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平时喜爱吟诗作对。比较认同主流意识。即对联须讲究格律对仗用典。对联是诗词之余。也是源远流长。古色古香。几千年来。脍炙人口之作。不可胜数。
一幅好的对联。是思想性、艺术性。能高度统一和谐的。那些所谓的只讲“意境”。而无格律对仗的。根本就不是对联。充其量就是对句。有的对句都说不上。严格地说。真有损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美好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而不是去找理由和借口。不好好学习和努力传承。
这里可能有个误区。有些流传下来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家之作。也是没有格律的。有对仗不严谨的。这就给某些人。开了个方便之门。认为可以不讲格律对仗。只要有意境就是好对联。
其实。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很多是奇句。绝句。根本就无法对。很少能对。有的勉强能对。必然影响艺术性。如“妙人儿倪家少女”、“南人北相。室中小偷偷偷偷东西”、“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等等。这类奇句。能对好确实不易。有的勉强能对上。思想性艺术性都打了折扣。
二。有的是在流传中。被误了。被修改了。而并非原句。
三。本来就有对仗句、对偶句之分。隋唐以前。大量出现在诗文辞赋中的。大都属于对偶句。那时格律诗还没有定型。对偶句本身是不需要过分讲究对仗和格律的。
说多了。但是。虽是我个人观点。我必须坚持。好的对联必然是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
兹录一集句联于后――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其他观点:
上联:玉堂金马宁玉碎。
下联:流水高山不瓦全。
这是我在九十年代中期。为赞一位朋友写的一首《七律》其中的一联。不知道怎么样?
那时候年青特别重感情。看见该朋友为了朋友似乎有两肋插刀之感。为了坚持正义。不顾对方报复。当时一般的年青人为了自己青云直上。亦或提干。亦或找个技术活是普遍现象。可他却与众不同。故而令我深爱感动。
《七律》写成后便在朋友圈(当时的朋友圈与现在的朋友圈不同。是指经常在一起的几个要好的朋友)传阅。还受到个别朋友的忌妒。可见当年都是年青气盛。现在想来倒觉得可笑了。
那个时候。我们在深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看不到电视。唯一能听的就只有工程队的一台收音机。更不要说今天玩的手机了。因此几个三朋四友在一起五相学习。在吹牛中学习。或是谁有了小说之类的书互相借阅。就算我们的文化生活了。
我今天将这联晒出来。是想请诸位大神指点。也算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自己倒是觉得免强。在当时的朋友中评价也还行。但是赞不绝口。不敢说。
其他观点:
我对过的一幅最让我满意的对联是:
福如东海久久福。
寿比南山长长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277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对联,格律,艺术性,朋友,能对,思想性,对偶,几个,朋友圈,一幅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对出过最好的对联是哪一个?自己十分得意,他人赞不绝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平时喜爱吟诗作对。比较认同主流意识。即对联须讲究格律对仗用典。对联是诗词之余。也是源远流长。古色古香。几千年来。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