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
原创

“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让李清照非常恐惧?事情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并不是让李清照非常恐惧。而是让李清照非常伤心。又使李清照后半生受尽了贫苦的困绕。维持生活都很困难

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诗词作家。她的一生分为两大阶段。所创作的诗词尤其是词也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生活幸福。经济富裕。所写的词多是抒发悠闲生活的写照。而后半生:生活艰苦。弧独无依。所写的词也是凄惨悲苦为主。

而这也是与“玉壶颁金”多少有点关系的。至少她后半生很缺钱。生活辛苦是受“玉壶颁金”影响的。

“玉壶颁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来说说。李清照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朝庭的官员。她父亲喜好收藏金石玉器。家里很多藏品。李清照受父亲的熏陶。对金石玉器也是非常喜欢的。

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美满幸福。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中为官。所以家境很好。而赵明诚也是喜欢收藏金石玉器。两人兴趣爱好相同。每日一起呤词作赋。收藏研究金石玉器。日子过得悠闲自得。

这段时间。李清照的词也是充满悠闲的情趣。她的词大胆写出了“爱情”的精神。在当时那个朝代很受非议。而由于自己的父亲是个官员。而丈夫赵明诚的父亲更是当朝宰相。所以在当时也没人敢怎样。而她描写一个活泼的少女怀春时的情怀的词句更是活灵活现。使人一读。就在脑海中出现一个活泼可爱。嬉戏玩闹。又思念情郎的少女形象。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靖康二帝被金人所掳后。李清照的幸福生活也划上了句号。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丈夫赵明诚时任知府。在金人还没攻破城时。就收拾金石玉器弃城退走了。李清照看到自己心爱的丈夫如此为人。心灰意冷。二人流落到乌江边。心有所感。写下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当时是又羞又愧。被心爱的人瞧不起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头。不久就忧郁而死了

李清照没了丈夫。原来那些嫉妒她的人不怕她了。因为她已经没了后台。就污蔑她。联名告她。说她丈夫赵明诚在世时用一把玉壶去讨好金人。保得性命。其实事情的真像是:一个同朝为官的同事拿了一把玉壶请赵明诚鉴定。品评一翻后又拿回去了。李清照因此被抓进了牢狱。这就是“玉壶颁金”的由来。

李清照出狱后。由于本身对己故丈夫弃城退走的事耿耿于怀。又加上“玉壶颁金”的风波。于是把丈夫留下的金石玉器全部献给了朝庭。从此一贫如洗。过上了贫困的生活。

在她的后半生。由于孤苦伶仃。所写的词也与以前区别极大。多是悲苦孤单为主。比如她所写的词中出现的悲苦孤单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反映了作者李清照当时有多么孤单凄凉。

要是没有“玉壶颁金”事件。李清照至少还有点钱可以维持生计。而“玉壶颁金”使她一贫如洗。后半生连生活都成困难。

其他观点:

这个“玉壶颁金”大约得从1127 年的靖康之变说起。那一年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掠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同年5月康王赵构继位。是为宋高宗。这个时候金石大家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正好因为赵明诚为母奔丧而分居南北。

赵明诚在南方被启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李清照在北方青州(山东淄博附近)老宅居住。鉴于北方局势已变得险恶无比。李清照决定带着两人多年的重要收藏南下。这些收藏即使在遴选之后也足足15大车。

公元1129年2月。江宁府发生兵变。赵明诚弃城逃跑。旋即被革职。不久后不靠谱的朝廷居然又启用他去湖州任职。夫妇二人只好再次分别。赵明诚去建康行在面圣。李清照则带着那15大车藏品留在池阳。那天是6月13日。

狂奔至建康的赵明诚途中感染痢疾。到建康时开始卧床不起。8月初的时候。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带着一把玉壶去探望他。这事情虽然看起来古怪。但细究也有合理性。赵明诚是金石大家。探病带把玉壶给他鉴赏也说得过去。

