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修族谱。意在寻根问祖。了解宗族的发展繁衍历史。家族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们的足迹。后人为有杰出贡献的先人而自豪。并受到精神的启发和鼓励。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
到具体的家谱编写。要明确家谱的样式。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世系和非世系。
一、世系是最主要的部分。在格式要求上。常见的有四种世系表形式。分别是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格。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这种世系表。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让后人更明白地了解自己的祖先。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但由于人名有时不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同欧式一样。清楚的记录着世代人的信息。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每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简单明了、内容真实、层次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非世系的部分包括序、凡例、家规、家训、字派、祠堂坟墓图、传记等。不同家族内容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家族非世系部分仅数页乃至数十页。可能不及世系的三分之一。而有的则多达几部。几乎与世系相当。
“序”包括新序和旧序。新序是新修谱是编纂的。旧序是以前修谱时所做的序。一般新序在旧序之前。
“凡例”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谱例”、“例言”等多种称呼。与地方之中“凡例”类似
“家训”“家规”约定族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反了相应的规约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在家训、家规中言明。
“字派”。规定宗族字辈。一般会对字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解说明。
“传记”是记录家族成员事迹的。入传者多是给家族带来荣誉之人。既可以是为官一方之官员。也可以是有义举、善举的族人。还可以是一些节妇、烈女等等。
“祠堂坟墓图”是家谱中为数不多的图。包括祠堂、墓地。
家谱撰修之后。除了部分藏在祠堂以外。大部分会编上字号。分发给各个支系。也叫散谱。散谱还有一个重大仪式。族人相应的也要有一个接谱仪式。
各个支系接谱之后。在特定的时期。还要将家谱带到祠堂进行检查。如果保管不严。出现破损等。还会受到惩罚。同时也会有“晒谱”等活动。
以上所述均是旧时修谱的一些先例。现在可能有个别地方的习俗不同。不一而足。
其他观点:
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其他观点:
第一步:想修族谱。首先要列出来几个大纲:
1.修谱的目的
2.编修的内容
新时代编修家谱的内容包括21项。谱名、谱序、谱论、目录、祠堂、坟茔、郡望、堂号、字辈、世系表、家风、家训、家规、传记、艺文、风俗礼仪、功德榜、事迹介绍、后记、留根录等。但不是每一项都必须写进族谱。有些族内资料缺乏的。信息无依据可查的。都可以不录入。看你自己族内具体情况。
第二步:收集内容成立调查委员会。
成员可由本族德高望重、有文化学实、对族内近几十年人员变动情况了解的人。也可由专业的家谱编修制作委员会组成。
调查表范例一:
调查表范例二:
收集的资料不可能只有2张就够了的。根据你选择需要录入族谱的内容进行调查整合资料。
第三步:撰写序言
每一次修谱都有一次序言。它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第四步:编订内容。初成文稿第五步:修改至定稿第六步:排版、印刷第七步:版谱仪式
完成修谱工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30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家谱,世系,家族,姓氏,艺文,家训,世代,堂号,祠堂,功绩
没想到大家都对想修族谱,该怎样做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修族谱。意在寻根问祖。了解宗族的发展繁衍历史。家族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们的足迹。后人为有杰出贡献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