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十四阿哥闹灵堂为遗嘱,雍正帝却封乌雅氏为皇太后其用意?
原创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闹灵堂为遗嘱,雍正帝却封乌雅氏为皇太后其用意?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一直与雍正帝不对付。而且在康熙帝的灵堂之上。不肯向雍正帝下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雍正帝面对老十四胤禵的无理取闹。为什么却封了乌雅氏为皇太后?

一、千里奔丧:

远在西北打仗的老十四胤禵突然接到了康熙帝驾崩的消息。并在图里琛的监视下回京吊丧。

这一路走的相当窝囊。他也有一肚子的火无处撒。而且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为什么自己的八哥胤禩要拿死鹰陷害自己?为什么康熙帝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胤禛?为什么康熙帝临终前不招自己回京?为什么面对老四胤禛的即位老八胤禩竟然无动于衷?为什么一路回京雍正帝处处防着自己?

而这些疑问。他也问了图里琛。只是图里琛支支吾吾。并没有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正当老十四胤禵到达城门口的时候。马齐带着圣旨赶到:

“着十四贝子胤禵。今晚在潞河暂宿。明日进京叩拜先帝灵位。”

雍正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理由有三:

一是试探一下老十四胤禵是否认可他这个皇帝。是否会违旨。如果他停了一晚再进京。则说明他心中是默许这个事实的。那么雍正帝第二天再面对他。心中就有谱了。

二是圣旨字面意思。表达一下对老十四胤禵的关心。毕竟奔波了千里路。确实辛苦。此时天色已晚。好好休息。明天进京也是可以的。

三是此时灵堂情况复杂。尤其是乌雅氏尚未接受皇太后的头衔。一旦此时老十四胤禵发现端倪。难免会起疑心。这样对雍正帝不利。他还没有想好应对策略。所以先缓一缓老十四胤禵。

二、勇闯灵堂:

老十四胤禵为什么要违背圣旨呢?

首先第一点。他并不认可是雍正帝夺得了皇位。在路上他专门严肃的问过图里琛:

“先帝爷的遗诏。究竟是把大位传给谁的?”

图里琛愣了一下:

“自然是传给当今皇上!”

随后老十四胤禵一连串的问题都抛出来了。为什么第一道圣旨传给年羹尧川陕两省戒严?为什么送粮草的李卫由一月一送变成一天一送?为什么你带二十侍卫后面还跟着三千绿营兵?

这些问题图里琛都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来。这也坚定了老十四胤禵心中所想。雍正帝的皇位来路不明。

有了这个思想为前提。他自然不会把圣旨放到眼里。而且儿子奔丧老子天经地义。换谁都不能阻拦。即使是皇帝!而且雍正帝越拦着他不让进灵堂。他就越要进灵堂!

图里琛一看老十四胤禵直奔康熙帝灵堂去了。急忙向雍正帝汇报:

“奴才无用。办砸了差事。十四爷他……马中堂传旨。让他在潞河驿站歇下。他不愿意奉旨。眼下他已直闯殡宫去了。”

从雍正帝面无表情的听完汇报。只说了一句“走”就可以得知。这个结果已经在他预料之中。心中也明白此时的老十四胤禵必然不会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三、大闹灵堂:

老十四胤禵进灵堂之前。还有人拦着他说圣旨不让进。他直接顶了一句:

“登基大典还没办。他就敢称皇上了?”

他进去这么一哭。一下子让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来了劲。大家注意。这时候的老八胤禩突然眼睛往后瞟了一眼。显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并且第一个带头跪下哭康熙帝。

这个行为非常的奇怪。让老三胤祉和老十三胤祥一脸雾水。大家注意。这时候只有他们两个是没有跪下哭的。而是去扶老十胤誐起来。

老九胤禟显然明白了老八胤禩的计谋。拉了一下老十胤誐。随后俩人哭天喊地地哭起皇阿玛来。

显然老三胤祉看出了问题:

“老九老十。别火上浇油好不好?”

