骑兵和炮兵。总计13625人。日本军衔制度在二战期间不断演变。

日本军衔中。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为日本天皇所有。其次是: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以及普通的士兵。1945年二战结束前。这些军衔里又分为“六等十六级”;二战后变成了“六等十八级”。

在二战时期。日本军官分为:将、佐、尉3种。又各自细化为大、中、少。其中的“大佐”。就是佐里面最高等的军官。相当于上校。换算成我国的军衔。“大佐”相当于“团长”。

根据日本《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显示。日本大佐可以担任各种职位。比如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等。你别看他只是二等。但很多时候权力大于少将。所以很多日本人宁可当大佐也不当少将。

在不同的团当中。带领军队也不同。一般团大约在1000人左右。但如果担任的是联队长。就可以管理一个连队。日本当时陆军个联队约3500人。3500人里大约3300人配备了刺刀等武器。100多人作为炮兵。剩下50多个人就是大佐的“保镖”。所以电视剧里动不动就几十个人保护着大佐其实不夸张。

而且能当日本大佐的。通常非富即贵。管多少人不是关键。因为作为联队长的大佐。有一个重要任务——上传下达。你想想。他的权力有多大?

在日本军队的机关中。一些部门的长官也有机会成为大佐。而且能成为大佐。就有机会成为将军。比如恶贯满盈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当年石原莞尔只是一个中佐。板垣征四郎是大佐。他们就计划着“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因为他们坚信“满洲土地无主论”。他们就是“九一八事件”的元凶!

因为策划了“九一八”。石原莞尔直接晋升为大佐。成了全日本的“英雄”。由此可见。日本大佐的地位极高、权力极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4:14

    大佐,联队,军衔,师团,日本,参谋长,少将,步兵,军官,兵力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4:14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4:14

    对于有志于从军发展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日本大佐就好像树上高2米的地方有个果子。一踮脚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将则像树上2米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