而且这个张飞卿根据有限的资料可以看出是个直言敢谏、刚直不阿之人。应该不存在什么恶意。鉴赏之后张飞卿就把玉壶带了回去。也没送给赵明诚。有些资料显示其实那是一把石壶。不算贵重之物。

李清照的决定是去洪州投奔赵明诚的妹夫李擢。可没想到当年11月金军攻陷洪州。15车藏品散失大半。她只能带着方便携带的小部分藏品继续南逃。这时候一个谣言开始传播。张飞卿其实把那个玉壶送给了赵明诚。而赵明诚把它献给了金国。意图叛国。这就是所谓的玉壶颁金。

这谣言阴险的地方在于未亡人李清照想证明丈夫的清白就必须拿出那个玉壶。而她是根本拿不出来的。也就是说那嫌疑根本洗不掉!更可怕的是弄出这个谣言的人绝不单纯想谋财。明显是准备杀人夺产。有这能力的人必然是掌握实权之辈。

所以李清照才会说“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这就是一个死局。你把财产直接送给阴谋家都不会放过你。但李清照也绝非寻常女子。她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束手就擒。巧妙的把这个局给解开了。

只是解开死局的李清照并不能解开命运的局。长期的颠沛中那些藏品还是损失殆尽。只能避居金华著文。于1155年前后离开了人世。

其他观点:

何为“玉壶”?

“玉壶颁金”这件事呢。虽因谣言而起。但倘若被坐实。却也可能会“杀人点头地”。所以。针对此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所著《金石录后序》里有明白陈述:

“……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

透析此段文记。不难发现这“玉壶”非真壶也。而是像玉一样的一块石头。也许是因此石头外形酷似“壶”。遂称作“玉壶”罢了。

既为玉石。又何来“玉壶颁金”呢?

这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有所介绍:

“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

显然。“玉壶颁金”是人为故意捏造的把戏。它属于小道消息。不仅没有真凭实据。而且还肆意妄为地暴说有通金之实存在。

鉴于此。有必要来理清一下: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他病重期间。有一位学士叫张飞卿来访时带了一块石玉。烦请李清照夫妇给予鉴定质地如何。

事毕后。张飞卿又将此神似玉壶的石头带了回去。本来这是件普普通通的寻常事。未曾想在赵明诚逝世后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想借此事坐实赵明诚有私通金国之嫌。

这就是“玉壶颁金”的由来。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呢?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凡私通叛国者。一经查实必杀之。甚至于还诛连九族。

你说这“玉壶颁金”的谣言不够很的吗?一个弱女子刚死了丈夫就要蒙受这“莫须有”罪名。岂能不被惊吓而产生恐惧呢?!

好在李清照天资聪慧。剖析了谣言后。便心生一计。遂将与丈夫在世时两人收藏的铜器等物快速上交给了朝庭。以此明真相、破谬论。

“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己。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金石录后序》)

以献宝避祸。该如何理解李清照的做法?

自从丈夫赵明诚逝后。李清照失去了依靠。成了一位孤家寡人。同时社会混乱、战争不止。为了躲避。李清照只好迁移别处。

她夫妻俩在世时。不仅恩爱有加。而且兴趣一致。偏爱藏品。搬家时。经筛选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满满地装了15大车。

相对于一位寡妇。有如此多的藏品即财富。想必外人很眼红。所以啊。“玉壶颁金”之谣言四起。其根本目的怕也是诬其入罪。猎取其財物。

李清照是个聪明人。她将所有宝藏无私奉献于朝庭:一来戳破了谣言。二来保住了夫妻俩的一世英名。换句话说。你不是诬我私通金国。送了一只玉壶么。那么。我现在拿出所有给当今朝庭。孰轻孰重?!

总之。“玉壶颁金”纯属设计中伤人。相对于李清照来说。虽恐惧。但又不失智慧的眼光。从而能坑中脱险!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7:01

    玉壶,李清照,金石,丈夫,藏品,谣言,的人,玉器,带着,后半生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7:01

    没想到大家都对“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7:01

    “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让李清照非常恐惧?事情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并不是让李清照非常恐惧。而是让李清照非常伤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