一看火候已到。老八胤禩发话了:

“老十三。老十四乱了章法。你看该怎么办?”

这句话是陷阱。老十四先是抗旨。这又乱了章法。你们还不收拾他?

但是老十三胤祥绕过去了。没有追究老十四的责任。而是说等会先去见见皇上。意思就是说。由雍正帝来定。

随后老十三胤祥跟老八胤禩讲。让他去劝劝老十四。这时候老八胤禩眼睛是看往皇太妃的。

四、皇上驾到:

老八胤禩的计谋其实非常隐蔽:

如果不仔细分析。我们反而会得出他是“贤王”。担心老十四胤禵哭坏了身子。是为他好。

可是。如果真为他好。他应该做的是拉住老十四胤禵。而不是再跪下大哭。而火上浇油。

他的目的就是让老十四胤禵出错。错的越大越好。他要看看雍正帝是如何对付自己的亲兄弟。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透露给老十四胤禵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就藏在乌雅氏身上。

所以。他并没有去劝老十四胤禵。而是把目光放向了那些皇太妃们。说的再明白一点。他是看向的乌雅氏德妃。

这个德妃(皇贵妃)就是雍正帝的生母。但是此时的她仍然是妃子的服饰。这也是为什么老十四胤禵突然发飙的原因: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国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将军王!”

当然。剧中说话并没有标点符号。之所以加了一个问号和两个叹号。就是说老十四胤禵突然产生疑问难道乌雅氏不是太后。原来真不是太后!

就此。老八胤禩终于把老十四胤禵引到这上面去了。等于是告诉他。康熙帝的遗嘱或许不是传给老四胤禛哦……

老十四胤禵彻底发怒了。再加上老九老十的继续大哭。他要找雍正帝问个明白:

“四哥呢?雍正皇帝呢?他在哪儿?为什么不来见我?”

五、册封皇太后:

大家再注意一个细节。雍正帝进来之后。本来站着的老三胤祉急忙跪下。本来跪着的老八老九老十急忙站起来。

啥意思?

还不是通过行动告诉老十四胤禵。雍正帝的皇位可是来路不明哦。

果然。老十四胤禵怒目圆睁。就是不肯下跪。也不听乌雅氏的要求。甚至还打了张五哥一巴掌。

这时候的老八老九老十在那里幸灾乐祸。而雍正帝却紧紧地握着佛珠……

气愤就这样僵在这里了。雍正帝想了一下。默默地搬了一把凳子过来。让乌雅氏坐下。自己跪了下去。结果乌雅氏一下子站起来:

“皇上。祖宗的家法。我也担不起这个理儿。快起来。快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只是一个皇太妃。怎么可以让皇上下跪呢?

而雍正帝马上回话了:

“在皇阿玛殡天那一天。儿子就和上书房拟定了您皇太后的封号……”

其实。事实上乌雅氏根本不认同这个雍正帝。也不愿意接受皇太后的封号。这才导致雍正帝非常被动。但是此时他再册封皇太后。如果她不接受。就等于她不认可老四胤禛是皇帝。那么她刚才让老十四向皇上下跪就是假话了。

只要她不接受。就等于把老十四胤禵逼上了绝路……

无可奈何的乌雅氏只能接受了皇太后的册封。众人跪拜行大礼。而老十四胤禵终于无路可走。只能下跪。他这一跪。就代表认同了老四胤禛成为皇帝的事实。

而乌雅氏掩面大哭:

“先帝爷啊……”

估计心中想的是。先帝爷啊。你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胤禛呢?

