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是哪八旗?他们是怎么来的?
原创

满清八旗是哪八旗?他们是怎么来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代满族的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根据风水学的角度来说。八旗军是一支风水军队。其入关前后30年为八旗大兵团作战时期。其列阵方位和攻击委派的基本原则是。两黄旗在北。喻中土克北水。两白旗在东。喻西金克东木。两红旗在西。喻南火克西金。两蓝旗在南(水本为黑。但黑旗夜晚不明辩。所以用蓝)。喻北水克南火。而每色又分正镶。喻阴阳二道。入关后组建的绿营。喻青出于蓝。东木克中土。至此清军的建制模式阴阳五行具皆齐备。

其他观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舟而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

八旗兵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参考猛安谋克制。初建黄、白、红、蓝四旗。可以说这是初始的嫡系部队。公元1615年。因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八旗编丁。起于佐领。每佐领三百人。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都统。两副都统。此为清朝初年之制。后来得蒙古人和汉人。亦都用此法编制。所以旗兵又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

1、京营。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2、驻防。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

3、旗帜。 四个正旗龙首向右。腹内有四朵祥云。旗边为四角;四镶旗龙首向左。腹内有三朵祥云。旗边为三角。这个各位可以在影视剧中验证。

4、铠甲。四个正旗铠甲色调单一。四个镶旗铠甲有点缀。好像打了补丁。以图为例。大家分辨一下。再看电视、电影就不迷糊了。

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初设南、北二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称“巡捕三营”。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清朝兵制发展

—— 乾隆、嘉庆以前。大多出征以八旗兵为主。镇压内乱。则用绿营。

——川楚教匪之乱(白莲教)。八旗绿营。战斗能力已经不行了。靠临时招募的乡勇以平乱事。于是勇营大盛。当时的湘、淮军。在清朝兵制上。亦是勇营的一种。

——中法之战。勇营已经日渐衰弱。到中日之战。就更形同破产了。于是纷纷改练新操。是为新军。

——到清朝末年。又要改行征兵制。于各省设督练公所。挑选各州县壮丁有身家的。入伍训练。为常备兵。三年放归田里。为续备兵。又三年。退为后备兵。又三年。则脱军籍。当时的计划。拟练新军三十六镇。未及成行而清朝灭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欢迎互动交流!

其他观点: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样都具有独特之处。作为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从服饰发型到社会生活再到一些特殊的规章制度。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要说清朝与其他封建王朝最不同、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那就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

一、八旗指哪八旗

清朝的八旗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上三旗和下五旗:

皇帝主要控制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三旗。这三旗也因此称之为上三旗;

而由诸王爷和贝勒控制的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和镶红旗五旗。因地位稍低于上三旗。便被称之为下五旗。

为了更好地统领八旗。防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出现混乱。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八旗各旗分别设立了一名旗主。上面讲到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两部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为皇帝提供各项服务。因此上三旗的各旗旗主其实就是皇帝。而下五旗的各旗旗主则各自产生。是他们的下辖领主。

其实最早的时候。八旗作为军队中的士兵。本来是没有等级划分的。在清军入关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前。八旗中只有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剩下的六旗则分别由皇帝的儿子和侄子们统领。镶黄旗更是特殊。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部只有皇帝。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人员。

后来。清朝入关建立政权。八旗制度就成为了限制皇权的满洲大臣贵族议事会。清朝是中央集权和皇权独尊的顶峰时期。原有的八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皇帝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地加强皇权。公元1650年。顺治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八旗制度加强皇权独尊。顺治为了更好地掌控八旗。下令由皇帝亲自统领了原本属于宗室管辖的正白旗。后来皇帝又直接统辖了正黄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这三旗统归皇帝控制。

宗室王公只能分属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这五旗。就连皇子在分府别居之后也要全部拨入这五旗中。再也没有入皇帝控制的正黄旗与正白旗的人。

就是因此这样。才有了八旗制度内部的等级划分。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上三旗更为尊崇也更得皇帝信任。因此皇帝的亲兵多由上三旗担任。而下五旗只能驻守京师或者被分派驻守各地。

二、八旗制度的产生

八旗最早其实是满洲人也就是女真人的一种狩猎组织。自从八旗制度产生之后。便在清朝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清朝满族旗人的基本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同时。八旗制度作为清代的根本制度。也为清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公元1601年。随着满族社会内部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此时的明朝却江河日下。逐渐衰微。

满族的统治者努尔哈赤看到了机会。趁机整顿满族社会的编制。将其分为三部分。并且选择了首领更好地管理他们。设置了黄、白、红、蓝四色为旗。编成四旗。这是八旗制度的前型。

四旗制度的确立在当时就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满族部落的军事实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四旗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努尔哈赤的野心。十四年后。到了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又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四旗。八旗制度最终得到了确立。

自此。满洲女真族社会内部全部实行了八旗制度。平常没有战争的时候。成年男子与其他人一样作为平民参与农业劳作。一旦爆发了战争。成年男子则作为士兵参与作战。这样一来平时的农业征收有了保证。保证了粮食供应。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也为部落提供了兵力。使军队具有极高的战斗力。保证了胜利。

满族女真的军事实力增强后。便开始大举进攻明朝疆土。意图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而随着女真政权与明政府之间的战争爆发。

江河日下、日渐衰微的明政府碰上势力强劲的满族人。自然是节节败退。满族女真政权一路攻占了许多地区。这些地区中的百姓有蒙古人也也有汉人。原有的八旗制度不适用于给这些民族的人划分等级。也不方便治理他们。

于是。统治者在现实条件的逼迫下又适当调整发展了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天命年间最早设立蒙古旗。将蒙古人也纳入八旗制度中。将蒙古人置于女真人的统治之下。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编成了蒙古八旗。

汉族是中原地区人民的主体。满族人想要入主中原。那么就要管理好汉人。公元1631年皇太极先编制了一汉军旗。到了1642年才最终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满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一起合称为八旗。皇帝作为统治者统率八旗满洲贵族、八旗蒙古人和八旗汉人。到这里八旗制度得到了完善。

三、八旗制度的衰亡

八旗制度与清政府始终息息相关。这两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它在满族女真政权建立之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朝正是在八旗制度骁勇善战的基础上建立的。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来清朝覆灭。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不堪也是因为八旗子弟在自己的八旗名衔下的昏庸与无所事事所造成的。清政府入关以后为了笼络民心。皇帝为了更多地获得贵族子弟的支持。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便给予了贵族子弟许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虽然达成了皇帝的目标。但是也造成了八旗贵族子弟的颓废以及不学无术的习惯。为清政府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到了清朝末年。八旗军已经不是满族女真政权那支骁勇善战的部队了。他们逐渐演变为了专门依靠需要国家军费供养的一支无用的军队。连最起码的战斗能力都失去了。

前面讲到。满族女真人入关后 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但是由于统治集团的狭隘。汉人和其他民族在朝堂中始终不能担任高官。在军队中。也不会任用汉人为将。并且不会招募大量汉人士兵。直到清朝末年。清政府势力衰弱。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才组建了汉人军队。因此八旗制度自带的狭隘性加剧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总结:

总而言之。八旗制度在诞生之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后来由于八旗制度沦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工具。再加上统治者不思变革。八旗制度后期加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因此八旗制度也成为清王朝衰亡没落的因素之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5:20

    满族,清朝,制度,皇帝,努尔哈赤,女真,蒙古,满洲,汉人,黄旗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5:20

    没想到大家都对满清八旗是哪八旗?他们是怎么来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5:20

    清代满族的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