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历史文化名人扎堆?哪个山东历史人物或典故让你印象深刻?
原创

为什么山东历史文化名人扎堆?哪个山东历史人物或典故让你印象深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山东齐鲁是大周嫡系国。人文悠久。崇尚礼仪。山东还产生了儒家孔圣和孟亚圣。从秦始皇奠祭孔夫子。到刘邦立国就拜孔夫子。山东孔林孔碑孔庙孔学就成了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当然对孔孟影响最深。小学的时候。孔夫子的教育经典无处不在。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五常。君臣丶父子丶夫妻三纲。中庸之道。吾曰三省其身。不耻下问。春秋无义战。礼尚往来。学以时习之。不亦悦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太多太多了。孔夫子不愧是中华最早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仁义宗师。孔夫子还是世界史上百大伟人之一。与老子丶耶稣丶穆罕默德丶释迦牟尼丶苏格拉底等人。一同共为人类文明的至成大圣。

其他观点:

主要原因一是齐鲁大地是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发源地。二是春秋战国时期。兴办私学。普及教育。提高了平民素质教育水平。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人学士。致使齐鲁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在山东的确出了不少文化名人。例如儒学大师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庄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军事家姜子牙、孙武、孙膑。治国贤相管仲、诸葛亮。文学大师李清照、辛弃疾、罗贯中、张养浩、王世禛、蒲松龄等。其他方面还有鲁班、扁鹊、东方朔、刘勰、贾思勰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么多的文化名人呢?个人读史分析大致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 齐鲁大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发源地。

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初期(即公元前770年)到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1年)的大概550年时间里。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林立纷争。为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礼贤下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借以壮大本国实力。富国强兵。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为贤士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舞台。社会形成了不同学派及各家族流派之间百家争鸣、群芳争艳的局面。文人学士思想活跃。学术自由。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政。阐述各自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各个学派之间既相互争鸣又互相借鉴。良好的政治学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

教育体制打破了“学在官府”。即只能有极少数贵族子弟受教育的局面。当时“学在四夷”。由贵族垄断的文化教育开始下移于民间。取消了办学限制。私学兴起。社会下层人家的子弟也可以上学受教育了。这时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讲学。他是我国普及教育的奠基人。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他开启了百姓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在他的办学模式推荐下。各诸侯国君意识到教育兴国的重要性。教育的普及提高了齐鲁等诸侯各国平民教育素质。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人学士。丰富了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

姜子牙受命周公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对阳奉阴违。受贿害民。违抗命令、妖言惑众者毫不手软。以正视听。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上推行礼贤下士。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不分亲疏。放手让他们在各自官职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用人的思想束缚。姜太公在历史上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

文化上推行简化开明政策。民俗文化不拘泥于繁琐的周礼。而是从当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务必实用。让百姓乐于接受。

军事上姜子牙满腹韬略。他所著《六韬》(太公兵法)。纵论兵法、兵书、战略、战术的军事理论学说。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后世历代治国理政的君王都从太公兵法中。吸取了他的文韬武略。后世的著名军事家孙武、鬼谷子、诸葛亮等也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了欧洲。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定位了姜子牙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地位。

其他观点: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扎堆。主要是在周朝时期。那个时期出了不少的圣与贤。之所以会这样。有三大要素。一是太师姜尚在山东建国。二是太保周公旦在山东建国。三是稷下学宫荟萃天下人才。

周朝名气最大。受当代世界人民景仰的Philosopher Confucius。不必多说。他的学问主要是传承周公的学问。除了子丘先生。山东在周朝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是管夫子。管敬仲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是春秋时期成就最大的人。那个时期。只有他实现了统一。其他的霸主都没能实现。管仲与姜小白勠力同心。利拘吴越。北破山戎。灭孤竹、令支。西征流沙。南威服强楚。并在多国驻军。保卫中夏。连子丘先生都说。管相国九次召开诸侯大会。统一并匡正天下。如果没有他。我等现在都是披头散发的野蛮人了。

管夫子不仅有辉煌的政绩和战绩。还有思想学问流传于世。在秦清时代。管夫子的学问不受重视。因为管夫子是商人出身。传承并发扬了姜太公“大商、大工、大农。三者并重”的思想。这与《吕氏春秋》重农抑商的愚民策略相背。

管夫子年轻时的典故。管鲍之交。世代流传。谁不赞扬。谁不羡慕?无需赘言。

山东还有一个传奇人物。史不载名的人。只说他在齐国教学。这个人就是归谷子。古文归、鬼相通。当年苏秦张仪就是在齐国学成了纵横术。虽然归谷子的高徒是以外交闻名。但归谷子本人并不是纵横家。而是道家的。苏张二人虽然师承归谷。但做事风格并不像归谷。然而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跟归谷的风格是很像的。这个人就是齐国高士鲁仲连。他才是真正的《归谷子》传承者。

鲁仲连名气不大。知道他的人不多。这也正是风格的所在。不图名利。低调再低调。鲁仲连这个人。非常善于解决外交难题。也乐于外交事务。但是事后不图功名富贵。表现为事了拂衣去。他在帝王将相与平民之间。穿梭往来。游刃有余。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害他。他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客。今天可能在平原君那里做客。明天可能在孟尝君那里做客。后天可能在农民小院里吃喝。充分做到了归谷子所说的“欲入则入。欲出则出。独来独往。莫之能止”。

子丘先生的农业文明。有些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但是管敬仲与鲁仲连的学问。在当今的时代。仍然是非常先进的学术思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44

    山东,夫子,的人,太公,思想,孔夫子,百家争鸣,齐鲁,谷子,齐国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4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山东历史文化名人扎堆?哪个山东历史人物或典故让你印象深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44

    山东齐鲁是大周嫡系国。人文悠久。崇尚礼仪。山东还产生了儒家孔圣和孟亚圣。从秦始皇奠祭孔夫子。到刘邦立国就拜孔夫子。山东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