做娘的做到这个份上。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其他观点:

导读:老十四大闹灵堂。是因为他愤怒、恼火以为遭到了背叛。当年康熙活着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老十四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将军王去西北领兵的机会。在他看来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非他莫属。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给父皇贺寿的礼物由天外陨石变成了死鹰;父皇驾崩后居然传位给了四哥;八哥几十年的辛苦谋划居然就让四哥轻易完成了逆袭而无动于衷。这一切都是个迷。贺寿礼物调换的事八哥嫌疑最大;而四哥明明是支持自己做大将军王的。兄弟友恭的情景尚且历历在目居然不顾手足之情夺得了帝位。在他看来。八哥和四哥都是对自己的背叛。他可不知道这里边的争夺的激烈程度。还陶醉在大将军王的风光里。他有一肚子话要向康熙说要问这都是为什么?但是康熙已经西去。无人给他解答这些。憋了一肚子火的老十四借着祭奠的机会大闹灵堂就是要质疑四哥皇位的继承权的真实性。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动人心魄。已经让老十四无视很多规矩必须要弄清楚自己这个最大可能的继承人怎么就失去了皇位。为此不惜和母亲翻脸。而雍正恰恰用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的做法来从侧面让大家对乌雅氏身份的认可。这就相当于认可了自己的帝王的合理合法性。雍正这一招绝对是一箭数雕。

历史背景分析

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储君板上钉钉的人选了。不要怪他很傻很天真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幕僚团队也没有老八那样阅历。所以想问题难免会简单了些。既然自己已经出头了。那么皇阿玛肯定有办法让四哥和八哥他们配合自己顺利的继承帝位。

果然情况除了连续的变化。先是给父皇的寿礼被掉包成死鹰;接着四哥居然在父皇驾崩的时候被遗照传位成为皇位继承人。这一切都因为老十四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北造成信息的延迟。当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老十四被迫被图里琛的大内侍卫和年羹尧的数千大军“护送”回北京奔丧。这就让老十四更加的愤怒和怀疑。如果你四哥名正言顺为何弄这些把戏。

老十四胸中对八哥和四哥的不满的怒火越烧越旺。本来能够给他解答最理想的人选是皇阿玛。但是老人家已经西去老十四的。怒火只能发向夺了他皇位的四哥雍正皇帝。这才有了大闹灵堂的一场闹剧。

悲愤的老十四大闹灵堂

当在西北的老十四见到图里琛带来的圣旨一下子懵圈了。感觉就像是从天堂到了地狱。皇阿玛驾崩后怎么是四哥当了皇上。八个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些都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萦绕在他的心头。既然打算不承认失败那就借助回京的机会大闹一场。看能否找到同盟军恢复自己大将军王到皇帝的过渡。

第一步:

所以脑子里都是这个念想。在路途中的破庙中开始了计划的第一步。他企图像收服八哥的眼线鄂伦岱一样收服图里琛为自己所用。他打算冲图里琛口中得到他所有问题的真相。他这么想也是有几分道理的:首先图里琛是先帝康熙的心腹。所以必然效忠康熙属意的继位人选也就是他自己。这个时候他还天真的以为皇阿玛打算让他继承帝位。所以才有这样的话:

“图里琛。你当着先帝爷的在天之灵发誓要如实回答我”

接下来就是那三个问题:1、先帝遗诏究竟是把大位传给谁?(他还幻想是传给自己)。2、为何停止调动兵马且西北大军的粮食供应从一月改为三天。3、为何大内侍卫和年羹尧的三千绿营监视自己。

当然这些他都得不到答案。所以他就开始抱怨老天;痛斥留守背景的老八等人为饭桶和酒囊饭袋。说白了他还是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就这点心思这样作如果不是雍正的亲弟弟是个老十四也早就被干掉了。

第二步:

当老十四来到潞河驿的时候。上书房大臣马齐宣读雍正的圣旨让老十四跪接。其实这也是雍正下的套看老十四的态度。果然老十四直接问那个皇上?马齐的酸儒劲儿发作一点也不憷头。说根据大行康熙皇帝遗照传位给四王爷雍正皇帝;如果你还自认为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就下马接旨。这大帽子一扣。老十四没办法只能下马跪接圣旨。

内容是让老十四休息一晚上。明天再去祭拜先帝。虽然老十四已经先输一局。但是早就怒火满胸的他怎么能等到明天;再说本来就没打算承认雍正。也不能他说让哪天去就哪天去啊。所以根本没听这套。直接奔到灵堂哭灵去了。在这第二步老十四和老四相当于一正一反打了个平手。

