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提到王勃。他是大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因为诗歌所带来的名气。他的名声。比他的长辈们要大的多。
王勃。字子安。这个表字。对他的人生真是一种反讽。
唐代的神童真是多。王勃是率先登场的一位。 他成名真是早。是少年早慧的典型。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进士及第。就连唐高宗读到他献上的颂。知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写。都连声赞叹他为“大唐奇才”。
明代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其最杰乎?” 我不能认同他对其他三人诗风判断。对于王勃的评价却是恰当的。
在“初唐四杰”中。王勃年纪最轻。名声最大。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后人争论很多。但不管如何争议。王勃都名列首位。
二十岁时。王勃通过了一个特殊的考试。进入宫廷。担任了沛王府修撰。成为沛王李贤王府中的一名文学属官。因为年纪相仿的缘故。王勃很快博得了李贤的欢心。
《杜少府之蜀州》。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那时他还在长安。他有一位姓杜的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县尉。王勃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让我们再来细看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之蜀州》
唐人送行。多作诗赠别。一部《全唐诗》。这类赠别诗占了不小的比例。
钱钟书先生对此有精妙的论断:“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
无论以何种标准评判。王勃这首诗都堪为典范之作。
如果说。《杜少府之蜀州》。表现出王勃性格中的豁达。那么。《滕王阁序》所流露的王勃。则是豪情与失意并存的矛盾的少年。
他的黯淡心思。都深藏在他华美的笔端之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我读王勃。总觉得是可惜的。
他性格造作。却不失真诚。他的才华。让他能够暂时的触碰到生命的玄机。他的智慧却不足以让坦然面对人生的穷通。也许境界只是毫厘之差。但这一步之遥。却往往一生都跨不过。
其他观点:
问题: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前言
王勃的才华毋庸置疑。不过也被人批评过于“浮躁浅露”。从王勃的经历来看。这样评价王勃的人还真有一双慧眼。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很小的时候就名声在外。 《旧唐书》本传是这样介绍王勃的: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一、初唐四杰的排序争议
初唐四杰以王、杨、卢、骆为顺序。不过排行第二的杨炯却有意见。 《旧唐书·杨炯传》记载: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这个让杨炯不以为然的“王”就是王勃。 唐朝刘肃的《大唐新语》记载:
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当时宰相张说:杨炯这个人很有才。不但比卢照邻强。而且一点也不比王勃差。‘耻居王后’有道理。他自己说‘愧在卢前’。实在是谦虚呀。
王勃虽然有才华。但是他有一个改不了的毛病。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裴行俭。少聪敏多艺。立功边陲。克凶丑。及为吏部侍郎。赏拔苏味道、王勮。曰:“二公后当相次掌钧衡之任。”勮。勃之兄也。时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等四人。以示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勃等虽有才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者。杨稍似沉静。应至令长。并鲜克令终。”卒如其言。
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很善于识鉴人物。他就认为王勃”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果不其然。十几岁的王勃少年及第后。曾经被沛王召为修撰。为了哄几岁的英王玩乐。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家的斗鸡。没想到此事惹怒了唐高宗。皇帝认为王勃引导诸王玩物丧志。还可能挑拨他们的关系。因此把王勃赶出了王府。
几年后。王勃又犯了一次错误。他收留了一个犯罪的官奴。后惧事泄竟然把这个人灭了口。结果自己差一点因此被诛。父亲王福畤因此被贬为交趾令。
坑爹的王勃去探望他父亲时。作了最后两件事。路过滕王阁。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 半路上落水而死。年仅29岁。
从王勃写《檄英王鸡文》和《滕王阁序》两件事看来。这两篇文章都不太应该写。《檄英王鸡文》完全是不务正业。而《滕王阁序》明显坏了人家提前安排的好事。如果王勃是一个性格收敛的人。不会去抢别人的风头。
王勃有一首咏物诗。《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在前面说过。杨炯很不服气排在王勃后面。有人提杨炯说话就有人为王勃抱不平。明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唐诗归》就这评价王勃:
钟云:只读末二句。知世人以王、杨、卢、骆并称。长为无眼人矣。又云:读至此。心眼始开。骨韵声光。居然一李颀王昌龄矣。谭云:子美咏物诸小诗。俱得此法之妙。又云:“为君二字妙。待物如人矣。
咏物诗难在描摹事物的外在形貌和寄托的情感如何水乳交融。诗人常用拟人手法将事物赋予人格的魅力。所以说王勃的““为君二字妙。待物如人矣。”。而且说“子美咏物诸小诗。俱得此法之妙。”
结束语
裴行俭的确是个高明的“算命”先生。初唐四杰的结局都不太好。杨炯被贬盈川令。40多岁去世;王勃不到30落水而死;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兵败后失踪;卢照邻恶疾不愈。投水自杀。
假如王勃能避免“浮躁浅露”。不至于创下那么多的祸。就不会连累自己的父亲。当然也不会千里迢迢去探亲。更不会死于非命。
否则他必定会留给我们更多的佳作。如果他活到五六十岁的话。能够成为和李杜并肩的诗人吗?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徐读诗词系列(13)
文/江徐
在中国古时候。不少文人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写出惊艳文坛的佳句。可惜天妒英才。30岁不到就离开人世。比如写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刘希夷。最终被才华所误。去世时才29岁。比如写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李贺。因为长期抑郁。病逝时才27岁。
今天我们来讲另有一位才华惊人、英年早逝的诗人:王勃。
王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因其出众才华被誉为“唐初四杰”之一。
王勃自幼聪颖机敏。并且好学。6岁就能写文章。在山西河津当地被誉为神童。提到他。喜欢唐诗宋词的人应该都会想到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的。这是王勃18岁那年。送一位好朋友去蜀地上任时所写。
其实。在古典文坛中。比这两句五言律诗更有分量的要属《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序。即序。在这里是诗序的意思。全文不足一千字。却写得文采飞扬。气势宏伟。将滕王阁周围的山之景况与盛宴之况写得优美壮丽至极。历来被堪称为典范之作。在韩愈看来。这篇文章读了之后可以令人忘记忧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写出了落霞与野鸭一起在远处的低空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的壮丽盛景。
关于这篇作品的创作时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作于14岁那年。去六合探望父亲的途中;另一种是作于25岁那年。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
不管哪一种。都抹灭不了王勃文采飞扬、为人张扬的事实。
《滕王阁图》(启功、白雪石、黄均赋诗)
21岁的王勃自外地返回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在虢州任职期间。徇私枉法。窝藏罪犯。后来想想又怕自己受到牵连。索性将罪犯杀人灭口。
后来东窗事发。本已判了死刑。幸运的是遇上大赦。死刑改为三年有期徒刑。
一个人生死有命。命中都有定数。逃得了初一也逃不了十五。虽然躲过了死刑。却在之后不久探望父亲的归途中。落水惊悸而亡。
那一年。王勃才26岁。
纵观王勃一生。沉沉浮浮。跌宕起伏。每一步都走得充满惊险刺激随心所欲。
人生路上总有惊奇与危险。并非每一步都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有时想想。人生如棋。一遭走错。步步皆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282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勃,初唐,耻居王后,浅露,才华,的人,父亲,少府,大唐,落霞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提到王勃。他是大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因为诗歌所带来的名气。他的名声。比他的长辈们要大的多。王勃。字子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