第三步、

当在灵堂外被原来康熙的贴身太监截住并且说皇上有旨的时候。老十四的火儿一下子就撞到了顶梁门:皇上。是四哥吧。连登基大典还没办。他就敢称皇上了。这句话一来表示对四哥皇位的不认可。另外也保留了一份自己翻盘的希望只要没有办登基大典自己就有翻盘的机会。

当闯宫哭灵的时候那是老十四真心的哭啊。因为康熙自己的接任皇位成了可能。但是皇阿玛一去。四哥接着皇位他可怎么办呢?这从他的这句话就看的出来:我走的时候你不是说等我回来吗?言为之意就是你得把我扶上马再送一程啊。


但是老十三没有上当。于是老八又把主意打到皇太妃乌雅氏身上。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了。因为你雍正连自己的母亲都没有册封皇太后这皇位怎么名正言顺?

而此时的老十四已经濒临疯癫。皇位的丢失让他抓住一切机会和借口接劲儿折腾。当皇额娘劝导他要保重身体的时候。他居然说了如下一套说辞为的就是否认雍正皇位的正统性。为自己的翻盘保留一丝希望。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国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将军王”

说着一把推开了母亲。你说这畜生为了皇位什么都不顾了。不是太后还不是母亲吗?他哭康熙。不管母亲其实还是哭的是自己的皇位。妥妥的一个不孝子。当雍正进入灵堂的时候。老八等人也不哭了立刻站起来到了一旁这明显是拿老十四当枪使啊。

哥俩终于到了直面的对决。老十四不但不跪下行礼还口称四哥雍正皇帝。甚至还动手打了劝告他向皇上行礼的侍卫张五哥。九门提督隆科多请示十三阿哥胤祥如果闹起来是否可以擒拿?在这个僵持的状况下。雍正不断的搓这父皇临终前给他的珠子想起了父皇善待兄弟的话。于是雍正使出了胜负手。直接尊称乌雅氏为圣母皇太后。老八老九等人直接没电。没办法只能行三拜九叩大礼。

无论从法度还是从礼仪方面如果乌雅氏想救自己的小儿子老十四就必须接受皇太后的封号。其实乌雅氏相当看不上雍正。总想让小儿子当皇上所以一直拒不接受皇太后的封号就是让雍正下不来台。结果老十四这么一闹和雍正顶牛。很有可能就会获得极刑。雍正这么现场一将军。明显乌雅氏面临的就是二选一的抉择。要想救老十四就得委屈求取的接受皇太后的称号。也就相当于接受了雍正皇位的正统性。所以最后才高呼“先帝爷呀”。充满了不甘和愤懑。

老十四再犟也没办法。所有大臣就接受了雍正的皇位的合法性;自己亲妈在上面坐着。你拜不拜?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无论有多少无奈和窝火愤懑都无用。接受现实吧。

小结:

雍正在灵堂现场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绝对是神来之笔。一箭多雕。既让母亲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圣母皇太后的称号。又让桀骜不驯的十四弟接受了失败的现实。在没有邬先生给策划的情况下。雍正的政治手腕堪称高明。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其他观点:

雍正是为了稳住大局。杜绝悠悠众口。





就在这个时候。雍正进来了。但是这时候雍正位置的不正当性被得到了深深的质疑。康熙临死前有遗嘱说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不能够再当着康熙的灵柩当场发飙。这时候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德妃。只有宣告了德妃皇太后的正当地位。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雍正将德妃请上座位。并且说先帝移命。也拟定了圣旨。皇太后位置已定。作为母亲也作为太后。十四阿哥不拜也得拜。

文/红雨说历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7:14

    雍正,皇位,先帝,皇太后,灵堂,自己的,皇上,雍正帝,四哥,圣旨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7:14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十四阿哥闹灵堂为遗嘱,雍正帝却封乌雅氏为皇太后其用意?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47:14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一直与雍正帝不对付。而且在康熙帝的灵堂之上。不肯向雍正帝下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雍正帝面对老